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数学家的创造工作成果是论证推理、即证明,但是这个证明是通过合情推理,通过猜想而发现的,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发明过程的话,那么应当让猜想、合情推理占有适当的位置”.波利亚特别强调合情推理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合情推理对数学的研究比逻辑思维更重要”。学生获得数学结论应当经历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数学对发展推理能力的作用.人们早已认同。科学结论(包括数学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发现往往发端于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即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然后再通过演绎推理证明猜想的正确与错误。但是.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注重采用“形式化”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却忽视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始终,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统计推理、猜想等是合情推理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3.
合情推理是指合乎情理的、好像是真的推理,因此又被称为似真推理.其清晰程度并不能与数学中的论证推理相比,并没有固定的逻辑,仅仅只是笼统的但又合乎情理的推理.因此合情推理并不能获得所有人的认同,但是尽管如此,合情推理在数学中依然有论证推理不能替代的作用,它对于数学的创造性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一、合情推理的数学教学意义“合情推理”一词,很早就出现在G·波利亚的《数学与猜想》一文中,在这前后,也已经有许多学者对合情推理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数学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事实上,数学中的证明靠“逻辑”,发明创新却是靠“合情推理,直觉猜想”。创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合情推理是“科学发现的金钥匙”,在数学发展中的创新价值和一般文化教育功能被愈来愈多的人认识。“既教证明,又教猜想”目的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合情推理创新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模式结构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发展过程在给定的问题情境,首先用己有的认知结构运用类比、归纳、联想等方法对新的信息进…  相似文献   

5.
合情推理,是波利亚在30年代提出的概念,它是指“观察、归纳、类比、实验、猜想、矫正和调控的方法”,主要包括归纳推理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呢?笔者认为,科学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事实-归纳”和“猜测-验证”的过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猜想是一种合情推理 ,带有直觉性的高级认识过程 .对于数学研究或数学研究性学习来说 ,猜想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思维方法 .波利亚提出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两样都教”,即既要使学生掌握论证推理 ,也要使他们懂得合情推理 .“会区别有效的论证与无效的尝试 ,会区别证明与猜想 .”研究猜想的规律和方法 ,对于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发展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猜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数学猜想是指数学新发现过程中形成的猜想 ;广义的数学猜想是指在数学学习或解决问题时展开的尝试和探索 ,是关于解题的主导思想、方法以及答案的…  相似文献   

7.
数学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数学课程标准》在推理能力方面的要求是:“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人们常常应用合情推理提出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来证明猜想,二者的结合构成了推理的完整过程,合情推理的实质是“发现”,它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数学课程注重演绎推理而忽视合情推理,  相似文献   

8.
合情推理教学模式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情推理在数学中的特殊作用和一般文化教育功能被愈来愈多的人认识,“既教证明,又教猜想”已化为众多数学教师的自觉行动,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加强合情推理的教学,还可以使受教育者将日常事务中积累的经验、方法用于数学学习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在其中,又将那自然状态下的合情推理,提高到一个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层次,以至成为“科学发现的金钥匙”,我们设计的合情推理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充分发挥数学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数学对发展推理能力的作用,人们早已认同并深信不疑.但是,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注重采用“形式化”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忽视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事实上,数学需要演绎推理,更需要合情推理.科学结论的发现往往发端于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即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然后再通过演绎推理证明其正确或错误.  相似文献   

10.
合情推理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将收集到的信息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 ,并作出合理的推断和大胆的猜测 .在《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明确指出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 ,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学生获得的数学结论应当经历由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过程 .作为一种导向 ,如何在中考中体现贯彻这一理念 ,本文为此采集2 0 0 3年中考典型试题为例 ,试图从合情推理的“载体”和模式两方面作一归纳分析 ,供大家参考 .一、合情推理的“载体”1.数式规律根据一组等式或一列数 ,猜想其构成规律 ,是目前…  相似文献   

11.
高斯说过:“数学中许多方法与定理是靠归纳法发现的,证明只是补手续而已。”数学家波利亚指出:“为了取得真正的成就,……必须学习合情推理(猜想)”。枚举归纳法是合情推理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对同一事物作出试验,观察其重复出现的结论——产生猜想,然后再将猜想加于证明,这就是先试、后猜、再证的方法。下面我们以数列为例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合情推理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将收集到的信息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 ,并作出合理的推断和大胆的猜测 .在《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明确指出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 ,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学生获得的数学结论应当经历由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过程 .作为一种导向 ,如何在中考中体现贯彻这一理念 ,本文为此采集 2 0 0 3年中考典型试题为例 ,试图从合情推理的“载体”和模式两方面作一归纳分析 ,供大学参考 .1 合情推理的“载体”1 .1 数式规律根据一组等式或一列数 ,猜想其构成规律 ,是…  相似文献   

13.
“猜想”是一种合情推理,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这种合情推理实际上始终贯穿于教学内容之中,而且对于猜想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和挖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创造、创新思维的形成,教师应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将猜想引入到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提高。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既要教证明,又要教猜想。”数学猜想是数学理论的胚胎,是数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形式。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15.
推理能力的培养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之一,其中要求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的能力”。让学生乐于猜想、勤于探索、善于论证、精于推理是数学教师的根本任务之一。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只注重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忽视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而在当前实  相似文献   

16.
1引言
  波利亚认为数学不仅是“一门严格的演绎科学”,而且更像“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他说,数学的创造过程与任何其他知识的创造过程一样,在证明一个定理之前,先得猜想、发现这个定理的内容,在完全作出详细证明之前,还得不断检验、完善、修改所提出的猜想,还得推测证明的思路。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中,需要充分运用的不是论证推理,而是合情推理。  相似文献   

17.
数学猜想和数学证明是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的两个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方面,数学教学中必须“两样都教”,尤其是猜想的方法和合情的推理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数学对发展推理能力的作用,已是人们的共识。数学推理可分为两种: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注重采用“形式化”的方式,发展学生演绎推理能力,忽视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现在合情推理正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我国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本文例举近几年一些竞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一直强调教学的严谨性,过分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动活泼的合情推理,使人们误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事实上,数学发展史中的每一个重要的发现,除演绎推理外,合情推理也起重要作用,如哥德巴赫猜想、费尔马大定理、四色问题等的发现.其它学科的一些重大发现也是科学家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假说和假设,再经过演绎推理或实验得到的.如牛顿通过苹果落地而产生灵感,经过合情推理,提出万有引力的猜想,后来通过库仑的纽秤实验证实.海王星的发现更是合情推理的典范.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波利…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强调“演绎推理”的作用,忽视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使人们误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自1999年《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和修订以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受到关注.2001年7月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首次提出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