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赵翼,撰有《廿二史劄记》、《陔余丛考》等历史研究著作。这些著作,均表现出作者宏阔的史学视野与积极的治史态度,成为乾嘉时期不可多得的学术精品。尤为可贵的是,赵翼精于研究历史的同时,对“表现历史”即如何“作史”,亦有着冷静而审慎的思考。瓯北所理解的“良史”,就其史学主张而言,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严格体例,谨慎去取;二、下语斟酌,切于时势;三、悉心核订,推敲事理;四、善于位置,繁简得当。赵翼提出的如何“表现历史”的主张与构想,在其著作中得到了比较完美的践行,其观点经历了二百多年历史的汰选,值得当今的修史者认真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李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4):56-60
赵翼兼具史学家和文学家二重身份,其史学上的知识积累以及相关的专业兴趣、思维习惯等,影响了其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具体表现为:诗歌题材的选择偏好咏史怀古以及典章制度的记录;喜欢在诗歌里考证事物的历史变迁、源流与发展;论诗时以诗考史、援史证诗,同时具有宏观的诗史意识以及发展变化的诗歌史观。反过来,作为诗人的赵翼也对他在史学上的成就及其史学观念的形成构成一定影响,两种身份之间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晶萍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3(2):89-93
由于现实的刺激和回归原典的需要,乾嘉考据学对儒家经典有关妇女婚姻的规定进行了考证,由此表达了自己的妇女观。通过考证,他们认为,妇女离婚、寡妇再嫁都为先王所允许;未婚守节则不符合先王之礼。对现实生活中强加于妇女身上的道德礼教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4.
邹志勇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0(4):21-25
考据史学的出现和兴盛是宋代史学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对此前辈学者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很少有人从考据学角度入手对之进行分析,因而不够细致入微。文章通过对宋代史学家李心传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考史成果进行分析,试图厘清宋代考据史学发展的脉络,希望对深入研究宋代史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程嫩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6)
考据学为清代学者戴震的学术重心,戴震考据学成就的光彩熠熠,蒙惠于考据方法的科学性.戴震治诗时主要采用的以经考字与以字考经、以及小学求证和归纳法与演绎法等考据方法,在清代乾嘉考据学中具有普遍性.当时诸多学者都以这些科学方法作为解籍津筏使得乾嘉考据学在中国学术画卷上留下浓重一笔. 相似文献
6.
7.
8.
袁青青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35-37,61
清代学者赵翼考史的最高成就允推《廿二史劄记》,他对自己所据的材料及其用力钩稽的地方有明白的界说,但都遭到了章太炎的批评。勾稽赵、章二人的特殊处境,审视他们各自的史学立场可以发现:他们各自的言论似乎都有偏颇,但事实上,赵翼有他的持守,太炎有他的苦心,从学术思想的意义上来说,这些都无妨或者说促成了他们在自己的时代里一流史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清乾嘉时史学的特点是考据学占据统治地位,学者们只从事具体的研究,只考史而不敢论史,埋头于故纸堆中,搞烦琐的考证,研究领域十分狭窄,史学家的聪明才智被引向对古文献的整理、诠释上去。赵翼史学虽也受这一时代思潮的影响,未能摆脱其束缚,但是他能集辞此事,用归纳法进行比较研究,以观盛衰治乱之源,不局促于狭义的考证,在考据之风弥漫学术界时,他独树一帜,举起经世的大旗,将其所写的《廿二史劄记》比为“顾事林《日知录》,谓身虽不仕,而其言有可用者,则吾岂敢”。委婉地道出他继承顾亭林以来的学术经世思想。赵翼字云崧(一作耘松),号瓯北,清江苏阳湖(今常州)人。生于雍正五年(1721年),卒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出身贫寒, 相似文献
10.
