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安文艺作为20世纪中国大众文艺最典型的实践形态,秉承五四文化运动逻辑,显现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同时,延安文艺在接纳西式“歌剧”的形态重构中,不断进行外来文化“本土化”的文艺生产。延安歌剧是延安文艺运动高潮的文化艺术形态,由西方引入到不断本土化的嬗变过程,也正是延安文艺自身不断发展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缩影。延安文艺不仅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政策指导,还受到多重话语碰撞融合的影响,具有多质的特点。延安歌剧以现代的艺术形式,与传统文化接壤,不断进行嬗变发展,体现了延安文艺在多重因素下促成的“历史多质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延安文艺是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下形成的革命文艺。作为特定时期的艺术文化,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它与民族文化传统有着内在联系,美善合一,“乐感”文化观,重朴实美等都潜在地影响着延安文艺的文化价值选择;它是富于革新与创造的“延安精神”的具体体现.映照着解放区人民的沸腾生活.展示了崭新的艺术风貌.显示出社会主义意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化精神;它也具有浓郁的地域性文化特征,是西北民俗文化的风情与黄土高原文化品格的融汇,延安文艺具有典范的民族化风格。  相似文献   

3.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文艺工作的过程中,一直秉持着初心使命。从左翼文艺运动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定向,到延安讲话为文艺创作摆正立场,到建国后“双百方针”与“二为方向”的探索,直至新时代文艺路线的确立,党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越来越灵活,而贯穿始终的主题和初心,依然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赋予了新使命,当代文艺工作者应当致力养德修艺,潜心打造精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传达时代的声音;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让当代的文艺作品不仅深入我国人民心中,更能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贡献力量,从而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延安文艺,是我国现代文艺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它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巨大影响,早已为人们所确认,所称道。本文着重探讨延安文艺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及其超时代的影响,在二十一世纪,它仍将会化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继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并将成为中华民族永久性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延安精神是培养和陶冶民族精神、性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的巨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培植的一种民族精神,延安精神同样具有超越历史局限性和时空局限性的稳定特征,具有永恒的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在学校进行延安精神的弘扬,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德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应知行统一,使延安精神与民族精神相结合,使之贯穿于教学活动、社会实践、师德规范、良好氛围的营造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毛泽东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借鉴历史经验、全民族抗日战争、与国民党进行思想斗争以及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五方面的需要出发,反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研究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毛泽东关于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论述为党在延安时期的传统文化研究指明了方向,是延安时期党重视传统文化研究的主要因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毛泽东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借鉴历史经验、全民族抗日战争、与国民党进行思想斗争以及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五方面的需要出发,反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研究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毛泽东关于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论述为党在延安时期的传统文化研究指明了方向。是延安时期党重视传统文化研究的主要因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延安文艺有选择性地接受了现代性的不同构成层面,它接受了作为社会-历史层面的现代性,拒绝了作为美学概念的现代性。在线性时间意识的推动下,延安文艺表现出强烈的创新精神,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和艺术生产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变革。这种求新的精神正是中国现代文学追求现代性的一贯动力。在创新实践中,延安文艺既挑战了现代性的某些原则,又回应了现代性的悖论。  相似文献   

9.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对《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继承与鼎新。革命文艺理论具有历史合理性。周扬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杰出高扬者。在工农兵文艺、文艺服务于政治等方面,周扬对毛泽东《讲话》精神进行了与时俱进。从大方向上看,这些文艺理论创新与习近平文艺思想是基本吻合的。  相似文献   

10.
“红色经典”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生活中独特且具有代表性的文艺现象,它记载着百年来几代人的奉献和牺牲,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历史记忆,寄托着中华民族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国家信仰。不管时代怎么更替,这种坚韧不拔的红色精神一直在影响着一代代人,同时中华儿女也承载着革命先烈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存于中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之中。文章以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为背景,深入挖掘、整理和分析建党百年来在党的文艺思想关照下,红色经典舞蹈作品的文艺表达,阐述了其蕴藏的含义与精神。  相似文献   

