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犁田的父亲     
露珠还在草尖上说着呓语父亲的吆喝声就喊醒了家乡的山山水水犁铧很锋利迅速地翻剪出肥沃的希望岁月很锋利在父亲的额上犁出深深的记忆目光很锋利父亲总能看透与犁铧相关的美丽故事比如秋天摇摇比如我们回家的时候父亲扛着犁铧和山脉眼睛像夕阳点燃了天边的晚霞点亮了山脚那个戴着破帽的小村庄指导老师沈友林[议一议]这首诗向人们呈现的是父辈耕作的艰辛以及他们的希望,在含蓄凝练的诗句中渗透着深深的隐意。这是一份朴素的情怀,这是一份真切的感受。犁田的父亲@郑世豪$湖南省江华县一中高0103班  相似文献   

2.
犁铧翻动     
我曾经和犁铧打过几十年的交道,手中的那把犁就像穿在身上的粗布衣服一样,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把它脱下来。我眼看着,犁铧将我年轻的岁月翻犁过去了;犁铧翻动的时候,我的青春如同犁花子样一个压一个地留在了我的身后。那时候,我们生产队里有一处山庄,每年,我都要去山庄犁地。在山里犁地,不比平原上。在平原上扶着犁,人和牛仿佛织机上的梭子,在同一匹布上过来过去地穿;在山里犁地,人和牛却在两匹布上穿梭,牛在土地的上畔,人在犁沟的下畔,人的目光里尽是牛的腿。地很陡,人必须仰视。人如果在山里犁过十几年地,人如果挺直脊梁仰视惯了,人就很难低…  相似文献   

3.
《明湖居听书》是《老残游记》第二回的节选部分。在这部分中,作者刻意描写了黑妞和白妞动人心魄的歌唱艺木。这到底是一种什么艺术?课文未加说明。黑妞和白妞表演的是“梨花大鼓”。“梨花大鼓”又叫“犁铧大鼓”、“山东大鼓”,本是山东乡下的土调,唱时用一面鼓和两片梨花简作打击乐器。所谓梨花简,最初是用两枚农家犁铧的碎片,后来改用两枚铁片或钢片,演员演唱时,有三弦四胡伴奏。这种“梨花大鼓”,可以一人演唱,也可  相似文献   

4.
桂进勇 《贵州教育》2011,(13):48-48
忆起您 走出刚刚上完课的教室 步如春天紧握犁铧 就像紧握一副教具一只硕大的粉笔 把种子词语般播进春天的黑土地 犹如在黑板上板书在教案上走笔  相似文献   

5.
犁壁的进化     
课本第 94页 :“西汉的耕犁 ,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按 :课本上讲混了 ,讲成了曲辕犁犁壁的功能。唐代曲辕犁及其后的犁壁 ,是一种较弯曲的铁板 ,接装在犁铧上方 ,与犁铧工作面共同形成一个向外向后的大弯面。耕作中 ,犁铧前尖破开土壤 ,犁壁迫使犁起的土垡上升、翻转 ,向一侧 (外侧 )倒下。西汉使用的是一种左右对称的向两侧翻土的耕犁 (现在可见的汉代壁画壁刻上全是这种 ) ,功用在起沟做垅。这种犁的犁铧在尖头之后中间隆起 ,左右对称展宽 ,俯视成三角形 ,左右都有刃口 ,犁地时土垡向两侧翻滚 ,犁出的地是一条条小沟。西汉时的…  相似文献   

6.
豪强经济(又称田庄经济),产生于西汉中期,弄清楚它产生的历史原因,对于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其历史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豪强经济的产生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紧密相联的。在汉武帝以后墓葬中大量出土的大型犁铧值得十分注意。在这以前的犁铧,据农史专家分析,角度一般较大  相似文献   

7.
凝望这张脸     
岁月的犁铧在不知不觉中耕耘了你曾经光洁的额头。  相似文献   

8.
犁铧翻动     
我曾经和犁铧打过几十年的交道,手中的那把犁就像身上的粗布衣服一样,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把它脱下来。我眼看着,犁铧将我年轻的岁月翻犁过去了;犁铧翻动的时候,我的青春如同犁花子样一个压一个地留在了我的身后。那时候,我们生产队里有一处山庄,每年,我都要去山庄犁地的。在山里犁地,不比平原上。在平原上扶着犁,人和牛仿佛织机上的梭子,在同一匹布上过来过去地穿;在山里犁地,人和牛却在两匹布上穿梭,牛在土地的上畔,人在犁沟的下畔,人的目光里净是牛的腿。地很陡,人必须仰视。人如果在山里犁过十几年地,人如果挺直脊梁仰视惯了,人就很难低头垂下眼了。劳动可以给人习惯,劳动把人的习惯变成了人的性格的一个部分。因此,我的脊梁很硬,脖子很直,即使在庞然大物面前,也很难弯腰低头的。有时候,有人按住我的脖颈硬压下去,或者情境迫使自己不得不弯腰,即使腰弯了,仰视的角度不会变。  相似文献   

