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思维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历史发展、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的民族具有独特的思维模式,这种不同充分体现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本文试图剖析英汉思维模式之间的本质差异,分析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语用失误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交际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语言行为与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交际信息的解读。世界不同的民族存在不同的心理模式,不同的心理模式会带来语用的差异。通过对民族感知差异、归因差异及社会规范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心理影响的研究表明,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了解交际对方的民族心理特点,考虑到交际双方的心理差异,才能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理解与沟通。  相似文献   

3.
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必然会导致的语言表达形式上的不同,影响跨文化交际,了解这些差异,克服汉语思维的干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保证交流的顺畅与成功.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要注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文章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需要遵循的原则,认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从四个方面入手:在识别具有文化特征的形象和标志中感知文化;在词汇的含义中探究文化;从英汉两种不同思维方式中领会文化以及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认识文化.  相似文献   

5.
从体态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态语是交际中常用的一种非语言交际手段,它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着重关注非语言行为的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通过比较中西体态语的共性及差异,探讨了中西文化在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民族性格等四个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文化交往已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跨文化交往活动有时会发生交际者始料未及的交际障碍,小至误会,大至冲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即为“文化空缺”,反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质以及文化差异.因此,语言文化的差异是其产生的基础,“文化空缺”是语言文化异质性的集中体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空缺有几种类别:语言层面的文化空缺,主要包括能够反映文化内涵差别的词汇;交际层面的文化空缺,主要指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在文化结构特征方面的差异,如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价值观、行为规范等;语篇层面的文化空缺,主要指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的语篇组织结构方面的不对应.造成文化空缺的原因有:民族性格、情感等的差异,价值观与思维模式的差异,礼仪禁忌的差异,典籍、典故以及宗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侯丽香  艾桂琴 《考试周刊》2011,(28):117-118
英汉称谓用语大致可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两类。它们在区分血亲姻亲、宗族与外族及亲属称谓泛化等方面都有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本文主要介绍了英汉称谓语的异同,进而了解两种不同的文化,以更好地进行英汉跨文化的交际。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不同决定了语言和思维模式的不同。英汉语言隶属两个不同的语系,无论从思维模式还是语言习惯上均有着巨大的差异。本文在总结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了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以期对跨文化交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郭陶 《海外英语》2012,(15):165-167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紧密相连。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承载着无数超乎语言之外的文化信息。中英文化的不同使得英汉习语在表达上有很大差异。英汉习语各自所承载的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给习语翻译制造了许多困难,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译者应该以跨文化交际为基点,深刻理解英汉习语文化内涵的差异,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顺畅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由于受到不同文化、民族心理和价值观的影响,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礼貌言行.而这种差异往往会影响我们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我们有必要了解汉英礼貌语用方面的差异.文章从四个方面对汉英礼貌用语进行了比较,并且针对存在的差异提出了我们在跨文化交际时需要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思维影响语言,思维方式又具有一定的民族性。汉英民族在思维方式上各有特点,且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在汉英语言的结构对比上是多方面的。本文就两大民族的思维方式之综合型思维和分析型思维及其在句子层面的体现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指出在英汉互译时要考虑英汉思维的差异,采取一定的手段,以使译文符合各自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词汇,其中就不乏颜色词汇。这些原本表达自然物理颜色的词语随着社会历史的进程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内涵。但是由于各民族文化风俗、地理位置、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思维习惯等方面差异,颜色词汇对各民族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联想和象征意义却是既有相似,也有相异。通过对红与黑这两种颜色在英、汉语言中的对比研究,揭示其民族文化内涵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中西人格差异是引起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因素之一。从中西人格差异这一视角出发,通过尊重中西人格差异,明确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的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层次性;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增强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意识性,以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话语照应涉及到复杂的认知活动,框图结构、常规关系以及思维模式都参与了此类话语的构建。英汉话语照应在认知上有共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不同是因为认知环境的差异。认知环境制约了话语照应的生成和阐释,而对话语照应的正确解释可以帮助对话语理解的正确认识,保证交际的成功。因此,若要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就要努力调整自己的认知环境使之与对方的认知环境趋同。  相似文献   

15.
恭维语是用以建立和促进各种人际关系的有效方式。但其有效性受文化因素的影响。本文拟从跨文化的角度,对中英恭维语话题中能力话题进行对比分析,以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互相交流、互相欣赏,从而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6.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表征。英汉民族分属于东西方民族,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他们的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都各有自身的特点,英汉思维的差异也造成了两种语言表现形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文化作为两种文化形态,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忽视中西文化的差异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通过对这两种文化的差异及其原因的研究,可以给英语教学中如何避免文化冲突以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提供可借鉴和参考之处。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思维关系密切。语言的差异是思维方式差异的表现形式。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缩略词语是一种反映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特殊语言现象。本文以英汉缩略词语的构建方式为依据,对其进行归纳分类,分析比较英汉缩略词语在组合成分、组合特点、组合方式及组合结果几方面存在的差异,从中透视出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这种语言的差异与两个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英汉语言中有大量关于颜色的习语、成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因而这些词语在表达语言意义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语义对等性。但由于民族风俗、地理环境、思维形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文化背景的差异,各个民族对颜色词语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所产生的联想意义、文化内涵及其蕴含的意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的语义及其引申意义异同性,揭示英汉语言中颜色词语表达意义的对等性差异,对促进语言学习,中英文化交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深层的文化差异应随语随文对比分析,或指出其文化内涵,或点明其文化规约,挖掘不同国家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定势和非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异同之处,不断增进对全球文化的了解、宽容和在国际舞台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