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的儿童10来岁就能吟诗作画;有的十三四岁就考进大学;有的年纪很小就在省内、国内诗歌创作、绘画、摄影等比赛中名列前茅。他们都是比较聪明的孩子,有的确实“智力超常”。那么,对于这些聪明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对他们进行教育呢?  相似文献   

2.
写字的秘诀     
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他七八岁时就能写出一手好字,大家都十分喜爱他。有的说:“献之,你真了不起!”有的说:“他简直是神童!”他被夸奖得骄傲起来,练字也没有以前那样认真了。  相似文献   

3.
我们经常听到家长们在一起谈论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真能干.一岁就能背儿歌,两岁就能认很多字了.”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上的是某某幼儿园,那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可好啦.我孩子上了一期就能写字了。”面对这样一种现象.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到底谈如何去面对呢?  相似文献   

4.
“神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谈到神童的故事,一些人就眉飞色舞、神情激昂。被称为神童孩子的智商超过140,在法国大约有40万,在美国大约有150万。这些宝贝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太聪明了,有的2岁开始读笛卡尔的著作,3岁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不到5岁就开始对欧几里德的公理刨根问底了。中国的孩子也不比洋娃娃差,有的9岁读完了高中,12岁就大学毕业了,有的两三岁能识千字。这些孩子对知识理解得快,掌握得  相似文献   

5.
0岁~3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而其中在1.5岁~3岁之间又是孩子尝试“说话”行为最为活跃的阶段——不管音调是否准确、词义是否恰当、意图是否能表达完全,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尝试着说上几句。因为是在这样一个“大胆发言”“大胆失误”的阶段,孩子们说出来的话有的时候会让大人感到非常有趣,比如,他们会把“小狗狗”说成“小斗斗”,把“三”说成“塞”,或者把“快来吃饭”简化为“来饭”。但有的时候他们的话又令人非常难以理解,往往是孩子“咕噜咕噜”说了一大串儿、又重复了好几遍,大人们却怎么也没法弄明白他的意思。每每遇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1岁到1岁半的孩子常常容易发脾气。又哭又闹,甚至打人,乱扔东西。年轻的父母感到困惑,常为此感到束手无策。有的父母采用“贿赂”的方法,给孩子吃糖、吃饼干。以求得暂时的安宁,但这样多搞了会造成孩子以发脾气来要挟父母。有的父母见了孩子发脾气就心烦,劝之不听,打之无效,就恐吓孩子说:“你还哭,叫警察叔叔把你抱走。”此法可能立时能生效,但会使孩子易于屈服,而形成胆小、懦弱等不良的  相似文献   

7.
超级记忆     
九岁的尤异是非常小学未来实验班的学生。这个班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不是按照岁数的大小来划分年级,而是把年龄不同却各有特长的孩子集中在一起。在这个班里,有的孩子仅仅七岁就已经开始学习中学的课程,有的甚至更为突出,不满十岁就准备报考研究生了。不过,尤异的与众不同并非很早就显示出来。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他常常因为上课不专心、学习成绩差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鄙视。记得有一次,老师曾经把他的妈妈叫到学校,忧心忡忡地建议说:“您应该带尤异去看看医生,检查一下他的智商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有的同学则当面叫他“弱智”、“大傻”什…  相似文献   

8.
《好同学》2002,(6)
有一个关于四个人的故事,他们的名字是:“每个人”、“有的人”、“没有人”、“任何人”。有那么一件重要的事必须去做,每个人都认为有的人“会去做”。任何人都能去做,可没有人去做。有的人就生气了。因为这是关系每个人的事,可没有人认识到每个人应该去做它。最后,故事结束在没有人去做任何人能做的事,于是每个人大骂有的人! 嘉宾编辑/胡姣粉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对“电子游戏”达到痴迷程度,有的学生对小说达到废寝忘食程度,为什么?就因为游戏、小说能带来极大的心理快感和心理满足。可见,如果能给学生带来兴趣、快乐的东西,就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就能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中如能充分挖掘“快乐”因素,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营造“快乐课堂”呢?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界,昆虫为了生存各显神通,有的特别会“装”,有的特别能“藏”,还有的是“捉迷藏”的高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种特别会伪装的昆虫。  相似文献   

