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爱的传承     
不知什么原因,我突然想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原来,不止是父亲,儿子的背影也一样感人。  相似文献   

2.
3.
庆俊生 《学语文》2014,(3):21-22
《背影》作为民族的心灵史诗,几乎镌刻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作家李广田在《最完整的人格——哀念朱自清先生》中说:“《背影》一篇,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它之所以能够历久传诵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者,当然并不是凭藉了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瞻的文字,而只凭了它的老实,凭了其中所表达的真情。  相似文献   

4.
《背影》是朱自清的代表作,篇幅不过一千五百字.写的是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的生活小事,读着它,你不觉沉浸于文中的父子之间至亲至爱的真情,更叹服于作者的精雕细刻而又返朴归真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5.
6.
父亲为远行的儿子买一次桔子,本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经朱自清倾情演化,成为了文学经典,常读常新。但是,为什么其他人所写的此类文章没有成为名。作,而《背影》却打动了几代读者呢?教好《背影》,先要读出《背影》的背影。  相似文献   

7.
“我”流泪表现亲子之爱是《背影》的主旨。最使我感动的是父亲的背影:在浦口车站,看到为我买橘子而艰难地攀越站台时父亲的背影,当父亲一切安排妥当而离开车站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时的背影。两次背影使得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我非女流之辈,多愁善感,而是大丈夫一个,年岁已二十。自古道“男儿有泪不轻弹”,是什么使得我七尺男儿泪落沾襟?是父爱。我在浦口车站与父亲分离时两次流泪有别于文中的另两次流泪。在徐州见到父亲,得知父亲徐州烟酒公卖局长之职被除,又看见满院的狼藉不堪,顿时触景生情,倍感命运多舛;加之思念起去世的…  相似文献   

8.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也是一篇记事散文。先生在后来写道:“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写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有言浅意远,于平淡中见神奇的特点,以感情真挚、语言精炼、结构精巧见长。有人评价,说读他的散文犹如在严寒冬天,独自捧杯坐于白炭小炉之旁,品茗遐思,信马由缰,任思者神游,其间惬意,不可言说。他曾在《背影》的自序里说道:“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既不能运用纯文学的那些规律,又难免有话在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的记实散《背影》历经几次教材政策,始终被列为中学语课中的精读篇目,那么,为什么这篇军于1925年的章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去学习它、欣赏它、品味它呢?  相似文献   

11.
李会晓 《教学随笔》2014,(10):20210+210
父爱无需直接告白;困境中的父爱感人;父爱就在于做自己不会做、不能做的事,毫无保留,直至竭尽全力。优点缺点并存、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父亲是天下广大父亲典型形象,读《背影》就如同读自己的父亲,有谁能不感动吗?  相似文献   

12.
《背影》是朱自清的名作,写于1925年。下面就课堂教学的难点与重点进行分析。 文章是怎样紧扣“背影”来写,使内容和题目互相照应的?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同志的《背影》最突出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情。文章构思巧妙,结构新奇。  相似文献   

14.
这篇《背影》,大家说是朱自清先生的好文章,各种初中国文教科书都选了它。 这篇文章把父亲的背影作为主脑。父亲的背影原是作者常常看见的,现在写的却是使作者非常感动的那一个背影。那么,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那一个背影,当然非交代明白不可。这篇文章先要叙明父亲和作者同到南京,父亲亲自送作者到火车上,就是为此。  相似文献   

15.
近读一篇文章,有位老师在教学朱自清的作品<背影>时,抓住父子之爱、"我"的几次流泪等方面讲述,应该说效果还不错.但有一位男生却面对大家的感动不屑地说:"作家就是夸张,不就是父亲买了几个橘子吗?至于让一个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哭吗?"此言一出,令大家面面相觑.  相似文献   

16.
17.
郭荣云 《考试周刊》2011,(82):53-54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现代文学史上散文的杰作,虽然篇幅短小,只有约一千五百字,却感人至深、脍炙人口,在中学课本中一直是精读的重要作品,也从不缺乏各种大家或学者对其精辟解读。今天,我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角色带领学生们去重新追寻作者的情怀,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经久不衰,作为传统篇目历年来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其中纯朴深厚的父子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但是许多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时,只注重了父亲朴实的背影和朴实的感情,却忽略了铺垫这一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上完《背影》,我的脑海里仍不时浮现出那幅令朱自清先生几次流泪、致无数读者感动不已的“背影”。下一堂课。自然是写“背影”——一般老师都会布置学生写一篇反映父母和子女亲情的作文。我上过好几轮《背影》,都让学生写亲情作文,但收效都不大。不少学生觉得写不出什么,写出的作文也十分平常,甚至还有学生把“作文选”中的一些段落移植来交任务。问题出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20.
讲授带着情感的作品已不计其数,但唯有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背影》令我久久难忘,每读一次都会受到一次情感的荡涤,眼前每每浮现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笨拙地爬上爬下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就会禁不住赞叹不已。特别是自己做了母亲后,更加深切地体会了那种舐犊的亲情。但是,如何让这些正值花季年龄、快乐无忧地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的初中生,体会出作品中所传达的浓浓深情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