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论马克思平等观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等对于社会和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理顺、阐明马克思平等观的发展历程无疑有助于对马克思平等观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平等观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马克思平等观的萌芽、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马克思对马克思平等观的萌芽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恩格斯对马克思平等观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阐明了马克思平等观的概念,阐释了平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平等观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范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道路、为合理不平等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关于马克思平等观基本内涵的争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学界内部产生三种基本立场。G.A.科恩等学者认为,马克思平等观为分配平等观;艾伦·伍德等学者主张,马克思平等观是权利平等观;戴维·米勒等学者认为,马克思平等观是社会平等观。基于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重新考察,马克思平等观应当属于某种广义社会平等观。这种平等观的科学内涵既包括分配平等(经济平等的主要方面),又包括权利平等(政治平等的主要方面),同时也包括人们之间的地位和社会关系的平等(狭义社会平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一生致力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平等观的批判与斗争中,在总结众多思想家平等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点,针对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上的不平等,揭露了资本主义平等观的虚假性,使人们更彻底地明晰了资本主义的平等观.  相似文献   

5.
森认为现代社会几种典型的平等理论——功利主义的效用平等观、罗尔斯的基本善平等观、诺齐克的权利平等观、德沃金的资源平等观——均存有对不平等的遮蔽之不足。森通过"能力评价体系",说明不平等实质上是个体的不同等的实现美好生活的能力,其内容主要包含"生活内容"、"能力"与"自由"等范畴。我们认为,森的能力不平等观的重大现实价值在于其将有利于人们用更宽广的视野来认识不平等问题,并要求政府行为与公共政策不再仅仅以增加个体收入为中心,促使人们更加认识到参与是发展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自由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在平等观上的分歧是其争论的一个主要内容,自由主义在平等观上追求权力平等与起点平等。而多元文化主义者认为这种超越差异的普遍平等观并不能实现事实上的平等,反而在现实中造成了新的压迫,从而主张用"差异政治"来弥补普遍平等的不足,以实现真正的平等  相似文献   

7.
雷大勇 《天中学刊》2007,22(4):65-6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冲破旧的平等观、建立新型的平等观创造了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精神,是对平均主义平等观的否定,也是对市场经济中不平等现象的批判和否定,更是对公正、平等社会的追求和向往,它是高层次的平等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目标,其基本内容大致包括追求社会公正、追求制度合理、追求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反杜林论》是一部非常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中哲学部分专列一章论述了平等思想。在这一章中,恩格斯严厉批判了杜林关于平等问题的研究方法及其平等观,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指出了平等不是"永恒的真理",而是"历史的产物"。《反杜林论》中关于平等思想的论述,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价值观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第一部综合阐述其哲学、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著作,开启了解决平等问题的新的思维路向,其中关于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剖析、对空想共产主义的清理、对共产主义的经典阐述以及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有助于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平等是人的自由的本质要求,马克思平等观是以更新更科学的价值观、历史观来取代资产阶级的文化及意识,客观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是马克思平等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相对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而言的, 它着眼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 着眼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的中国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二者一脉相承。邓小平不仅继承而 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社会跨越发展理论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对社会发展如何进行跨越的问题在国内学术界中众说不一。本试图通过对马克思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探讨,从而达到更加完整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对人类社会跨越发展的形式与条件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公平效率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不是抽象、绝对的,而是具体、历史的。它们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公平与效率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种统一处在不断调整当中。可以说,什么时候比较好地处理了二者关系,我们事业就能顺利发展。二者统一成效如何,主要看是否有助于生产力发展和民生改善,是否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章提出建立在小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平均主义铗益观念是我们长期没能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思想根源,应辩证地理解劳动,生产过程中的经营管理活动也是劳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了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也包含着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剥削是一个历史范畴。从整体和发展的角度看,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资”关系已不再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而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之间的自由联合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带有萌芽性质的论述,在某种意义上更加具有概括性,更加接近社会主义运动最基本的性质。文章从社会形态的合理性、生产力的解放关键在于劳动解放,以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质等几个方面,探讨马克思《巴黎手稿》中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相似文献   

16.
市场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流派,是一些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和左翼学者试图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以达到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理论。市场社会主义具有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它在探索市场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过程中体现了和谐社会思想,其理论中的民主、自由、平等、社会公正、法治等观点蕴涵了和谐社会思想,它所追求的实现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也反映了和谐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个性自由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把现实的个人作为自己历史观的出发点,对“个人”作了重新理解,并提出了他自己关于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自由与平等的思想。马克思关于个性自由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自身发展的高级形态,既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这一论述对于我们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营造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社会环境,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平等、公平。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先生在20世纪初叶形成的社会主义观,对后人研究和实践社会主义产生过重要影响。章通过对孙中山先生社会主义观的形成与发展、内涵与特征以及与科学社会主义观的联系与惜别的探析,指出了孙中山先生对认识社会主义的贡献,同时也指出了孙中山社会主义观与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