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困境,以恢复性司法模式为突破口,探索了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改革之路,并从恢复性司法模式的适用保障、程序要求、缺陷救济等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引入恢复性司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性司法是一种新型的处理犯罪的司法模式,其产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北美的实践。由于恢复性司法以尊重被害人利益为核心,强调被犯罪所破坏的社会关系的恢复,能有效地抗制犯罪和保持社会的和谐,因此在西方颇受欢迎。面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高犯罪率,作为抗制犯罪手段的传统刑事司法已有心无力,引进西方的恢复性司法因此显得尤为紧迫。本文在对恢复性司法理论进行了简要说明后,着力对其在中国推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未成年人案件中引入恢复性司法,让未成年人认识到自身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主动承担犯罪行为所带来的社会责任,消除对被害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能够帮助未成年人重回社会,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会关系的恢复和社会整体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被害人学理论的迅猛发展动摇了传统的犯罪观念,凸显了法律对个人尊严和人权的保护。而我国被害人保护相关法律没有与国际接轨,借鉴恢复性司法的理念能使刑事被害人在整个刑事司法过程中的权利得到有效地保护。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由于涉世未深,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实践也证明,未成年人犯罪比成年人犯罪存在可矫治的倾向。所以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从轻处罚和非监禁化已成为国际司法发展的趋势,对未成年犯罪可在广泛意义上适用恢复性司法程序。恢复性司法制度是一种在庭外调解刑事案件的方式,他的前提必须是首先其行为构成犯罪,经过恢复性司法调解无效后再公诉法庭。  相似文献   

6.
龙吟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3):80-81,88
恢复性司法是20世纪在英美国家新兴的一种司法理念,近来我国许多地区掀起了试行恢复性司法计划的热潮,它的试行虽在一定程度上为司法实践的道路扫清了障碍,但鉴于中外法律文化背景及现实国情的差异,推行此计划仍应采取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摆脱消极的惩罚观念,重视对未成年犯罪人的社会矫治,重视社会的长远利益.我国有建立这一制度的可行性,辅之于相关制度性设计,可以使这一司法模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戒,核心价值不在于报应和震慑,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弱化、消除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侧重于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矫治。检察机关运用刑事和解、暂缓起诉、社区矫正等“恢复性司法”制度处理未成年人犯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运用“恢复性司法”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既有赖于立法的支撑,更有赖于司法的践行。  相似文献   

9.
转换视角:马加爵案与恢复性司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先分析了马加爵案所折射出来的刑事司法思维现状,然后转换视角,阐释恢复性司法模式.认为恢复性司法强调减轻乃至消除被害人因犯罪所导致的物质和精神损失,使被害人尽快摆脱犯罪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期提升我国刑事法治的实践水平,为我国刑事法治模式的建构提供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恢复性司法框架下被害人求偿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诉讼中,国家追求的目标是追究和惩罚犯罪,而对被害人来说可能更关注自身受损利益的恢复和补偿。然而,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对保障被害人求偿权的实现作用有限。借鉴联合国和西方国家维护被害人求偿权的立法和实践,并吸取恢复性司法的崭新理念,有助于构建我国被害人获得犯罪损失弥补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刑事和解制度(程序)自2012年以来已正式成为司法实践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但其运行效果并不好。我们应当对其展开深入审视,一个重要的视角即正确认识、界定中国刑事和解制度(程序)的内涵与外延。在本文,我们的考察视角不是直接界定,而是通过将其放置在西方恢复性司法视野下审视,以获得两者之内在区别,进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两者间的区别与联系间接规定了中国刑事和解制度(程序)的运行边界。  相似文献   

12.
恢复性司法是指犯罪人与受害人及受犯罪影响的其他人,在调解人的帮助下,共同参与解决由犯罪造成的问题的一个司法过程。它具有主体广泛性、参与自愿性、目标正义性以及运作模式多样性等特点。恢复性司法的构建有着深厚的理念基础、哲学基础以及法学基础。恢复性司法是中国儒家“仁”的传统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是刑法人权保障机能的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我国被害人的法定权利和权利的现状的分析中指出了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缺陷,阐述了恢复性司法在促进被害人权利保护方面的作用,进一步论述了恢复性司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暂缓起诉制度是检察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具体体现,是公诉制度的创新。该制度不仅能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而且能更好地教育和改造罪犯,使他们早日回归社会。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被害人的待遇并没有因程序的提前结束而得到任何改善,因此,在立法设计时借鉴恢复性司法的理念,让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面对面地解决矛盾,使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替代性刑事司法范式,恢复性司法以"实现修复正义"和"构建和谐司法"的先进理念已成为解决诸多轻罪刑事案件的首选模式。在构建和谐法治社会的背景下,探究恢复性司法的价值机理以及引入我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效,以期对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恢复性司法的根本价值是恢复业已遭到破坏的社会关系,使得一定地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和谐,这一价值取向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这一契合性决定了恢复性司法的适用不应当仅仅局限在刑事领域,而应扩大到治安领域,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使社会关系恢复到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7.
当下,变动中的刑法不仅表现在刑事司法制度层面的调整与改革,更表现在深层次的观念与理念的更新与创制,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引入无疑是最好的诠释。在刑事政策视域内恢复性司法具有其独特品格:实现秩序、正义、自由等价值是恢复性司法的终极目的,实现利益与效率价值是恢复性司法内在不竭动力与外在程序机制。构建刑事和解制度是恢复性司法的具体实现方式之一。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将有利于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实现法律正义与人文关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刑事和解的恢复性司法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性司法是应对犯罪的新型模式,复合性正义、人文性关怀和全面性恢复是其核心理念.刑事和解过程体现了对被害人、犯罪人及其余各方与犯罪相关主体全面恢复的重视及对复合正义和人文关怀的追求,与恢复性司法的要求相契合.  相似文献   

19.
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司法为民”的口号。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整个中国司法理念的转变,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以现代司法理念、司法为民为中心,通过对现代司法理念的解释,详细阐述了当代审判人员应该具有的司法理念,审判机关应该怎样去诠释“司法为民”。  相似文献   

20.
恢复性司法源自西方,其与市民社会的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呈现政治国家一极独大,市民社会极不发达的局面,即使改革开放之前的我国亦是如此,这样的社会结构不利于恢复性司法的践行.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市民社会慢慢在我国起步,这为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践行提供了一定的社会结构空间,但还远远不够.以恢复性司法基本理念为指针,着力在我国培育与壮大市民社会,从而使恢复司法在我国的践行逐渐获得一个较大的社会结构空间,应当是我们理性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