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中西古典长篇小说叙事结构在20世纪之前相互之间影响甚微。中国长篇小说自《三国演义》到《红楼梦》逐步发展成熟并定型;西方长篇小说虽起步较晚,但其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始终处于推陈出新、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中。文章试从文学渊源、民族意识和哲学观念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何倩 《广西教育》2023,(2):103-108+123
本文阐述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古典长篇小说的研究背景,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论述古典长篇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指出教师可通过梳理知识框架,围绕核心素养,从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教学过程等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并做出教学调整,旨在提升古典长篇小说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主题的多义性是当今研究者“一厢情愿”式的个体感受,这种感受是建立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功利目的之上的。研究古典长篇小说主题的多义现象不能仅仅囿于对其“客观”存在的历史原因的探微上,更重要的应廓清“传统存在”和“现实感受”在其中的份量比例。  相似文献   

4.
小说的结构形态同典型形态、叙事形态一样,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但作为小说的构架,它又有其“个性”发展道路,亦即由线到网,由平面到立体的过程。本文试图沿着这一过程,寻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结构演进的轨迹。一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一问世,在结构艺术上就显示出惊人的成熟。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正如同一个健壮、聪慧的婴儿的诞生,与他的遗传基因、孕期营养以及所受“胎教”有关一  相似文献   

5.
王崇 《成才之路》2009,(15):23-24
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红楼梦》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的描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创作,由元明之际至清,发展迅速,涌现出大量的作品,其中不乏不朽之作。这不仅是我国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笔皇皇大观的宝贵财富。对于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写作技巧的研究。前人大多从人物形象塑造方法、叙述和描写的技巧等角度着手,对其结构艺术的专门讨论,虽有一些,但尚属有限。研究古代长篇小说的结构形式,艺海探胜,摸索规律,挖掘经验,这对于我们繁荣当今的小说创作,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义选取几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单就其结构形式方面办以分析,试作一。些补充性讨论:中国古代代长篇小说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白话长篇小说晚起于世界许多国家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中国表意文字在记录口传上的弱点,成为长篇巨制产生的天然屏障;而书写工具的不便利又使长篇小说的产生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中国叙事文学长期被历史叙事主导,传统小说文体的低下以及文人对小说的敬而远之,是古典长篇小说晚起的深层原因。对古代白话长篇小说晚起的原因进行探讨,有利于深层理解小说发展流变过程中的特殊现象,这对完善古代小说发展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篇小说的结构犹如一座巨大的建筑物的间架一样,历来是成功的小说家要呕心沥血地精心处理的问题。冈察洛夫说长篇小说的结构,就是“大厦的结构,足以耗尽作者的全部智力活动:思量和考虑参与主要任务的人物,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安排和进程,人物的作用,……总而言之——象喝干海水一样困难。”(见《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一册第188页)而创作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也许比创作其它题材的长篇小说更难于驾驭其结构。这是因为对于已经过去三十多年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辉煌复杂、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历史,作家  相似文献   

9.
叙事结构研究是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承续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结构艺术研究,并结合90年代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实践,对当时几部长篇小说的叙事结构及其意义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所出现的一系列艺术典型,诸多研究者和各类教科书已经谈得很多了,但鉴于多年来研究方法的单一,我们的研究还缺乏对其进行总体性的审美把握。本文不揣浅陋,以就教于专家学者。两种不同历史形态美的艺术长期以来,我们的古典文学研究几乎形成了一种固定模式,认为《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等一系列古典长篇小说都是现实主义杰作。形成这种观点的理论根据无  相似文献   

11.
迥异于西方戏剧的叙述方式是中国古代戏曲尤其是戏曲悲剧独特风貌形成的直接原因。从今天的文体观来看,古代戏曲中实有着小说与戏剧叙述方式共生的现象而又倾向于前者,突出表现在叙述者的存在、开放式叙事与史传式结构等几个方面,这种"小说化"的叙述方式给古代戏曲悲剧带来了两点影响,表现在文本存在形态的复杂性和兴亡悲剧的杰出成就上。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 ,神魔小说自有其价值所在。一方面 ,它的出现打破了历史演义一枝独秀的局面 ;另一方面 ,它的创作实践为通俗小说创作的理论探索提供了依据 ,推动了小说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的起源差异入手,简述了中西古典舞产生的背景以及各自的发展阶段,并就中国古典舞“圆、曲、拧、倾”的审美原则和芭蕾舞“开、绷、直、立”的审美原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在定住五四白话的性质时,一种阶级意识介入了五四文言、白话的语言论争.周作人的"老爷"与"听差"论是对文言保守派的阶级意识的经典分析,而胡适、周作人取消对白话的"二元"态度,并以"国语"取代白话,则体现了他们所追求的民主政治的平等阶级观.  相似文献   

15.
文章立足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从师生两方面,提出文言文教学的改革方向,即注重审美取向,并根据教学经验提出了文言文教学注重审美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注释是中学语文教材注释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学语文教材注释的难点和重点。课文注释是中学生阅读文言文必不可少的辅助资料。因此,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文言文教学的效果。然而2003年秋季发行的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文言文中文意注释方面却存在着砂谬误。  相似文献   

17.
家族既是一种政治制度的形式, 更是意蕴丰富的文化概念。中国现代作家对家族的不同情感取向, 构成了多彩的家族题材小说。由于对乡土和家族的固有眷恋以及都市的陌生感和隔阂感, 中国现代作家在描述家族复杂的结构关系以及多变的亲缘情感时, 呈现出理智型、激情型、眷恋型、牧歌型、冷峻型等不同样式, 创作的主旨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比较起来,一个突出的差异是其灵活的词序变化,变化词序的目的是为了强调和凸显句子中的信息焦点。文章将信息焦点理论引进古汉语语法研究领域,并初步尝试运用该理论解释古汉语灵活的词序变化现象。受事宾语前置是古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词序变化,作者认为,在宾语前置结构中,只有当宾语后有焦点标记词时,前置的宾语才是被强调的对象,即句子的焦点;没有出现焦点标记词的宾语前置结构中,前置的宾语不是焦点。  相似文献   

19.
抒情言志的审美传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主流 ,在新诗的现代转换过程中 ,尽管对中国古代诗歌模式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 ,但中国诗歌的审美传统仍然是中国新诗发展的根基 ,新诗与传统诗歌仍然有着深层的内在联系 ,新诗中仍然渗透着传统诗歌的养分和流贯着传统诗歌的血脉 ,古典诗艺传统仍然是保持中国新诗民族特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采”对于“诗”具有发生的意义,文言小说早期之“缀”、“采”与“采诗”之“求诸野”在方式上是相通的,故“采”对于文言小说也具有发生的意义。考察文言小说创作实际状况,发现文言小说从其产生就与“采”相始终,“采”成为文言小说的一个“观念”,采录也成为文言小说最主要的写作姿态。以上方面,决定了文言小说内容上的“博”、“杂”,在结构上的“小”及作家非正统心态三个本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