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紧握手中笔、心中不忘民”,这是《青年学刊》主编冯天海老师在我毕业纪念册上的留言。多年来.我始终铭记在心,长年跋涉、笔耕不止,写下了上干篇反映农民疾苦、沤歌农民艰苦创业的新闻作品.分别在中央、省、地、县的多家新闻媒体上刊(播).对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大概是我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毕业后又长期工作在农村的缘故.对农村和农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记得那是1987年5月,我毕业实习的吕河镇境内发生耕牛食青桐树叶中毒事件,眼巴巴地看到山区农民视为命根子的耕牛一群一群地死掉,心如刀绞。那天深夜,…  相似文献   

2.
我写的《农民识字歌》,荣获全国农村读物二等奖。在发奖大会上,邓力群同志亲自给我们颁发奖状,并鼓励我们说:“以自己的努力,吸引更多的人从事农村读物的编写出版工作。”这使我受到很大的鼓舞。我是怎样写起《农民识字歌》来的呢? 一、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写农民之所需。我是农民的儿子,不能忘了没有文化的农民。早在1960年,我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回来,我感到,党和人民给了我荣誉,自己应该百尺竿头更上  相似文献   

3.
《当代图书馆》2010,(2):9-9
4月13日,岐山县文化旅游局和岐山县图书馆举办了“我的书屋,我的家”为主题的农家书屋阅读讲演活动。这次讲演,是根据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和宝鸡市新闻出版局的文件要求,在农村地区务农或农村到城镇务工、工作、学习的广大农民群众中进行。通过农民讲演等多种表现形式,让农民讲述读书用书的经历、体会和感受,展现出农家书屋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和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发挥了农家书屋在农民群众精神家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农业大国,黑龙江省又是农业大省,因此各大媒体对“三农”的内容都很重视,媒体农村栏目办的好坏,对推动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和农民的致富增收起到很大的作用。那么媒体如何更好地贴近农民、贴近农村,让农民喜闻乐见,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呢?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作为党的喉舌,报纸、电台、电视台必须把新闻的触角延伸到农村,把笔头、话筒、镜头对准“三农。作为辽宁电台新闻台的记者,近两年来,我参与采制了多篇有关“三农”问题的报道。通过走进农村,走近农民,我亲身体验到了农民的苦和难,同时也深深地感到为农民说话是新闻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树立贴近农民的主动意识在新闻界,经常有人说,农村是一片广阔天地,那里的问题多,“活鱼”也多。然而,对于大多数记者来讲,由于习惯了城市的生活,习惯了“泡”会议,“跑”活动,再加上农村路远、道颠、环…  相似文献   

6.
我当通讯员六年了。常听到有的编辑和农村听众朋友称赞我写的稿件“农村味浓”、“农民语言运用得生动、形象、幽默、亲切”。为什么能得到这种好的效果呢?我的体会是:在发稿前,先念给农民听听,让他们“品品味  相似文献   

7.
南楠 《新闻窗》2013,(2):61-61
随着农民对农业信息需求量的增加,做好农村、农业发展的报道工作得到了县级广播电视台的重视,而要想做好对农节目,外景采访是一个少不了的环节。因为,只有通过与农民、农村、农业的紧密接触,对农节目才会对新时期农村的发展需求、发展现状有一个客观的展现。  相似文献   

8.
偶然翻开我的刊稿登记本,其中,大部分是关于“三农”问题的稿件。粗略地估计,我写的稿件有三分之二是农业题材,其中,新闻稿件90%是农业报道。农村、农业、农民才是我写新闻取之不尽的源泉。农村通讯员写稿,要走出农村、农业、农民题材没啥可写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曹玉林 《新闻界》2001,(5):70-70
我十分热爱新闻事业,走出校门就当了乡里的新闻干事。1985年至1988年,我曾在县广播电台当过专职记者,去年6月份,我又从农业部门调进报社工作,这当中虽然间隔12年,但由于我对新闻事业一往情深,且又在农业部门从事文字工作,因此,从未间断过新闻写作,并有大量“农村稿”见诸各级新闻媒体。我的体会是,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应该心系农民,想着农民,多为农民鼓与呼,只要时刻牢记,就有写不完的“农村稿”。归纳起来有三点做法:一、勤学农村政策。这是写好“农村稿”的根本。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农村政…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号召重视和加强农村建设,出版工作同样要面向农村。刊发此文的目的在于说明:农村正在变化,农民需要文化,我们要注重农村图书的出版发行;农村卖书难,不是难在农民不需要图书,没有钱买书,而是难在我们的思想没有重视,工作没有跟上。湖北省政协常委、《书刊文摘导报》总编辑李德复同志写的《嘉鱼县官桥八组见闻》,对我们大力开展农村图书发行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感谢中央电视台总编室邀请我参加这个《加强农村电视宣传座谈会》。我从一个电视外行者的角度讲点想法。我首先要说,关于农村的电视宣传报道太重要了。农村最需要电视,最喜欢电视,最信任电视。电视在农村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宣传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也是不能比拟的。九亿农民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九亿农民所从事的农业生产和改革在建  相似文献   

