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单位“空壳化”是民营书商之过吗 国有出版单位与民营书商合作,出版界早已有之,但那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一次,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以文件形式对这种合作给以了肯定和明确。不过,业内仍有人对此感到忧心忡忡:认为国有与民营合作后,国有的主导地位可能动摇,创新能力可能弱化,数年来国有出版单位卖书号产生的后遗症即是一例。总之,合作是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2.
鲍红 《编辑之友》2010,(12):19-21
目前,在我国图书出版业上游出版环节有两个主体,一个是国有出版社,一个是民营出版公司. 前者是国家正式审批通过具有出版权的法定出版单位,后者是多年来国家严厉打击的"非法出版".直到2009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才第一次提出"非公有出版工作室",承认他们是出版环节的合法力量,但其业务仍划定在"图书策划、组稿、编辑等方面",仍然限定于与国有出版单位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朱胜龙 《出版参考》2005,(16):51-52
近年来,民营书业与国有出版单位进行了越来越密切的多种形式的合作,在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营造新的市场空间,共同做大市场.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国家对民营书业进入出版业的内容生产领域还有一些限制.但这些限制并不影响和妨碍国有出版单位与民营书业的合作,而且恰恰相反,正是目前实行的对出版业的市场准入政策而导致的民营书业和国有出版单位之间造成的差异,才成了双方合作的基础,在优势互补中生成新的经营优势,实现共赢共发展,已经成为国有出版单位和民营书业的共同需求.  相似文献   

4.
国有出版与民营书业合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民营书业的地位与身份再一次以文件形式加以确认,对民营书业的作用与地位从政治与经济的角度加以界定.出版界不少人普遍认为,这是截至目前中国政府管理机关对民营书业的最客观、最科学的评价.也是动员全社会力量促进文化大发展与大繁荣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着重就民营书业与国有出版单位的合作,特别是资本的合作这一关键举措,就合作对象的选择、兼并重组或者收购中对方资产与价值的认定、合资后双方角色的定位、合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4月2日-4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民营书业发展高级论坛"在北京香山饭店成功举行,来自全国民营书业、国有出版单位及部分省市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210名代表(其中民营书业代表160余人)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6.
2010年,许多国有出版单位与民营出版公司的成功合作,为"合作、互利、共赢"做了很好的诠释。比如在教育出版领域,江西省出版集团所属的江西教育出版社与广东认真企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广州出版中心;时代出版旗下的安徽教育出版社与"王迈迈英语"联手打造时代迈迈教育出版传媒(武汉)公司;湖北九通电子音像出版社与湖北黄鹤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湖北和谐号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九洲英才图书策划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京版北教控股有限公司。同样,在大众出版领域,也不乏国有与民营合作的范例,如凤凰出版传媒旗下的译林出版社,完成了对鹏飞一力公司的股权收购,组建了凤凰一力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凤凰联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分别出资,重组重庆凤凰决定图书传媒有限公司和天津凤凰空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为此,本刊策划了这期"沙龙",旨在探讨国有出版单位与民营出版公司在运作方式和经营方式上的不同,为国有出版单位与民营出版公司探寻出一条合作和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无论是出版品种还是印数均得到巨大的发展。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全国有近万家民营图书工作室,市场上80%甚至更高比例的畅销书是由民营书商参与策划、编辑和出版的。民营书商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后,逐渐成为出版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力量。作为有着70多年光荣历史的新华书店来说,在保持与广大国有出版社良好合作关系的同时,重视和加强与民营书商的合作,完善新华书店供商体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5年4月8日至10日,"第三届中国民营书业发展高级论坛"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会议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全国民营书业代表、国有出版单位代表及部分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代表共16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工作副所长余敏致开幕辞,论坛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郝振省、所长助理魏玉山主持.  相似文献   

9.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活跃着民营书商的身影。这一现象表明,中国加入WTO后,与国有出版业一样,民营书业也在积极寻求合作,谋求新的发展模式。这一动向颇值得研究与关注  相似文献   

