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品德教材的目的在于激发、培养学生美好的德性。然而通过对人教社2004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分析,我们却发现,教科书有着相当程度的功利化倾向。这种倾向主要表现在道德的有用性、选取事例的金钱化以及道德榜样商人化这三个方面。通过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笔者得出结论:社会对学生金钱处理能力的客观需求、社会价值评判标准的功利化以及社会对有用性的片面追求都可能是造成德育教材功利化倾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周全 《现代教育论丛》2009,(9):18-20,35
品德教材的目的在于激发、培养学生美好的德性,然而通过对人教社的2004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分析,我们却发现,在教科书中渗透着相当程度的功利化倾向,这种倾向主要表现在道德的有用性、选取事例的金钱化以及道德榜样商人化这三个方面。通过对教材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笔者认为社会对学生金钱处理能力的客观需求、社会价值评判标准的功利化以及社会的工具性倾向都可能是造成德育教材功利化倾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多方面的冲击,给学生教育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社会利益分配不均和价值观念的扭曲使部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失衡,社会上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造成了部分学生"厌学"和"流失";社会风气、家庭环境中的功利化、实惠化、金钱化倾向等扭曲了学校德育的社会价值;音像书刊、舞厅、电子游戏等社会生活及娱乐环境中存  相似文献   

4.
目前,德育改革面临着思想品德能力的培养问题。这个问题如有突破,思想品德教育就会收到真、正实效,就能解决“二张皮”的现状。思想品德能力的培养是个知、情、意、行的过程,其具体表现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的知识教育,并经过亲身观察以及参与人们的伦理生活和精神生活,建立起具有个人特点的认知倾向,再以这种认知倾向对思想、品德、道德等问题进行判断、推理。然而,现状却并非令人满意。学生在校内或课内期间,接受了思想品德的知识教育,可是离开课堂或走上社会,由于对复杂的社会、道德等关系缺乏正确的判  相似文献   

5.
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促进学生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能力的提高,就必须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真实自然地使用教材并展开教学;必须找到合理的切入点,注重科学性与实效性;必须以教材为引导,整合来自学生、教师、教学活动实施的各种条件的课程资源,通过教材使用的拓展与延伸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王晓珊 《考试周刊》2010,(9):164-165
一、在提高道德认识中,进行自我教育 道德认知因素中的品德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等,是进行道德认识活动的重要因素,是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不可缺少的条件。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借助于道德认知因素,对教材中提供的道德现象、道德信息、道德榜样进行理解、体会和认识,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对其加工、内化,从而有效地学习与掌握蕴含其中的道德概念、道德观点。与这个过程相适应.学生将形成对社会道德需要、道德榜样自主自觉的追求,自我要达到的、所期望的新的道德水平,与原有道德水平之间也将发生矛盾。这个矛盾的自我解决.促使学生把社会道德需要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需要.自我教育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课程标准》中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纵观我们现行的思想品德教材,不少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的是理想的道德生活模式和图景,因而缺乏现实感。如果我们仍奉教材如“圣经”,顶礼膜拜,必然会使教学脱离实际,从而丧失对学生现实生活的构建。因此,我们也有必要对教材来点“自由取舍”,吸收补充一些具有时代性、针对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道德素材,使教材走进学生、走近生活。一、过…  相似文献   

8.
知识转化即知识的再创生,是知识进行积极建构的过程。知识转化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当前知识转化倾向于功利化、权力化和娱乐化,扭曲了社会价值观,造成社会道德的缺少。因此,只有对知识转化的价值进行重构,使知识转化理性化、人性化和素养化,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和和谐。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功利化倾向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展中国梦教育、强化道德与责任意识以及挖掘校园文化精神四个方面入手,探寻矫正"90后"大学生价值观功利化倾向的理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中小学生涯教育中存在的功利化倾向和经验化倾向,以及了解学生的生涯发展需求对开展生涯教育的意义。其次从生涯理论的嬗变过程阐述了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平衡过程。最后提出了基于生涯发展需求实施生涯教育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教材作为立德树人事业的核心载体,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树人目标。基础教育思政课教材体现了全面性、人本性、生活性、发展性、叙事性、实践性等立德树人原则。将立德树人贯穿教材及教学环节,需要适时修订教材,编订地方辅助性教材,建立公共教育资源数据库,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掘事件背后的道德价值,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等的协同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2.
An analysis is presented of the problems that have existed for over 20 years in the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primary schools of China. These include the sepa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from children's lives, the moralizing and memorization used as the basic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he overlaps between courses on society and ideological moral character. The paper then introduces the main innovations in the contemporary reform of the primary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cluding lifelong moral education as i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m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morality relate to life, with ‘real’ everyday life events as source materials for textbooks. Embodied in the textbooks are some new ideas behind the revised educational objectives, such as putting oneself in another's position, ecological interdependence, ‘win‐win’, dialogue, sharing and diversity. As the curriculum is child centred so the textbooks use a dialogical pedagogy. In conclusion the paper considers ongoing and new challenges for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to be faced by the curriculum reform.  相似文献   