12.
增强农村市场经济报道的力度,引导农民登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舞台,这是新闻工作者面临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如何增强农村市场经济报道力度?我认为,应当重视以下两条: 一、强化知识、信息宣传,使报道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我们经过调查发现,走向市场的农民希望新闻媒介大力普及市场经济知识,传播农村市场经济信息,为他们“下海”当好“引航员”,让他们早日学会“游泳”的本领。 宣传农村市场经济知识。主要宣传农村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农村市场是中国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培育农村市场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的依托。以江苏省通州市广播、电视宣传为例,他们结合实际宣传了通州市农村市场的现状及展望,讲明市场调节在农副产品流通中已占主导地位,农村市场体系正在发育。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粮食现货交易市场、工业品贸易市场、日用小商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  相似文献   

13.
怎样当好一个合格的农民通讯员?这是我思索多年的事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的浪潮也席卷着我,并激励着我写农村的美景和硕果。同时也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农民通讯员就应该贴近农字做文章。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图书馆事业中乡镇图书馆是最贴近农村、农业、农民的。对农村的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乡镇图书馆如何走出低谷,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领导重视、服务创新、人员素质、社会支持和资源共享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影响因素和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丹  田蓁子  范伟 《河北科技图苑》2010,23(2):31-33,26
对河北省农村信息服务工作现状和农民获取信息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了影响农民信息需求的主要因素和农村信息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河北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只有重视影响农民信息需求的主要因素和主要问题,才能有利于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作的有效开展、加速河北省农村信息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我在农村土生土长已是36个春秋了,我偏爱农村,偏爱农民,喜欢火热的农村生活,连呼吸的空气也都夹杂着泥土的芬芳。所以,我对农村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农业生产问题,喜欢用手中的笔撰写  相似文献   

17.
农村天地版块分三农新闻、乡里乡亲和新农村建设三个专版,每周七期。这是湖北日报第一次专门针对农业、农村、农民,涵盖现代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管理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而设立的一大版块,开启了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三农、观照三农的一大重要窗口。三农问题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尽管中国改革最早从农村起步,也最早从农业上取得突破,但三农依然是中国改革和发展中最棘手的问题,最难啃的骨头。农业依然是弱质产业,农村依然是相对落后,农民依然是隐性失业量最大、社会地位最低、收入最低的群体。  相似文献   

18.
我是农民的儿子,是放牛娃出身的记者,对农民有一种血脉相连的联系,所以对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特别关注。中国农民既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主力军: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中国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祖先是人类最早进入农耕社会的,并且创造了数千年灿烂的农业文明。时至今日,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近代一百多年以来,中国进行了多次工业化的改革与尝试,但农民、农业和农村“三农”问题的现代化始终没有解决。非但如此,几乎每次工业化的尝试均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我一直认为,中国现代化的最大问题也是最后难题,就是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问题,我们的农民不再是一家一户一个生产单位的农民,我们的农业不再是小农经济的农业,我们的农村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  相似文献   

20.
从记者个人来讲,锻炼作风靠自觉性,关键要把握思想感情。 我当了27年记者,基本上是跑农村。时间长了,与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且也采写了一些有影响的在全国获了奖的作品。所以,人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呼我为“农家记者。” 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农村工作问题,历来都是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我当农民记者,觉得工作既艰苦又光荣。因为我们采编的农村广播节目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县和县以下的干部及农民群众。要办好这个节目,就得经常下村、下户采访。走十几里、几十里路,那是家常便饭。很多村民居住分散,就不得不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