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盈如 《东南传播》2013,(4):113-115
以报刊业对文学的影响为视角,从选材、发布渠道、叙事策略等方面分析社会新闻对爱伦·坡的《玛丽·罗热疑案》的影响,并指出《玛丽·罗热疑案》与后世出现的新新闻报道和非虚构小说之间的异同,点出爱伦·坡对大众传播深入浅出驾驭的高明与伟大。  相似文献   

2.
张威 《新闻记者》2005,(10):46-49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是近代报道中国的最著名的西方记者之一。他的代表作《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影响巨大、长盛不衰,被认为是西方认识中国的基本读物。红军由此书为世界所知,斯诺由此书而成就功名。斯诺1936年7月的延安之行是此书的基石。当时,在中国的西方记者至少有二三十人,比如《京津泰晤士报》的爱泼斯坦(Israel Epstern,1915 ̄2005),合众国际社的厄尔·利夫(Earl Leaf,1905 ̄1980)、美国《亚洲》杂志的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1900 ̄1989)以及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James Bertram,1…  相似文献   

3.
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老资格的外交家黄华同志与全国政协常委伊·爱泼斯坦先生以及凌青、高梁等同志负责的“国际友人研究会”,为了介绍国际友人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进步事业的业绩,自1991年起编辑出版了一套《国际友人丛书》。至今已出了四辑,有41种之多。 这套丛书以国际友人的传记为主,也包括他们一些代表性的著作,如《史沫特莱》、《马海德》、《埃德加·斯诺传》、《恒河黄河情思——爱德华、何棣华和巴苏华在中国》以及《南行漫记》、《续西行漫记》等等脍炙人口的好书,受到广大读者的重视和欢迎。 但过去由于媒介宣传不够,此套丛书还远未发挥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一种新的新闻报道形式——“精确新闻”在报刊上渐渐流行起来。目前,国内已有几十家报刊在自己的专版或专刊上刊载精确新闻报道,如《中国信息报》的“统计新闻”、《光明日报》的“图表新闻”、《解放日报》的“百分比新闻”等, 许多报刊还专门开设了精确新闻专栏,如《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观察》专栏、《文汇报》的《文汇财经·商业街区》专版之《新闻来自数据数据产生新闻》专栏等。《北京青年报》除了  相似文献   

5.
5月3日上午,在位于北京市百万庄外文出版局大楼的一间办公室里,《中国建设》杂志总编辑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正在会见来华访问的菲律宾华文报代表团一行三人。宾主用汉语直接交谈,时而娓娓相叙,时而哈哈大笑,气氛亲切轻松。“三把尺子”谈话从随意的寒暄开始。爱泼斯坦系着红领带,不时含着烟斗。他精力充沛,声音洪亮,全然不象已是72岁高龄的人。代表团团长(《世界日报》国际新闻主编)侯培水问:“你在中国生活了这么多年,有什么感想?”爱泼斯坦说:“中国进步很大,但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我觉得,对中国的情况,要用三把尺子来衡量:一是新中国与旧中国对比,进步非常快;二是已经做的事与还没有做的事比较,已经做的事比还没有做的事少,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三是解放38年来,实际取得的进步与可能取得的进步相比,如果没有什么阻碍和反复的话,应该更大一些。现在有些青年人,只注意把中国与外国进行横的比较,这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6.
最近读了美国出版的台德·怀特、埃德里安·默本和史蒂夫·杨格三人合著的《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的译稿。这虽是一本主要讲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和制作基本知识的书,但它在第一章《广播电视新闻导论》和第二章《新闻判断力》中所谈到的问题、所提的要求,对我国一些年轻广播电视工作者,是颇有借鉴意义的,其中有些见解可能还有点针对性,因为我们也正在思考类似的或同样的问题。有些见解看来并不新鲜,但也可以使我们了解到:美国同行们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同我们是想到了一起的。  相似文献   

7.
周涛 《新闻界》2003,(3):35-36,51
1977年是美国广播公司(ABC)新闻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鲁尼·阿利奇(RooneArledge)出任ABC新闻部总裁,“由于他的谋略,ABC这个长期处于三大广播公司末流的公司迅速发展、崛起,在新闻报道方面成为与CBS和NBC旗鼓相当的一流电视新闻机构”。①其谋略之一是“把记者、撰稿人、制片人和主播组成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班子。詹宁斯主持晚间新闻节目,特德·科佩尔主持《夜线》(Nightline),黛安·索耶令主持《黄金时间直播》(PrimeTimeLive),巴巴拉·沃尔特和休·唐斯则主持《20-20》节目”。②20多年过去,《美国新闻史》上所提到的彼…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了法国著名的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作品展览。布列松的名字,对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他曾两次到中国访问,并且拍摄了大量的记录新中国建立前后的照片。他的纪实体裁的作品,给中国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卡蒂埃·布列松是当代世界著名的摄影家之一。1908年,他生于法国,1932年,开始从事新闻摄影工作。他从法国杂志《看》、《哈泼市场》接受摄影任务,后来也为美国《生活》杂志和其它报刊杂志供稿。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进攻法国,布列松在1939年参了军,在法  相似文献   

