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 本门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基本观点、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教育,使学生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学习与掌握邓小平理论关于  相似文献   

2.
一、编写教学基本要求"的目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最早叫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后来改为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是80年代中期开始在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建立起来的一门新课,并被原国家教委定为全国高校文科专业学生的必修...  相似文献   

3.
2003年修订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基本要求,反映了与时俱进的特点。为了搞好“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的教学,了解修订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思想以及熟悉和研究新教学基本要求的新增内容和基本特点非常必要。 一、修订“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思想 从2002年5月起,教育部社政司多次召集从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与教学的二十多位专家和学者,经过反复研究,形成了修订“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思想,主要是:第一,必须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既要客观地分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新变化,又要积…  相似文献   

4.
我刊在1998年第7期刊登了教育部社科司组织编写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基本要求"。依据该基本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育部推荐的全国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一书。为了帮助广大教师系统讲授本门课程,我刊约请该教材的编写者逐章撰写讲授辅导,并从本期开始陆续刊发  相似文献   

5.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的民族团结教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乐军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5):82-84,74
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教学中要贯彻与渗透民族团结教育,首先应紧密联系“和平与发展”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当今世界政治的复杂性,总结各国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毫不动摇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其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在渗透民族团结教育时,应注意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实行专题式教学,并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其民族团结的自我践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讲好《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从教学目的方面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作为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其教学目的包括这样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使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第二层次,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青年学生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环境,客观认识中国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信心,激发斗志,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志向;第三层次,是使学生了解有关国…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设置新方案中,《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代替了原来的《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成为文科本科必须开设的一门公共政治理论课。这一课程开设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上,许多院校的教师、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和把握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如何正确认识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任务,努力结合现实有效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广大《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是笔者就自己几年来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原因作一初步的探究,表明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粗浅的看法,供…  相似文献   

8.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 80年代中期在高校开设该课至今 ,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进入 2 1世纪 ,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向更加明显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成为重要的时代特征。随着高等学校面向 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 ,作为大学生观察世界、了解时事的重要窗口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无论从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上看 ,都面临着改革的紧迫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开设这门课程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提出其教学改革的基本框架和思路 ,目的是使这门课程的教学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达到其教学目…  相似文献   

9.
第一期发展的推进与逆转丰子义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双层收入 分配制度陈享光在开放条件下发展我国重加工业的 若干理论思考杨 治 刘付上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基本 要求"的说明杨 耕关于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学基本要求"的 说明钱淦荣 秦 宣关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基本 要求"的说明王朝文论后殖民理论张 法论路径依赖分析框架刘元春论皖南事变前中共中央对形势的分析李良志90年代国内毛泽东研究述评孔祥宇 朱志敏APEC的两大支柱———贸易投资自由化 与经济技术合作陈 建欧元启动对国际货币体系及中国货币 政…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是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两课"中的一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变化,着重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过程、侧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社会主义信念等方面不断地探索和调整本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从回应学生的文本之问、现实之问、未来之问3个维度进行了探索,即以对经典文本的学理性分析,回应学生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文本之问”;以马克思主义原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回应学生关于当代世界变化的“现实之问”;以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奥秘的探寻,回应学生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之问”,在不断启发中引导学生水到渠成地达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2.
如何有效实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教学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全国高校开设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程。有效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首先要把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教育贯穿始终;其次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第三要用开放的国际视野教育学生,使他们学会从全球的视角认识、把握世界。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我国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之一,当前,全国高校普遍采用大课形式进行教学,针对大课形式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了增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有效性,本文从学生按历史学科素养分类选课,小班化教学层面探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两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简称,由八门课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两课”是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承载着对高职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运用研究性教学推进高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增强这一课程的吸引力,而且可以深化学生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时代性意义的理解。实行研究性教学,需要教师在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实现自身素质与教学能力的提升及教学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日前,由四川省高校邓小平理论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研究会联合发起召开全省“高校‘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教学研讨会”。这次会议以研究“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两门课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题。具体内容包括:研究和贯彻邓小平理论进课堂的基本要求和评估标准,并进行经验交流;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教学质量,重点研究如何提高教学的思想性、针对性、生动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研究如何  相似文献   

17.
施萍 《考试周刊》2011,(59):187-188
作者针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分析了综合教学法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主要形式和独特优势,指出在该课程教学中应用综合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1985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中指出,在大学的政治理论课中“应向学生介绍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状况,国际关系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他们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和较强的适应能力。”随后,国家教委规定把《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作为文科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理工农医类学生作为一门选修课开设。为此,全国许多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部分高校编写了《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教材,相继开设了这门新的课程。我省一些高等学校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试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双语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是一门现实性与实践性特点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本门课的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具有可行性,采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双语教学理论,可以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徐永生 《教师》2011,(2):33-34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坚持的基本理念之一。《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代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