11.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张闻天是党意识形态领域的实际领导者,其科学的、民主的、系统的文艺思想对于延安的文艺运动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张闻天对于党的革命文艺事业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与设想,他提出了当时文艺的总的服务方向,即中华民族新文化为抗战建国服务,在抗战建国中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张闻天对于中华民族新文化从理论上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指出了中华民族新文化建设中若干重要理论与实际问题;张闻天推行以"人"为本的文化统一战线政策,十分关注文化团体和知识分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的民主性精华。  相似文献   

12.
真人是庄子着力描写的理想人物。庄子的理想人格具有超越世俗、超越物欲、超越自我的特点。庄子理想人格的超越精神、追求自由的精神、自我批判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不仅熔铸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而且也是现代中国人格建构的内在规定。庄子人格理论的历史局限性及负面性:崇古意识是形成中华民族保守心理的因素之一;“缘督以历经”的行为准则与明哲保身的民族阴暗性格;顺世哲学与宿命论  相似文献   

13.
延安文艺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版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范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文艺事业的高度融合与深度互动。延安文艺运动坚守人民至上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艺方面的核心特质;延安文艺运动大众化的追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社会性及其在中国语境下所实现的新的文化自觉;延安文艺运动的民族形式建构赋予了文艺民族品格和中国气派,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问题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包括文艺在内的人民革命事业中,延安文艺是一个经典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14.
延安文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众改天换地的革命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文艺,是我国“五四”新文艺发展史上的丰碑,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特殊条件下的成功运用和重大发展.延安文艺既是具有明确的纲领和组织、具有自觉的队伍和活动的文艺运动,也是具有共同艺术主张的文艺思潮和拥有大量优秀作品、有着自己独特面貌的文艺形态.它不仅从理论上明确地解决了新文艺发展史上长期以来试图解决却没有解决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而且从文艺实践上开了一代新风.它在我国新文艺发展史上所占的承前启后的显著地位,是有目共睹的.因之,重视延安文艺的研究,对认真总结我国新文艺的历史经验,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文艺思想,以及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这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在这里,我们试就延安文艺的木质特征问题,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四十年前,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同志主持了这个座谈会,并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 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讲话》是毛泽东思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方面的重要文献之一,至今仍有重要意义。《讲话》远不限于解决当时延安和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艺工作反映出来的具体问题。它是对“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历史经验的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16.
张雄 《现代语文》2014,(2):94-95
一、语文教育生命价值的实质 (一)从静态语文文本阐述语文教育的生命价值 语文以独特的人文弹性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包容了多元化的思想意识,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发展历程。语文中的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无不自然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气和精神意蕴。语文与生命的循环、历史的发展紧密相关,语文教育体现了生命的体验和创造,展现了生命的超越和对生命超越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讲话>是针对延安文艺界的"不正常现象"而发的,这一"不正常现象"显现着"人的文学"在延安的影响.<讲话>精神的实施阻断了"人的文学",建构出"新的人民文艺".当下"红色经典"的改编显现着"人的文学"和"市民文艺"对"人民文艺"的侵蚀和遮盖,艺术趣味的变迁中体现着历史观的困惑和疑虑."人民文艺"以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为基础,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决定"人民文艺"究竟是未能完成的历史建构,还是终将完成的历史建构.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汉字书写的美学价值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畴的承认。它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文化,不仅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更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写字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写字课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以拥抱整个民族文化的宽广胸怀,以严肃的人类责任心,忍辱发愤,他的一生充满了不可摇撼的坚强信念。司马迁的人格境界是对儒道人格的整合与超越。一方面,高扬个体人格的独立性、崇高位;另一方面,超越个人悲剧,表现出生命现实人生的救世精神和“忧患”意识。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之光,比传统儒道人格更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客家文化是先天就带有河洛文化印痕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在其成型的过程中,由于大规模的流动迁徙和环境演变,形成了坚苦卓绝的精神和斗志,开拓了客家人的自我生存环境,从而造就了别具一格的客家文化精神特质。千百年来,客家文化的历史,既保留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征,又在河洛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化发展长河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和发挥一定作用。研究和探讨客家文化的精神特质,以及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与发展所赋予的凝聚、主导和融合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