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炎奎 《考试周刊》2008,(4):107-108
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以及学生能动作用的关注者的英语教师对于此次课程改革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大力度对高中英语教师进行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刻不容缓.与此同时,本文还对高中英语教师有效性培训的内容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广大教师摒弃传统的“一言堂”,探索出许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也出现了学生“群英会”等现象,使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认识走向了新的误区。为此,需要广大教师用辩证的否定观指导自己的教学,走出新课堂教学的误区,建构师生价值都能得到有效发挥的新课堂。  相似文献   

3.
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训,造就符合当今课程改革新理念的高素质教师,是推动和确保当前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必要条件.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培训必须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培训课程,选择培训内容,这是已经形成共识并长期在教师培训工作中践行的思想.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师培训中,可以把"合作"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来探讨合作探究型的教师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承担教师培训任务的教师难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受传统教育观念与思维定式的影响,受传统考试制度的制约。问题解决的策略是: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构建新型教师培训模式,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教师培训,是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不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理念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远远落后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培训理念和培训模式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科学、合理地规范教师培训模式,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如何在新课改的大潮下从教师教学本身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需要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加强教育培训的全面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6.
徐福瑞 《教师》2010,(30):30-30
教师培训,是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不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理念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远远落后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培训理念和培训模式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科学、合理地规范教师培训模式.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如何在新课改的大潮下从教师教学本身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需要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加强教育培训的全面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创新教师培训模式适应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尤其是新课程实验的推进,教师必须通过培训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但什么样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才能够真正满足教师的需求呢?我们认为,必须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改革原有的培训体制,创新培训模式。几年来,我们对此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开创了教师培训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李里 《教育与职业》2005,(35):43-44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进入关键阶段,教师专业水平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本文论述了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对教师综合素质的高要求等原因使教师专业发展受到了重视,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来传达,因此,继续教育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应予以重视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新体育课程需要新的评价理念与之相适应,需要建立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真正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给教学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使教学评价改革成为课程改茧中各爰美沣的焦苣.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参与新课程的学生人数达152.8万,参加新课程实验的教师8.58万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我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甘肃省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主要表现在:1.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2.甘肃省农村课程改革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3.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4.教材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5.教师培训的内容、方式需要进一步改善。在这些问题中我认为教师的问题是最核心的。一、甘肃省课程改革中教师培训的问题与分析1.教师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省实施…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将教师的自身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使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以适应新课改的形势发展需要,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年来我校在新课程校本培训中,转变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在提高培训质量和实效性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自制问卷对昭通市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昭通市中小学教师对昭通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认可态度;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持积极的认同和接受态度;昭通市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评价观有待于提高或转变。在进一步的课程改革中需要根据我市教育实际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改方案,切实加强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素质,并建立切实可行,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几点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新民 《高教论坛》2007,(2):76-78,75
在大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需要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宽广的数学基础知识,通过案例教学与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改革后的软件课教授学生掌握熟练的数学运算能力。也需要对教师作相应的培训。  相似文献   

14.
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教育发展面临新形势、教师培训市场供需失衡、教师个性化培训需求缺失使教师培训直面重任也面临问题,从培训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协同视角来推进教师培训项目,是新时期教师培训工作破解问题的重要选择。教师培训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需要综合运用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基本制度、对话机制和协同模式,对具有相关能力的元素进行重新组合,促进系统内各要素或子系统元件的合作和共融,形成新的组织结构,实现教师培训项目的优质开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高效推进。  相似文献   

15.
正从2004年9月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验以来,我们对广大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从未间断和终止过。九年来,我们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来提高教师的素质,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就提升教师素质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一、在新课改中培养教师近年来,我们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经常组织广大教师进行通识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明确了教学工作在新课改中的意义、任务和目标,学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更新了广大教师的观念,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正>面对当前的基础教育课改革,需要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念转变的培训,使广大教师能够迅速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英特尔未来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成育模式、崭新的培训形式、规范的实施程序为教师校本培训提供了一个好形式。因此,教师需要教育培训,以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而立足于学校进行的校本培训才真正是搭建教师平台。  相似文献   

17.
新教师入职培训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高校新教师主要来源于应届博士毕业生,成长为合格教师、完成角色转变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这与高校师资缺乏之间存在矛盾;此外,教师还面临着信息化时代学生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挑战,因此新教师入职培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法了解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现状,结合所在高校的新教师培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张新敏 《时代教育》2009,(5):181-182
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要突破院校式培训的围墙,寻找适应成人学习的培训模式.应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实现教师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并促进其成长提供"学习型组织",合理开发培训资源成为教师培训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中小学教师培训要引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建立新的培训动力机制、组织模式和交往方式,来达到高效、有效的培训.  相似文献   

19.
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开。课程改革,需要一批有改革意识和课程意识的教师来操作。从理论上以及实践的经验上来看,教师本身的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接受各种教师培训外,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以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职教师不仅是培训中的教育对象更是培训中最重要的资源,通过坚持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把在职教师作为教育资源来开发和利用,使其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内在积极性都为培训过程所用.在生本教育视角下教师在职培训要通过培训学校、专业人员的教学等方面去解决在职教师主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遵循生本教育的基本原则.把握生本教育内容体系,改革教学的方法,这也是教师培训的重点与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