10.
余榕 《编辑学刊》2011,(1):24-27
当前,我国出版业正面临着如火如荼的转企改制局面。这对出版社和民营书商而言,既是发展壮大自己的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剖析民营书商与出版社合作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对当前形势下出版社和民营书商的合作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月11日至12日,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工作的特点是鲜明的:一是大改革,新闻出版生产力空前激发.经营性图书、音像出版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1251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或登记为企业法人,10多万家印刷复制单位、3000多家国有新华书店完成转制,100多家新闻出...  相似文献   

12.
本刊首届理事单位座谈会于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出版总署有关业务司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负责人与到会的30多位理事共叙改革发展大计,交流最新政策信息,研讨新思路,为理事答疑解难。 这次座谈会虽是以北京地区理事单位为主,但河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理事单位知悉后也特意赶来参会。本会目的是为理事单位营造一种资源共享、服务共享,信息共享的平台,为国有出版社、新华书店、书商和民营书业理事编织业务纽带,营造共同发展的网络空间。 新闻出版总署对外合作司司长王化鹏就现行法规和国家正在考虑研究的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营书业是20世纪80年代以民营书店为基础,以图书工作室为出版制作中心,以与国有出版社合作出版而发展壮大起来的文化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发展过程清晰地勾勒出了从书摊到书店,从书商到书业的轨迹.总结中国书业30年发展成果时,民营书业是其重要的篇章和不可忽视的内容.中国民营书业30年的发展一直伴随着我同出版体制改革的进程而推进,从权限规定这个最具改革标志性意义的角度来考察,民营书业的改革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且基本上以10年为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记者 王化兵)6月23日,首届新华书店发展论坛在山西太原开幕.本届论坛以"探索·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国有发行业的整合重组、股份制改造、国有与民营合作发展等为议题,邀请了新闻出版总署、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领导和多位发行领域专家,管理高层进行主题演讲,共同探讨新形势下新华书店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民营书业的发展在社会上主要以文化工作室的形式出现.民营文化工作室最初起源于社会上的书商分子,销售图书是其进入图书行业的第一步,随着公司规模的发展扩大,进而开始做书、出版、营销等,慢慢渗透到书业的各个领域. 国有出版社同现代民营企业的合作呈现强强联合的趋势.这是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市场自我调节的巨大作用,实现了我国出版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出版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关于民营书业的说文解字无论是国有的,民营的,还是合资、独资的出版工作者,都应该有勇气说,我是书商!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民营书业也是一样。多少年来,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自2010年开始,一批在各地有影响力的民营书店相继倒闭,其中包括北京"第三极书局"、"风入松"书店、上海季风书园四家分店等。从此,民间关于扶持民营书店的呼声不断,2012年可能面临转变。3月5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会场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有书店占有土地、房  相似文献   

18.
有的出版社甚至甘心沦为民营书商的“编辑部门”,甚至有的社年销售额的近一半是通过民营书商来实现的,参与其中的出版社往往还美其名曰“合作渠道不断拓展”,真是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19.
《编辑之友》2011,(4):19
2010年,许多国有出版单位与民营出版公司的成功合作,为"合作、互利、共赢"做了很好的诠释。如在教育出版领域,江西省出版集团所属的江西教育出版社与广东认真企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广州出版中心;时代出版旗下的安徽教育出版社与"王迈迈英语"联手打造时代迈迈教育出版传媒(武汉)公司;湖北九通电子音像出版社与湖北黄鹤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湖北和谐号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九洲英才图书策划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京版北教控股有限公司。同样,在大众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出版形态对传统出版业形成巨大冲击,同时也创造了许多机会。在原新闻出版总署与中国移动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启动合作的前提下,部分出版单位也开始了与中国移动的各类合作。本文结合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校讯通"业务的开展,尝试探讨出版单位与通讯运营商合作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