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教育”起源于“创造教育”,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创造教育”的主张。他指出:“教育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此后,国内外对“创造教育”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而且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陶行知就把那种“消灭学生生活力、创造力”的教育痛斥为“死的教育”、“吃人的教育”,大声疾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之一,陶行知认为开展幼儿创造教育首先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其次还要想办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创造教育理论对当下幼儿创造教育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为此,他明确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教育主张,倡导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当时中国教育的诸多弊病而提出的富有创建性的教育主张,至今依然具有现实意义。解放儿童的头脑。陶行知曾强调指出,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  相似文献   

5.
要建设发挥创造力的环境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他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的才能之精华,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力是儿童自身具备的,教育的作用和任务首先是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此,应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创设有利于儿童创造力发挥的最佳环境,并以大无畏的创造精神开展创造教育。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广大教师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学生观、师生关系观和课程观上。  相似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行,新课程理论的推进,“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愈来愈受到当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而谈起创造,我们不禁会想起中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陶行知.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创造教育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而如何才能培养出创造力呢?陶行知先生通过长期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分析出了妨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六大解放”的重要思想,即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六大解放”是陶行知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把“六大解放”看作是培植儿童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老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陶先生的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有着相当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掷地有声地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造教育”思想,成为我国近现代“创造教育”的倡导者、开辟者、先行者。他的思想主要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培育具有集体精神的“真善美的活人”为目标;以生活为教育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主张解放、培养并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这是一种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反映现代教育理论发展趋势的新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思想领域的一笔珍贵遗产。今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认真挖掘、整理、借鉴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仍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娟 《教师》2012,(22):54-54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不是说教育可以创造儿童,儿童的创造力是我们的祖先,在经历了无数次与环境适应所做的斗争之后所传承下来之精华,我们广大教师要在儿童自身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发挥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是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先驱。他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并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当前培养儿童创造力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认为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及时、正确的培养。生命科学领域中“植物”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文以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关照下植物领域的教学为例,浅析家校社协同下,如何推进小学科学“玩学创”育人模式,及时而正确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1944年,陶行知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他认为“教育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儿童的创造力。他主张“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认识小孩子有力量”,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学习陶行知的论述,联想我们目前的家庭教育中,确实存在着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创造教育的开创者。他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内容,通过“六大解放”、“三个需要”和“一个条件”来解放、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强调发展学生的智育和能力,同时采用启发、自动、手脑并用等方法实施创造教育。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晓春 《班主任》2012,(1):67-68
正先来看几条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  相似文献   

15.
开发儿童智力,是为了使儿童善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写道:“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怎样才能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这个问题是智力开发的前提。不搬掉压在幼苗头上的石头,幼苗是不可能自由生长的。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以“行知合一”为核心的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强调“生活教育”与“创造教育”的统一,强调创造教育的特殊意义,即“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运用环境的影响力,培养加强发挥创造力,使他们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和人类。”由此可见,落实创造教育关系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开发人的创造主动精神是陶行知全部教育理论的出发点与归结点,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及其改革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中得出的对语文教学的启示是,语文教学是开发儿童创造力的有力工具,要开发儿童的创造力,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语文教学改革要根据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原则去进行。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按照“生活教育”理论的要求,走出应试教育误区,让学生走向社会和生活的大舞台中得到教育和锻炼;要发扬陶行知普及乡村教育的精神,大力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以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思想为指导,贯彻“六个解放”,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的开拓之一。陶氏依据其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了教育的天职是要发现、启迪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教育必须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争取“六大解放”;“手脑双挥”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完成等关于创造教育的基本思想,对促进当前的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响亮地提出了创造教育的主张,并付诸于实践,成为我国近、现代创造教育的倡导者、开辟者、先行者。所谓创造教育,就是根据创造学的有关原理,运用一套科学的艺术的创造性教学方法,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塑造学生的创造人格和个性,造就大批创造型人才的新型教育。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教育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教师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创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一个民主而科学的社会。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是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