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是生产力,但并不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只是知识形态、潜在的生产力,要让技术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必须加快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为此,本文探讨了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两大通道的市场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我国的农业必须实现由主要依赖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到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集约型增长模式上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已相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在科技反哺土地生产力上应率先进行。我们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运用C—D生产函数定量分析了东部沿海地区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能力、潜力空间。结果显示:科技进步率平均为4-29%,近20年波动较大,最低年份为1989年的-13.93%,最高年份为1987年的43.07%;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份额最高年份1985年达869,76%,最低年份1999年为-100.68%,大部分年度是资本投入的贡献份额大于技术进步的份额,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我们认为,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农地小规模经营、新技术传播途径不畅以及农民规避风险的意识是科技进步运用于土地生产力的主要障碍。据此提出了政策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是基础,而职业技术更是发展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现代国际的关键是经济的竞争,生产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使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必须依靠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本身作为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阵地,必然是未来增长经济的主要因素。因此,职业教育是牵推动中国走进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动机。那么,如何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作用更为直接的体现为促进生产力的增长,大学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最直接的贡献就是把大学的高新技术投入企业,即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国外通常称为技术转移。本文通过马里兰和加州大学的技术转移成果分析大学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益接轨,人们的海洋观念也在不断发展,从海洋为人类提供渔盐、舟楫之便,到国际贸易交流大通道,再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和生存空间,海洋经济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力量。从宏观及微观的结合上(以南通为例),探索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分析机遇及挑战,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作为创造财富并为社会提供生存基础的经济组织,既是社会生产的微观主体和细胞组织,是推动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社会生产力的力量单元;又是社会扩大投资,拓展生产力发展规模和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微观主体。由于企业在扩大投资和扩大社会再生产中的这种地位和作用,因此企业素质的状况以及由此形成的企业活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效益的高低,从而使之成为经济增长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这不仅在理论上研究经济增长同题,而且在实践上组织实施经济增长战略,都是一个不能不重视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职业技术教育是变科学为技术,变潜在生产力为现实生产力的最直接、最迅速、最有效的途径,应作为产业来经营。发展职业产业必须转变观念,转变政府职能;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技术教育资源输入机制;建立集团化、企业化的职业技术教育运行机制;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开拓中亚五国市场对中国西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有利于西部扩大开放,有利于贯通欧亚大陆桥。要全面开拓中亚五国市场必须全力构建中国西部国际大通道。新疆在构建中国西部国际大通道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它是构建中国西部国际大通道的中枢商道、前沿阵地和中西方商品集散地。提出了构建西部国际大通道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特别是引发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是经济学界都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诸多因素中,技术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已被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实践所证明。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内生技术进步以及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意义,发挥技术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0.
影响经济增长有四个因素:资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技术进步。但分析它们是假定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已经符合了经济增长的要求这一前提之下的要求这一前提之下的。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把因素撇开来的。但是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经济增长不能忽视制度的因素。制度创新能让技术进步更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使劳动力和资本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实现高经济增长。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制度创新始终贯穿其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化,其难度也愈来愈大,制度的已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构建新欧亚路桥框架下的向西大通道是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同的战略选择,但由于沿线各国的利益之争、基础设施的问题以及中亚各国对中国的安全顾虑等障碍因素导致新欧亚路桥通而不畅。本文探讨了构建新欧亚大陆桥框架下中国建设向西大通道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立上合组织框架下与中亚各国的协调机制;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提高通关效率以及扩大面向中亚的直接投资等构建中国向西大通道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
工程技术类教师怎样推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提高理论成果对实际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技术教育作为经济的支柱与链环,关键是教师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要具备国际型创新能力、工程型实践能力、技能型应变能力、通识型实用能力,复合型本体突破能力等5个方面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技术进步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技术进步主要表现在物化生产要素的投入上;因此,内蒙古农业经济的增长应主要放在现代化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上,进一步提高单产,但同时也应注意宜农荒地的开垦。农业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条件,不同形式应采取不同的技术进步措施。教育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因此,可以通过教育水平的提高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本文还认为,影响内蒙古农业发展的因素从生产力的角度讲主要是水和肥。  相似文献   

14.
西南出海大通道是指从重庆出海,经昭通、昆明、大理、瑞丽到达缅甸曼德勒,再到仰光印度洋的高铁、高速公路和油气管道综合性的国际贸易物流大通道。这是我国通向印度洋最近的大通道。重庆突破内陆发展瓶颈,缩短与国际市场的时空距离.实施“1144”战略和我国经济、能源安全和外交战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实质在于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因此,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运用的程度,就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换能否实现的关键。而不同的技术进步模式会导致不同的技术进步效果。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首先转变我国传统的、以国家为主体的技术进步模式,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进步模式,以技术进步模式的转化带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化。为此,政府应主要从5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初,云南已处于地缘经济最佳的时期。要充分利用地缘经济优势,构筑通往南亚、东南亚的公路、铁路和通往中南半岛的澜沧江-湄公河水上国际大通道,推动西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最基本的三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力和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它的进步必然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经济的增长。正确理解技术进步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客观地评价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技术进步的含义技术进步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增加。它泛指技术在会目的性方面取得的进化和革命。所谓合目的性,就是指人们对技术应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及其实现程度。通常指对原有技术(或技术体系)的研究、改造和革新,或开发出一种新的技术(或技术体系)代替旧技术,使其应用的结果更接近…  相似文献   

18.
李俞 《华章》2009,(14)
一国技术的进步主要是通过本国技术创新和外部引进与学习两种渠道获得,近年来,国际技术扩散已经成为技术进步的主要决定因素.但国际技术扩散对东道国的积极作用是与东道国国内的吸收能力紧密联系的:吸收能力越强,国际技术的扩散作用越明显,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鉴于此,本文从技术外溢的主要途径(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的主要指标(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影响东道国经济增长的角度对国际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展开综述,最后做出简要评析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社会现代化发展道路贯穿着一条以物质资源为基础,以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为标志的生产力的解放与提升的现代工业化、信息化发展道路。在当前混合经济条件下,艺术设计教育正面临经济、文化、教育三方面改革任务,我们必须在观念、制度、技术三方面加以创新。  相似文献   

2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本对科学技术的内涵和分类作了说明,并阐述自然科学技术在什么情况下是生产力,社会科学技术是否是生产力应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