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职教育是学校主体与企业主体双主体实施的教育,企业主体的不到住导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路径的断裂.企业主体缺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主动机制的缺失,由此,探索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前提.需求互动机制、利益补偿机制、股份办学机制是符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实际的三大机制,将推动校企合作由形式走向实质、由被动走向主动、由单向走向互动.  相似文献   

2.
"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淘汰落后专业"是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基本要求。衢州中专紧紧抓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主动对接,积极应对,提前介入,全程服务,探索出了中职新兴专业建设"服务合作创新共赢"的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3.
学校与医院共同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各具特色、相互联系和衔接的教学手段与育人方式是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在实践中,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对接行业,为医教协同“双主体”人才共育搭建平台;对接需求优化专业结构,促进医教协同的共生发展;对接合作医院,推进医教协同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接职业岗位及岗位群,深化课程建设使之更加贴近职业岗位需求.同时,建立医教协同的工作机制,保障共育人才的畅通运行.  相似文献   

4.
新兴专业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主动与新兴产业类企业共同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如“借船出海”式、“借鸡下蛋”式、“借梯上楼”式、“葵一蟹共生”武、“筑巢引凤”式;基于校企合作,构建了“产业驱动,校企融合,岗课一体”新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实现了“三个对接”:通过“产业驱动”实现了专业设置与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校、企二个办学主体的“融合”,实现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通过“岗课一体”实现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要求高职院校与产业间的合作实行"无缝对接".本文通过分析长三角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现状,认为产学合作是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必须更新办学理念、企业的人才培养和职工培训应主动依托当地的高职院校、政府应运用政策杠杆强力推动、社会中介积极参与,长三角高职教育的产学合作才能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不断提出新要求,面对新形势,嘉职院主动变革,积极探索,于2009年牵头,联合中职学校、行业协会、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等87家成员单位组建了融教育性、职业性、行业性于一体的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依托职教集团产学合作平台,将"对接产业发展、深化校企合作"作为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以"三重对接"(专业设置对接产业调整、培养方案对接职业发展需求、教学内容对接岗位技术标准)为切入口,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合作是家庭、学校共育的基本模式,是寄宿学生家庭教育功能缺失的重要补偿机制.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主体界定模糊、责任归属难、双方合作意愿不强、被动合作以及合作内容形式单一、实效性不强等问题.要充分发挥农村寄宿制家校合作的功能,学校还需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搭建良好合作平台,注重教师能力培养,提升家校合作能力;家长则应主动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参与家校合作,构建"教育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深化校企合作是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实施"十个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拓展了校企合作的内容与方法,提高了一体化办学办企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9.
黄庆财 《教育导刊》2006,(10):57-59
中山市各中等职业学校主动加强与企业、行业、学校的联系,构建了多元主体合作、互利双赢的职教合作办学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山市职教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0.
李丹 《电大理工》2014,(1):32-34
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和探索,提出促进高职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建立"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主动"的校企联合办学管理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本研究以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为蓝图,对接企业用人要求,融合佛山市顺德区李伟强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义工服务100小时"、创新教育,开展"六位主体、一个目标、八大素养"的电子商务双创专项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究.精准育人、精准对接,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塑造学生的高尚...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企业对理想高技能人才的基本条件和高等职业教育所存在问题的现状,提出双主体育人模式的特点和基本内涵,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招生、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双主体育人"的培养方案。最后,通过我院"陆德班"的双主体育人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双主体育人"可有力实现"五大"对接,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已经从简单的对接向深度合作进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实施对象单一,没有找到企业与学校共同的切合点,文章从建立利益共同体为出发点,对校企深度合作进行了论述,阐述了合作对象单一、政府参与合作、合作平台构建以及教师作为合作关系维持主体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德国"双元制"校企合作的成功因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德国独特的历史背景与社会传统,形成了德国企业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加上政府的重视与协调、企业有利可图,德国企业与学校自然而然地走向合作.借鉴其经验,我国政府要重视校企合作,加强立法,使约束与激励相结合;学校要主动配合,保障企业利益;社会应加强宣传,更新企业观念.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校教育中正推行素质教育,这种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实施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树立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国家制度及其运行的基本组织形式.依据学校和企业的角色和地位不同,校企合作可以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学校主体式、企业主体式、共同主体式.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三种基本模式具有不同特征,发挥职能各有侧重.学校主体式和企业主体式模式各有优势和局限,克服各自局限,发挥各自优势,学校和企业融合为承担现代职业教育机构,形成共同主体式模式,才能达到校企合作的理想境界,高质量履行现代职业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推动自下而上学校变革和基层教育改革的重要主体。以结构化理论为分析视角,以深度访谈为方法,研究发现,教师参与教育变革存在被动执行者、艳羡观望者、主动担责者、先行领跑者4种不同的角色类型,其中主动担责者与先行领跑者可被视为变革主体,此类教师在变革资源的加持下在一定程度上可突破结构限制,主动实施教育变革行为。其中,反思、系统思维能力是教师成为变革主体的起点与关键能力;信任关系、教师合作社会网络是教师成为变革主体的促进因素。但是,教育权力结构限制、教育管理制度约束、学校变革资源缺失阻碍教师成为变革主体。因此,通过建构合作网络、加固信任关系、破除结构限制等补足所需资源,增强教师能力,为其成为变革主体提供可能空间与持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构建校企合作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校企合作体系,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构建校企合作体系的具体措施包括,牢固树立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的办学理念;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咨询委员会和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两个组织;建立学生企业内实训、教师企业内培训、员工学校内培训三类基地;建立战略对接、文化对接、教学对接、利益对接五个校企对接平台;建立安全、过程控制、教学训练、师带徒、评价激励五项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教师合作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要求,教师合作与产教融合相互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合作具有职业性、多元性和技术应用性特点,目前受学校内外部因素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合作存在主体意识匮乏,合作组织机制不健全,合作方式单一、被动等问题,制约了产教融合的深入化.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合作效能,积极作用于产教融合,迫切需要多方利益主体建立健全教师合作制度并促进其落实,营造教师合作的文化氛围,畅通产教融合中教师合作的渠道,激发教师主动合作的意识,使之由被动式、松散式、单一式合作走向主动式、紧密式、多元式合作.  相似文献   

20.
王珏 《上海教育》2004,(Z1):49-50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成长。为此,学校要努力从教师发展的角度去创造条件,使教师主动地理解教育。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强调教师是教育研究的主体,通过开放自已,加强教师之间以及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教师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主动研究者,主动参与者,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形成教师互助合作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