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言是化的组成部分,是化的载体,化是语言的底座,在外语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该语言的化知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化导入,培养学生的“化意识”,以便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所学语言,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化的一面镜子,词汇作为意义的载体,是语言中最能体现化的部分。无论是公开的化还是隐蔽的化都会在词汇上留下痕迹。笔试图通过英汉词汇的对比,揭示英汉词汇在显性化和隐性化两层面所反映的中西化差异,旨在为跨越化障碍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化的载体,化是语言的基础环境。语言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特征,包含着该民族的化背景,蕴藏着该民族对大千世界的种种看法,体现了该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和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任何一种语言的教学都离不开对这种语言所表现的化内涵的理解。因此,对某种外国语言的学习过程也是对该种化的了解过程,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中西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语言和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语言一经产生,就深深的打上化的烙印,积淀着化的内容。因而,外语教学中应加强化意识的培养,通过不同化间的对比,揭示和阐释不同化的蕴涵,从而使学习真正掌握外语。  相似文献   

5.
语言记载化,传递化,同时又受化的影响,语言与化之间这种特殊而又紧密的联系,揭示了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化习得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本从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等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学英语教学中语言习得与化意识培养的关系及途径。  相似文献   

6.
语言化密不可分,学习语言必须学习化。因此,在大学外语教学实践中,既要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也要进行化知识的教学。将大学英语教学与化导和相结合对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就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化导入的方法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郭益凤 《教书育人》2001,(12):38-39
化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物质明和精神明的总和。而化背景知识,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并代代相传的实践知识和信念。一种语言的化背景知识是极基物。鉴于外语教学的特点,我们不可能将所有化背景知识全部传输给学生。这样势必要进行取舍。那么,取舍的的标准是什么?哪些内容应该而且必须放在语言教学中,哪些内容可有可无,放在语言教学中?有人把化仅仅看作是有关学、艺术、音乐、历史、地理等的综合,因而在语言教科书中大量地加以介绍,课成了介绍某一方面常识的综合,因而在语言教科书中大量地加以介绍,课成了介绍某一方面常识的专题。化背景知识具有不同的性质。所以我们要分清语言教学中背景知识的不同性质,了解什么是知识化,什么是交际化以及它们概念的特点,了解它们在外语教学中的各自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化差异往往体现在语言和交际中,化因素常常构成人们学习外语的障碍。因此,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不只是培养学习的语言技能,它的教育功能还当体现在对学生的化能力的培养。本拟从化差异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探讨化教学的具体内容,并给出了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相互接触交流形成了一个多元化格局。本从跨化交际视野中研究汉英语言与化之间的关系,从语言的层面上诠释化在语言使用中所蕴涵的多样性和内在丰富性以及语言与化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而为多元化区域如何学习吸纳异域语言,借鉴、融合异域化进行跨化交际提供一个语言与化相结合新的理论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0.
深层文化教育模式:高校英语教育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于语言与化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关系使得语言中包含着许多化因素。这些化因素对于本民族人来说是自然习得的,无需学习。但对于外族人来说,却构成了理解的障碍,需要学习。目前,无论是理论认识还是实践操作中,我们的英语教育中的化教育都普遍存在着若干误区,针对这种现象,本提出化知识和语言知识并重,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多化教育,实现深层化教育。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外语教学不能脱离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文章结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精读》修订本 ,从词语文化内涵、句子和篇章为切入点 ,进行文化导入 ,探讨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提高文化能力 ,进而克服文化障碍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也是相辅相承的.语言学习离开了文化学习就显得毫无意义,就会出现语用失误,导致交际的失败.因此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学习与了解,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应贯穿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从语用失误的角度,从礼仪文化、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的学习三个方面分析英汉语言与文化的不同,论证文化知识学习在英语学习与使用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同时,语言反映文化,不同的语言会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文章论述了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从而揭示出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莫英 《海外英语》2011,(7):55-56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要学好英语,就必须了解它所承载的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教学,并通过一些有效的途径来进行文化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论述了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对翻译可接受性的影响。从语言角度看,英语的形合法与汉语的意合法、英汉互译时信息焦点的位移、不同语言具体某一方面编码能力的强弱对翻译可接受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文化角度看,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不同文化圈内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各民族的文化习俗、比喻、联想上的差异也为翻译可接受性造成一定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使语言更充实丰富;民族文化的特征在语言中直接或间接地被反映出来。文章通过讨论词语的文化含义,并结合图式理论,说明对词语深层文化涵义的理解,是英语学习及阅读理解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论英语专业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互为熔铸。为了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英语教师应该在讲授语言规则的同时贯穿讲授中西文化,以期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教学理念理应成为“应用型本科“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语言的反映,并影响语言的发展。语言学习也即文化学习(Hall,2005:66),其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英语全球化要求我们对英语文化教学重新审视。英语文化已不仅指英美文化,也包括英语非母语国家的英语文化,因此我们的文化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全球文化意识。要以全球化的视角来实施文化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在语言上有着直接的体现。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跨文化交际。正确认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在大学英语日常教学中积极进行跨文化交际实践,培养学生恰当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每个外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语言词汇承载着不同文化内涵 ,要掌握两种语言 ,就必须掌握两种文化。了解英美国家的民俗风情、价值观念 ;以便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对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