13.
教科书是国家进行价值观控制的中介,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呈现方式,通过内容分析法对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其在公民意识教育、意识形态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While increasing attention is being paid to the ideological debate on Confucian-influenced cultural values communicated in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EFL textbooks remain under-examined since the TEFL/TESOL is typically assumed to be ‘technical’ and ‘neutral’. Drawing on critical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curriculum, education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I take the position that language textbooks need to be seen as social and cultural artifacts. By a discourse analytical approach,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cultural and moral values are constructed in textbooks by various linguistic and rhetorical resources. It is found that in such textbooks dominant cultural and moral discourses are occasionally contested and resisted by competing discourses. These conflicts and ambivalence concerning different cultural discourses highlight the possibilities of critical reading and critical pedagogy.  相似文献   

15.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尤其是卫生高职院校应把大学生的德育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卫生高职院校化学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化学教师应充分对这些素材进行挖掘,并在教学中适时把德育寓于化学教育之中,对卫生高职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的思想认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往研究在德育教材编写的理念、德育教材的功能和定位、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教材的路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富有新意和价值的观点,值得肯定。但是,以往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研究基础方面,教材编写理念研究成果丰富,教材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在研究视角方面,侧重教材编写者视角的研究,忽视教材使用者视角的研究;在研究内容方面,教材内容研究分散,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研究欠缺;在研究范围方面,注重教材编写研究,忽视教材建设其他方面的研究;在研究深度方面,重视个别国家教材的介绍,缺乏对其深度反思;在研究方法方面,多采用常规方法,较少运用教材研究常用方法。基于以往德育教材研究的问题以及德育教材的时代境遇,未来德育教材研究要加强基本理论研究、关注德育教材的使用研究、侧重基于课程标准的德育教材研究、拓展德育教材的研究范围、增进对国外德育教材研究的深度反思、重视运用教材研究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介绍英语谚语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英语谚语的德育功能,结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及其意义,列举了一些与“八荣八耻”有关的英语谚语,力求达到让学生既学习英语谚语又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数学历史传统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传统数学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独特性使之对近代数学的产生具有重要贡献,其融入教科书具有意识形态“母乳”和核心素养“纽带”的独特价值意蕴。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有着较为丰富的我国传统数学文化,且其在呈现方式、内容分布和认知水平上表现出了若干鲜明的特点。未来,还需夯实我国传统数学文化的“育人基础”,廓清我国传统数学文化的“育人逻辑”,构建我国传统数学文化的“育人网络”,促进我国传统数学文化通过教科书在立德树人机制下充分发挥和达到理想的学科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9.
沈贵鹏 《教育学报》2007,3(2):55-61
心理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新的生长点,随着心理教育的发展,心理教育课本也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由于心理教育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现行心理教育课本编制的视角也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视角、道德品质教育视角、青春期教育视角、情感教育视角和多维视角。现行心理教育课本的呈现方式也是百花齐放,最具代表性的有六种,即:自主阅读式、故事拓展式、情境自助式、问题导引式、教程改进式和学程推进式。现行心理教育课本具有凸显人的价值、以活动为中心、内容的丰富性等特色,也存在着诸如盲目追求形式上的花哨、内容选择的不规范性、缺乏教育理论底蕴等不足。心理教育课本编制应体现心理化、生活化、问题化和螺旋式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