9.
《狼图腾》走向世界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有杰克·罗琳的《哈利·波特》,美国有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在全世界畅销,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影响力又体现在何处呢?2006年7月香港《亚洲时报》在线网站一篇文章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1]。文章指出,当下中国有一本叫做《狼图腾》的长篇小说被世界上最具影响的企鹅出版集团将要推向世界,“从中可以看到这个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图书市场的未来”。《狼图腾》这本书已成为一个符号,成为中国图书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象征。2004年4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狼图腾》,国内销量目前已超过200万册。截至2006年7月,已连续26个月位…  相似文献   

10.
2006年5月18日,《中国二十世纪图鉴·陕西卷》编纂委员会在西安召开全省《中国二十世纪图鉴·陕西卷》史料征集及编纂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中国二十世纪图鉴·陕西卷》编纂工作。中共陕西省委副秘书长王改民代表省委、省政府作了题为《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图鉴>收集编纂工作任务》的重要讲话,陕西省档案局(馆)局(馆)长、《图鉴》总编室总编辑王建明做编纂工作报告,陕西省档案局(馆)副局(馆)长、陕西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图鉴》副总编辑甄生枝主持会议并作了总结讲话。全省各市、省直机关及各有关部门《图鉴》编纂负责人共130多人参加了会议。这一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二十世纪图鉴·陕西卷》编纂工作全面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1.
6年前,大卫·洛奇被大量译介到中国来的时候,他正好暂停了小说创作。今年,洛奇又有新故事了,这就是《思想》(《Thinks》)。 故事仍然发生在那个虚构的格洛斯特大学,那里有一个从事认知科学研究的“霍尔特拜林”中心,它在人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7,(6)
探讨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闻报道学文/上海·宁树藩评桑义磷教授的一部新作我怀着欣喜的心情读完了桑义磷教授的新作《新闻报道学》。这是一部充满着浓厚的现代意识、创新精神和民族色彩的学术专著。它观点新、内容新,体例也新。它着眼于当前,面向未来,现实性和前瞻性兼...  相似文献   

13.
著名美国记者、《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毕生热爱中国,热心报道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喜爱。斯诺夫人露易斯·惠勒·斯诺利用斯诺生前有关中国的记述,连同斯诺拍摄的照片,编成《埃德加·斯诺的中国》一书,于1981年在纽约出版。本文是斯诺夫人为该书所写前言的一部分。今年是斯诺所著《西行漫记》出版50周年,本刊为此发表本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4.
1.性别与批评风格 2004年12月28日,著名美女批评家、小说家苏珊·桑塔格的逝世,在文化界引起了一片惊诧和惋惜。苏珊·桑塔格无疑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但她的主要成绩并不是在虚构叙事领域,而是在她所“反对”的阐释领域。她在上世纪60年代的成名作,是几篇发表在《党派评论》等刊物上的文化或文学批评文章,比如《关于“坎普”的札记》、《反对阐释》、《论风格》、《对灾难的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红军长征记》一书,于1987年“八·一”建军60周年纪念日前夕,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它的问世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关注,中顾委委员伍修权、国家出版委员会主任王子野、河南省出版协会副主席王铸人等同志,先后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及《博览群书》杂志上发表了书评,赞扬它是多少年来“千呼百唤”出来的一部最系统、最完整、  相似文献   

16.
我曾写过不少人物报道,但真正感到印象深刻、社会反响颇大的还是采写奥地利女人格特鲁德·瓦格纳扎根中国56年的几篇报道,《我的根已在中国》、《一个西洋女的中国恋》、《格·瓦格纳的中国恋》这三篇报道都获得省级奖。其中有一篇被国内多家报刊所转载,海外也有家报纸采用了。  相似文献   

17.
岚子 《传媒》2003,(Z1)
在《时尚》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女人(《时尚·COSMOPOLITAN》,前身为《时尚·伊人》),跟一个男人(《时尚·ESQUIRE》,前身为《时尚·先生》)结了婚,成了一个家(《时尚家居》),他们崇尚健康的生活(《时尚健康》),经常出去旅游(《时尚·中国旅游》),对流行的时装也非常关注(《时尚·中国时装》)……  相似文献   

18.
“大特刊现象”扫描 自1997年广东《南方周末》较早地推出《元旦特刊》以来,近几年来,“特刊”这一崭新的新闻报道策划竞相为报业媒体采用。这期间,有浙江《经济生活报》1998年12月24日的《岁末特刊》、1999年2月13日的《新春特刊》、1999年3月8日的《三·八特刊》和《钱江晚报》1999年2月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际档案理事会会刊《逗号》编委会会议的会中会——中外档案期刊工作研讨会于2006年9月13日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逗号》编委帕赖因·卡纳瓦乔(国际档案圆桌会议秘书、国际档案理事会副秘书长)、南希·鲁斯·巴特莱特(美国密歇根大学本特利图书馆大学档案文件部主任)、安娜·斯文森(瑞典马尔默市档案馆馆长)、乔治·路德维奇(德国萨克逊州档案馆博士)、杜梅(中国国家档案局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和来自中国的部分档案期刊《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历史档案》、《档案与建设》、《浙江档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南方周末》对"5·12"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为例,从新闻报道的视角、聚焦、叙事修辞和文本的可读性等方面着手,分析、总结了《南方周末》地震报道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