11.
很多三岁到五岁的幼儿有间歇性的“逗眼”。如有的孩子看近处的物体或者疲劳的时候,双眼就会“对”在一起。如果不及时矫正,其中的一只眼睛就会长期处于斜视状态,从而形成“逗眼”。  相似文献   

12.
一堂好课,绝不是简单地由用没用“多媒体”就能判定的,有的老师没用它,课却依然上得精彩;有的老师用得恰当,就为课堂“画龙点睛”了,而那些为用而用的,就不免显得“画蛇添足”了。为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力争变“画蛇添足”为“画龙点睛”。从实际出发,避免追求表面、处处滥用多媒体计算机虽然具有多媒体、超媒体的功能,但它不是“全能媒体”。有的教师完全依赖电脑,成了被电脑“牵着鼻子走”的人。我们知道,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是有赖于一定的条件的,并不是说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还需多考虑在什…  相似文献   

13.
编辑手记     
有的幼儿乐于“助人”,甚至同伴能做的也帮助;有的幼儿乐于“被人助”,甚至自己能做的也等待同伴帮助。面对这种与“培养幼儿友爱、助人品德”初衷相悖的现象,该怎样进行引导呢?本期《每月话题》栏目以此设题,就如何正确引导幼儿“助人”与“接受帮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中,有的题目往往由于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点多或已知条件被隐含等原因,造成学生读不懂题,不知从何处下手;有的题目看似简单,却易受表面假象的迷惑,仍得不到正确结果,此题常常被称之为难题,而在这些题目当中往往又潜伏着一些关键的词语,如:“缓慢”、“即将”、“至少”、“恰能”、“最大”等等,若能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分析其所提供的信息,顺滕摸瓜,就能迎刃而解.这些词语就被称之为“题眼”.下面就几个常见例子,说明如何审题,抓住“题眼”,寻找突破口.一、“题眼”对解题思路的突破学生常常会…  相似文献   

15.
刘玉娟 《中国德育》2012,(18):56-56
问:当前市场上的早教机构和产品很多,有的产品声称能让孩子“几个月就会做加减运算”“3岁能识千字”。一些培训机构始终强化这样一种观念:“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有这些,都让年轻的父母们很是焦虑。孩子真的需要这么多早期教育吗?  相似文献   

16.
卢雁 《上海教育》2006,(12B):25-25
“我有的。你可能没有;你有的。我可能没有。如果我们联合。就能大家都有。”  相似文献   

17.
一、化学反应条件的标注法 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进行的,有的是在通常状况(常温常压)下,就能发生进行反应,有的则需要“点燃”、“加热”、使用“催化剂”等外加条件才能发生进行反应。  相似文献   

1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决定外因,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在相同条件和背景下,有的教师之所以能驶上教师专业发展的“快车道”,而有的教师却总是走不出“高原”,徘徊不前,甚至不进反退,就在于他们主观上的不作为,存在“自满”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自甘平庸”心理。  相似文献   

19.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的一点不足或在某方面显得迟钝些,就认为孩子是“朽木不可雕”,也有的父母看到孩子能画几笔或能唱歌跳舞,就认定孩子具有艺术“天赋”。父母对孩子认识上的片面性,一方面会限制孩子的能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利于家长有针对地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20.
<正>通常情况下,提出问题比找到答案更难,而且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称之为“好”问题。有的问题太过平常,学生一看就能解决,只言片语就能回答;有的又距离太远或过于宽泛,就像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关键词一样,如果输入的关键词不够精确,就会导致问题无解……像这样的问题都称不上“好”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