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趣题     
在趣味数学中,我们常常见到题目中出现了当年的年份数,这样的题我们称之为“年份趣题”。这些趣味性、时间性极强的题目,以它的知识性、灵活性和创新性,描绘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数学世界。充分展示了数学的美感。天津市2004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上,就曾出现了一道“年份趣味题”。将年份趣味题引入高考,这是创新,也是对“年份趣味题”形式的一个认可。在新年钟声敲响之际,做一做与2005有关的趣题,你一定倍感愉快。开始吧!  相似文献   

2.
数学趣题二则智分“61”在“六一”儿童节,让我们做个智分“61”的趣味题。请将六个互不相同而和为61的自然数,分别填入下列两道乘式的六个括号内,使两道乘式同时成立。()×()=()()×()=()以数代字请把2—7六个数字替换下面三角形图中“我爱甘肃...  相似文献   

3.
一次数学课上,我们正学习乘除法简便计算,有一学生向我请教一道题目:7200÷125,要求简便计算。我随手把题目抄在黑板上,想让大家帮着解决。同学们望着这道题,不是摇头叹息,就是窃窃私语。的确,此题型与课本上的例题有差异,学生一时难以捉摸。“这是一道除法算式,在除法中,我们学过哪些性质或法则呢?”经我一提示,同学们纷纷表示可以用“商不变的性质”计算。于是同学们埋头算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出现了这个算式:7200÷125=(7200×8)÷(125×8)=57600÷1000=57……600。我不禁喜…  相似文献   

4.
“让生活在数学中深刻,让数学在生活中升华。”这是一道不起眼的数学题带给我的真真切切的感受。一节自习课上,我信手在黑板上写了几道练习题。其中一道题是:一包火柴5角钱,买两包火柴多少钱?大部分同学得到的结果是5×2=10(角)=1(元),2×5=10(角)=1(元)。可却有一名学习很吃力的学生站起来说:“不对,买两包火柴9角钱。”全班同学顿时哄堂大笑,可我却很想听听他为什么会这样说。于是,我鼓励他说:“说说你的理由。”他说:“我妈妈开小卖店,一包火柴卖5角钱,9角可以买两包。我妈妈说:‘多买便宜’。”还没等我说话,教室里沸腾了。同学们列举了…  相似文献   

5.
甲:最近我对数学 发生了浓厚的 兴趣。乙:是吗?甲:整天我都在看 数学课外书, 有时还忘了吃 饭。大家都夸 我是个“超级 数学迷”。乙:这学期老师每 周都给我们上 一节趣味数学 课,讲讲故事, 做做游戏,非 常有趣。甲:那当然啦!乙:一回到家我就 做数学趣题。 晚上妈妈要我 睡觉,我就躲 在被窝里打着 手电筒看书。 后来妈妈发现 了,说我快成 “数学小博士”  相似文献   

6.
徐娟 《教师》2015,(19)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四趣法”就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这四趣分别是:激趣、探趣、汇趣、享趣.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引领孩子们走进数学与生活的趣味乐园,可以使学生在趣味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兴趣、培养能力,能够收到较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四则混合运算》一节中《练习十》的第3题,叫做“有趣的练习”,原题如下: (53-35)÷(5-3) (41-14)÷(4-1) (62-26)÷(6-2) (83-38)÷(8-3) (71-17)÷(7-1) (92-29)÷(9-2) 这组题的趣味在哪里?如何教学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安排: 第一步,先让学生算出结果,使学生们感到“惊奇”,这些题的得数(或商)怎么都是9? 第二步,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8.
画饼告诫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班中有些学生互抄作业,彼此的答案对错都一样,严重影响到班风学风,必须及时制止。那么,用什么方法让同学们深刻认识互抄作业的害处,彻底改掉这个毛病呢?在一节班会课的最后10分钟,我在黑板上画了个圈,又在旁边写了个“饼”字。同学们迷惑不解地轻声议论:“老师在黑板上画饼干什么呀?”“大家上了一天课,肚子都饿了?”我这一问,同学们都感到很奇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数学”十秒趣题,深深吸引了广大师生。它不仅体现出一个“趣”字,更重要的它在培养同学们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创造性等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的。本文就其中一例阐述“十秒趣题”的魅力,以飨读者。 题目:扇开AOB如图,∠AOB=90°,过AB的中点M作MN∥OB交(?)于N,问∠MNO是多少度?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史上,不仅我国古代曾经编制过大量的趣味算题,而且 在世界其他国家也都编制过一批妇孺皆知的趣味算题.古算趣题 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感受过数学的美妙与奇趣.本文介绍的这些国 外古算趣题,其中很大一部分要用到多元方程来求解,这就涉及多 元方程求解的问题,而多元方程求解的过程往往十分巧妙,很有欣 赏学习的价值.希望同学们能自己先动脑、动笔做一做,然后再看 题后的解答,这样会更有裨益. 【燃蜡时间问题】 (英国)在伦敦的一个大雾天,一家商店的 店主叫店员点燃两支长度相同的蜡烛.这两支蜡烛的一支可维持4 个小时,另一支可维持5小时…  相似文献   