赵兴勤教授新近出版的《赵翼年谱长编》(全五册),是一部富含创新意识、具备较高学术水准的厚重之作。它的出版,是清代文学研究的新创获,代表近年国内外赵翼研究的前沿水平。是书之学术贡献,约有如下三端:一是对谱主传世作品逐一加以编年考订,使读者能比较清晰地看出赵翼思想演进的轨迹;二是将赵翼交游人物考订出95%以上,纠正各书疏漏达上百处之多;三是在文献考订上,凸显出“细”“慎”“精”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张晶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99,(3)
乾嘉考据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经入史的过程。考据话语首先在经学领域确立,并使经学产生了史学化倾向;之后经学向史学全面渗透,带动了考史之风的兴盛。学者们重新审视经史关系,进行了突破经史界线的努力,为章学诚“六经皆史”说提供了思想活动舞台 相似文献
12.
近代湖湘史学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绍平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30(2):109-114
近代湖湘史学在中国史学的发展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魏源高举爱国史学的大旗 ,首开研究当代史、世界史地和鸦片战争后重编元史的新风。其他史家在研治边疆史地、批判封建旧史、理董乡邦文献、革新史体形式等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成就。晚清湖湘考据史学的复振也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批判总结 相似文献
13.
伏涛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9(1)
从<赵翼诗编年全集>这个窗口,可以看出乾嘉时期诗歌创作的祈向以及诗学宗趣及其转变.通过诗风可以透视士风的变化,由士风又可管窥世风.反之亦然,乾嘉时期特殊的世风影响着士风的演变,而士风的转变直接影响着诗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殿明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79-80
乾嘉诗坛流派纷呈,宗法取向不尽相同,以袁枚、赵翼为代表的性灵派诗人独树一帜。赵翼身为性灵派的副将,增强了性灵派的整体实力,同时也保持着独特的个性。从个性、创作、理论建树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赵翼与主将袁枚“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5.
蒋晖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12-17
晚清道成以降的学术多有对乾嘉学术的反动,但乾嘉考据学风很大程度已内化到士人治学之中。考察这一阶段的学术,当见其变与不变。朱一新在义理与致用的焦急下,治学欲一反乾嘉轨则,另辟蹊径,确有独出之处,可又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考据学风的影响。在经学与史学、汉学与宋学之间、孤怀闳识与精审超绝之间,他的史学也呈现着多重的面貌。 相似文献
16.
梁结玲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5)
在乾嘉诗坛上,赵翼袁枚相互唱和,倡导性灵,他们的"性灵"是在诗才基础上的性情的自然流露,这与公安派的"性灵"说有很大的差别。赵翼主诗才的观点不仅鲜明,而且立论比较客观、辩证,通过赵翼的诗才论可从一个侧面分析性灵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杨茂庆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3(4):73-76
傅斯年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其史学思想的主要源流是:一、继承传统乾嘉考据学思想;二、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实证主义史学思想。他将两者加以融合,找到了中西史学的结合点:强调直接材料,从而使西方的史学理论、科学方法移植于中华传统史学的沃土中,促进了中国传统史学向近代新史学的转型,反映了中国新史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乾嘉时期士人的经世情怀普遍低落,但并未消泯,在功业难遂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士人将自己的经世之志转移到了学术与文学活动中来,赵翼即是其中之一。精熟于史学的赵翼,不仅治史有经世之思,其咏史诗中亦渗透着经世的情怀。其咏史诗的经世情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借咏史来抒发经世之志:二是在咏史时较少发思古之幽情,注重以史为鉴;三是继承了咏史诗借古讽今的传统,用对史事的吟咏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忧虑。 相似文献
20.
张有智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18世纪的学者在总结此前的学术文化时指出了解释经典的两种形态。之后,汉学与宋学、义理和考据便成了不同学派的学者经常论及的问题。从乾嘉的汉学家、桐城派直到20世纪的新考据派、新儒家,留下了有关的大量记录。剖析其间的种种议论,可以看到如何看待中世纪后期形成的儒家心性之学的传统曾给中国的学术思想界造成了怎样的困惑与纷争,又怎样地影响了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