9.
<正>中学生一遇到写作文,往往就会感到头痛,总觉得自己不是写作文的那块料,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究其原因,是因为肚子里缺少"墨水",硬挤也挤不出几滴来。其实,若能留心生活,投入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将散落身边的粒粒珍珠串成最富魅力的项链:就能脚踏实地地一步两个脚窝,用犀利的犁铧划开板结的土地,迎来一个个春华秋实的丰收年。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摸索出语文知识积累五法,兹分述供晒正。一、课内积累法  相似文献   

10.
母亲的皱纹     
像重重叠叠的梯田 在我长大的视线里多么明显 那是沉重岁月的犁铧 划过的伤痛痕迹  相似文献   

11.
金人入居中原以后,其社会经济是有着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农业生产方面,生产工具已相当齐全,农具有犁铧、犁碗子(铧上之翻土器)、(足尚)头(犁上之分土器),犁铧有大小两种,铧上附加的分土器也有两种,另外有锄、、锹、铡草刀、渔叉等。镰有三种,直刃细柄、曲刃有裤柄和拔镰式。金代初年,宋著作郎许亢宗为贺金主登位使,他在东北“离咸州即北行,州平地壤,居民所在成聚落,新稼始遍,地宜穄黍”。早在金太宗时期,即注意于“务本业”、“抑游手”,凡“能劝农田者”的官  相似文献   

12.
我曾因中国的农民至今还扬着牛鞭,把汉代就有的犁铧插入中国的农田而抱怨中国的落后;我曾因西方一般农民就拥有小汽车,而中国只有少数人才能乘坐而感叹“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但当我从报纸上读到《中国的大车,我  相似文献   

13.
南阳鼓词,中原民间说唱艺术的一种,萌芽于明清时期,因其表演形式为一人表演、以击鼓和碰击犁铧片为伴奏击节乐器,演唱时,起腔及落腔的拖腔都是用鼻子哼出来的而又被称为南阳鼓儿词、鼓儿哼、犁铧大鼓等。其唱腔音乐声腔板式与道白、伴奏、语言、音韵及其曲目在众多说唱艺术中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14.
前辈     
<正> 夕阳是怎样创造黎明犁铧是怎样将土地的生机拉长历史 便没着凹凸的田垄曲折而出就是那支歌谣古朴得一如古朴的号子祖祖辈辈好沉好沉的骨节无数个世纪的硬碰硬  相似文献   

15.
桂进勇 《贵州教育》2011,(15):48-48
忆起您 走出刚刚上完课的教室 步如春天 紧握犁铧  相似文献   

16.
犁铧赋     
春天属于谁? 有人说属于山泉,是它用“叮咚”、“叮咚”的交响乐把春天牵出来的;有人说属于鲜花,是它用艳丽的容貌把春天引出来的;还有人说属于小草,是它用茵茵艳色染绿了春…… 但我总觉得:春天是属于犁铧的。 在山泉解冻之前,鲜花绽开之前,小草钻出土壳之前,犁铧第一个迈进了沉睡的大地,在老牛的牵引下,划出一条条曲折的“连接号”,划出了昨天与今天的界限。昨天是逝去的严冬,今天是到来的春天。长得像庄稼人一样憨厚、朴实的犁铧,一头扎进了坚硬的泥层,唱出了单调而有节奏的歌:“噌噌──噌噌”,似乎催促泥土“醒醒─…  相似文献   

17.
<正>一眼看见那幅大地上的水墨小品,我还真有些忘情: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脚下是无边无际待耕的田野。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物,犁把翘翘直指云天,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耕作像是在不该停下的时候骤然停下——高黎贡山西麓的雨来去无定,说下就下说停就停,农事却不能等待。  相似文献   

18.
生活如蓟     
有一种植物叫蓟,它以惊人的力量再生,让你感受到那种顽强和乐观一如人类的生活。入冬,农人们的犁铧翻耕了土地,这是来年播种必备的程序。但是,对于野草,对于一切经过犁铧切割的植物,这无异于天降的灾难,它们被突然从根部切断,那些依靠种子繁殖的植物,只有期待来年秋后种子的播撒了。蓟却不。春天,在去年翻耕过的土地上,只有蓟,只有蓟类一族,旺盛地生长起来,很快地铺展、  相似文献   

19.
思索可以磨砺思想的锋刃 ,可以浇铸智慧的大锤 ,能锃亮信念的犁铧。小时候 ,总听父母说道 :“眉头一皱 ,计上心来。”就是说凡事只要皱皱眉头 ,思考思考 ,就一定会有答案。但要养成凡事先思索这种习惯的确有许多难处 ,并非只要思考就万事可成。“思索”这个抽象的动词包含两层含义 ,即思考与探索。也许有人会问 ,如果没有问题 ,思索什么呢 ?其实 ,只要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 ,任何事物都有不足的一面 ,总有不完美的地方。正因为如此 ,人们总是怀疑事物。适当的怀疑 ,被称为智者的火炬。换句话说 ,有了怀疑就有了思索 ,有了思索就会拓展更高一层…  相似文献   

20.
思想的力量     
高靖生 《师道》2010,(4):16-16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教育背景里,均知改变现实的绝非思想,而是要靠活生生的社会实践。记得20余年前,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父亲教我读书时,就指着耕作的农人说,只有实际的犁铧,才能改变这片沃野的面目。如果整天只会坐在那里胡思乱想,那是什么用也没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