11.
一朋友对我说,我儿子真“鬼”,功课做到一定时间后就想玩。一次,他苦苦哀求:“爸,让我玩一会。”我对他说:“再做20分钟功课。”谁知他竟给我泡时间,20分钟只做了一道题。再一次,他又苦苦哀求,我把条件改为“再做5道题”,结果,他把5道题做得有质有量,用了27分钟,毫无怨言。[实例分析]1斤苹果1元钱,顾客寥寥无几;聪明的摊贩改标价为0.98元,结果顾客纷纷购买。这种“拍卖”的做法,可以用之于给孩子规定学习的时间。如果你想要孩子做1小时功课,孩子却感到时间太长,不肯买账;倘若把时间稍微缩短,指定他们做50分钟或55分钟,减去这5分钟或10分钟虽…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不论当教师、做校长,还是做行政官员,我都希望中小学教育教学从"好玩"走向"玩好"。"好玩"就是"引趣",让学生感到学习十分有趣,这是学习的原动力;"玩好"就是"引深",让学生能不断钻研、深入探索,这是学习的内驱力。初为人师时,我没有什么数学教学经验,但学生的学习成绩却不错,这主要缘于我的"每课一趣"。所谓"每课一趣",就是每节课都要有一道以上的趣味数学题,或一个以上的数学游戏,  相似文献   

13.
让兔子起立     
一次数学活动课上我出示了一道题:在一个农场里,有一群鸡和兔,共有90条腿,36个头,同学们,你知道有多少只鸡和多少只兔吗?在介绍了该题是来自于中国古代的“鸡兔问题”之后,我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并寻找答案。几分钟过后,有一位学生举手了,他说:“老师,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我给这群小动物喊口令:‘鸡不动,兔子起立!’”顿时,教室里一片笑声,待安静下来,这位学生继续说:“这样它们都只有两条腿在地面上了,就得到72条腿(2×36)了,那么从少了的18条腿的情况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兔子是18÷2=9只……”我问道:“你为什么会想到这种方法的?能告诉…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习惯,学生做作业,应用题一定要抄题。然而,我发现抄题对学生并无多大益处。不抄题有很多好处。 (一)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一节课40分钟,学生作业不过10多分钟,如果每节课做三至四道应用题,要求学生抄题,应用题有长有短,学生抄题有快有慢。一道应用题抄完,字写得快的学生要1.5~2分钟,而字写得慢的则需2~3分钟。不抄题至少可以节省6~8分钟的时间,用这6~8分钟就可以多做几道题了。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多练习的时间,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有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5道题,然后让一名学生上台来做。3×9=(27)4×9=(36)5×9=(45)6×9=(54)7×9=(62)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道题答错了……”  相似文献   

16.
2005趣题     
在趣味数学中,常常见到题目中出现了当年的年份数,这样的题称之为“年份趣题”.天津市2004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上,就曾出现了一道“年份趣题”.将年份趣题引入高考,这是创新,也是对“年份趣题”形式的一个认可.  相似文献   

17.
李忠衡 《广东教育》2003,(12):33-33
这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是:乘法的分配律。我想,有时过多的复习铺垫反而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一上课我就先让全班学生分组计算以下两组题,并进行比赛。A组:35×24+35×76(125+1250)×8B组:(24+76)×35125×8+1250×8结果,做A组题的学生基本做完时,做B组题的学生还没有几个做完。做B组题的同学不服气:“我们做的题目比A组的难,老师为什么要偏心?”我故意装糊涂说:“这两组题目是一样的。我只不过把A组题稍加变化变成B组题,不信,你们看两组题的结果是不是一样?”学生见算式相似、结果相同,便产生了疑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正>“趣味数学”微课程包括“趣理图文”“益智游戏”“创意活动”三个模块,分别对应“读”“玩”“做”三种学习形式,指向文化底蕴、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一、趣味数学微课程的建构“趣味数学”四个字体现了本课程的目标指向。“趣”指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味”指向有内涵,着眼于数学文化的渗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二年级数学有相当一部分三位数加减法的教学内容。有一段时间,我为学生做计算题经常抄错数而伤透了脑筋,他们总会把“687”抄成“678”。这个粗心大意的毛病,如果不及时纠正,到了以后学习乘除法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麻烦。针对这样一种现象,我用心编了一道三位数加减题“471-174 417”,把它放在一组练习题之首。我的用意很明显:提醒学生在做计算题时要养成细心抄数的习惯。事实上,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这道题也正帮助我行使着某种提示信息的职权,它的潜台词是“:请注意,由相同数字组成的数不一定是相同的!”还真别说,加了这样一道题,这次作业…  相似文献   

20.
案例内容《用数学》练习课(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1~22页练习四3~7题。)案例描述〔片断一〕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20以内的加减法,不知道同学们掌握得怎样,老师想通过口算比赛来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敢试一试吗?(生:敢。)请翻开课本第21页第3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开始。(约1分钟后,老师喊停。)师:你们做了几道题?生1:我做了5道题。师:这是一条信息。(板书:已做)没做的有几道题?生1:没做的有7道题。师:这又是一条信息。(板书:没做的)一共有几道题?生1:一共有12道题。师:这是第三条信息。(板书:一共有)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三条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