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20世纪开始的现代屈原及楚辞学研究,以1949年为界,之前为第一阶段,之后为第二阶段。而1949年至今的屈原及楚辞研究,又可大体以1979年为界,之前为第一时期,之后至当下为第二时期。1949年以后的屈原研究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了;1977年以后至今的30多年,是屈原及楚辞研究史上最繁荣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刘多  刘影 《文化学刊》2022,(10):189-193
20世纪中国简帛的大量发现,吸引了众多学者藉此证经补史、探究新领域和解决新问题。简帛研究成果不断地丰富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已成为古代文史研究新的增长点。为了摸清21世纪以来中国简帛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热点变化,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中国知网)中的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的2109篇文章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发现:(1)自2000年以来,简帛研究分为简帛书籍和简帛文书两个方向;(2)简帛研究的热点对象为楚简、秦简、汉简,21世纪之初,楚简备受关注,秦汉简紧随其后;(3)简帛内容呈现的主要历史时期是战国、秦、汉,集中于书写先秦思想与秦汉法制。研究主题不断变化,思想史研究从“注意经典”到“注意日常”,法制史研究从以“刑”为主到法律与社会、文化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简帛资料的整理情况和社会发展需求,秦汉会计与管理和丝绸之路研究等会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荆亚玲 《文化学刊》2012,(6):155-157
《字诂义府合按》是明末清初的一部训诂札记,虽然卷册无多,然而创获颇丰,无论训诂实践还是训诂方法都给后人以诸多启发,本文试从因声求义、以形索义、溯本求源三方面论述该书词义训释的具体方法及其贡献。  相似文献   

4.
影响汉武帝时期楚辞解读与传播的因素有很多,而汉武帝凭政治权力对此造成影响,重要原因之一。汉武帝在位期间,出于政教目的和个人兴趣,他通过诏令引导与利禄扶持,促成了刘安《离骚传》的产生和严助、朱买臣等人的“世传楚辞”,使楚辞解读与传播一度活跃。出于稳定政权的需要,他诛杀楚辞传人,对楚辞传播给予冷落,则导致了楚辞传播的沉寂。通过这一个案研究,证明在中国古代宗法等级制度下,帝王凭政治权力可以对文学典籍的解读与传播带来正、负两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今见王逸《楚辞章句》诸种版本多有歧异 ,均非善本 ,亟须校订和整理。充分利用各种本子所提供的异文材料相互校勘 ,同时参照诸本以外的文献材料 ,特别是新出土的秦汉简帛文献进行校勘 ,是其校订和整理《楚辞章句》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明代是《楚辞》评点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这一时期刊刻的《楚辞》评点诸本,目前学术界重视不够,极有必要对其存在形态、因变及源流进行考察和揭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众多文体都滥觞于先秦时期,骈文也不例外.但是,同<周易><尚书>,以及后来的<左传><国语><战国策>,<老子><论语><墨子><荀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等著述相比,楚辞在文章骈俪化过程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可以说是骈文的先声.我们不仅可以在屈、宋楚辞中找到骈文的基本要素如对偶、声韵、藻饰、用典等等,而且还可以看出其中某些要素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骈俪趋势十分明显,对后世骈文家的创作影响甚大,在中国古代骈文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论及《楚辞》,先贤多或考察其作家之生平与思想,或研究其作品之真伪及版本,抑或将观照视角转向文学外部,从文学与传记、心理学、社会、哲学思想,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等层面切入进行关联审视,①却较少对作为文学本体性重要表征的意象作系统探索,②这就使得《楚辞》研  相似文献   

9.
《楚辞·天问》是屈原的不朽巨著,因其独特的写作技巧与风格,成为《楚辞》诸作中的奇葩。《天问》具有一股悲情的动人力量,使人产生共鸣。屈原通过诘问的修辞方式,沿用楚骚美学的托物寓志手法,借助夏、商、周三代的历史人物与故事,神话中的天文、动物及植物的意象等,抒发心中的一腔悲愤,以及对楚人的讽谕、期盼与警惕。屈原在《天问》中所抒发的悲愤,正与司马迁的悲情一致,这也可解释司马迁读《天问》后深感悲愤的原因,《天问》也达至《文心雕龙》美学中的隐秀效应。  相似文献   

10.
郭茂育、刘继保编著的《宋代墓志辑释》(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文中简称《辑释》)是宋代墓志著录的最新成果,共收录宋代墓志拓片226方,蕴含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研究宋代历史、政治制度、军事等有重大意义。但该书在文字释读方面有一定疏误,该文对照拓片和录文,运用文字学、词汇学、文献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其提出校补,以期对宋代墓志的整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杨琳 《文化学刊》2009,(6):175-177
复旦大学汪少华教授最近将他多年来训释古代诗文词义的成果汇集为《古诗文词义训释十四讲》出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下文简称《训释》),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训诂学在古代学术体系中是一门显学,古代学术名家无不长于此道。进入现代,西方的语言学体系传人我国,它将语言学分为语音、词汇、语法三大块,取代了我国传统的文字、音韵、训诂三分的体系,这使得训诂学在现代学科领域中失去了自己的独立地位,从而被大大地边缘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