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初中语文第六册《陌上桑》写罗敷的头上梳着“倭堕髻”。这“倭堕髻”究为何物?“倭堕髻”是一种偏垂在一侧,欲堕不堕,似堕非堕的髻,也是汉、魏间贵家女子中很流行的一种发髻。  相似文献   

2.
汉乐府诗中的一枝奇葩《陌上桑》,塑造了一位外表和心灵都完美无比的青年女性艺术形象。可谓不着一美,尽得至美。拙笔试就罗敷形象的现实意义略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何平 《中学文科》2006,(4):78-78
《陌上桑》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在课堂教学中,它一直被误读,教师引导学生去认识一个“美丽、机智、不慕宝贵、不畏权势,敢于反抗荒淫无耻的五马太守的女性形象——秦罗敷”。而学生也津津有味地感受其美丽及机智。我觉得:我们不能囿有前人的结论,而应当结合历史知识、社会生活、让学生在探索中自己下结论。所以,在教学中,我力图展示其本色:一个古人虚拟的美丽的童话。  相似文献   

4.
汉乐府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高峰。《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它塑造的罗敷形象是一个集众美于一身的光彩夺目的古代劳动妇女典型形象。在某种意义上说,罗敷的一切都是美的;美的一切都属于罗敷的。请看,罗敷的生活环境是美的:“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那朝暾初露,熠熠生辉,红艳而柔和的太阳光射进“我(们)”秦家的楼阁。而追循着阳光的踪迹,读者的视线必然倾注于楼阁之内,未曾露面的女主人公大概正在对镜凝装吧?和煦的朝阳,明媚的早晨,连同浴在霞晖里的朱楼绣阁,自然会触发读者的遐想,秦氏女的美丽姿影也许宛然在目了。这里,作者运用比兴手法,抓住太阳这个美好事物,渲染罗敷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5.
6.
我是个老师范生,六十年代初毕业于高等师范。四年的师范生活,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也为我日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走上教育岗位以后,我做过中学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师范学校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和校长等工作。我教过的学生,现在已经有许多成为优秀的小学教师和小学校长。我深深地体会到,  相似文献   

7.
《陌上桑》是东汉乐府诗歌中赋有代表性的一首叙事诗,富有喜剧色彩。诗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光辉耀眼的美女形象,维护自己人格的罗敷大胆发声、勇敢反抗权贵成为了智慧与高尚的代名词。在以往的解读中,认为《陌上桑》是"封建社会阶级权贵对于平民阶层的霸权,罗敷的行为是对平民反抗意识和主体意识呈现的肯定"。[1]封建社会中所认同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老旧思想变成了禁锢女性自由与平等的最大枷锁,成为了我们鄙夷且批判的对象。那么,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解读是否会成为我们全面认识其价值的绊脚石呢?  相似文献   

8.
演员登上舞台,在水银灯下表演,要努力塑造完美的舞台形象。卓别林的幽默、梅兰芳的典雅、盖叫天的英武,给人深刻印象。老师登上讲台,在学生专注的目光下讲课,也要致力塑造完美的讲台形象。在知识和真理的映照下,教师的形象可以显得光彩夺目,成为学生行动的楷模,做人的描本,对其一生产生深远影响。一个美的讲台形象,需要教师几年如一日的努力,才能得到学生认可,使学生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9.
秦罗敷是汉乐府名篇《陌上桑》中的主人公,她以其聪慧、机智、可爱、勇敢的个性和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备受历代读者的喜爱。在诗中,作者着意表现了罗敷的外貌美和人格美。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表现罗敷的外貌美时,并没有具体描摹她容貌的美丽,而是把模糊美的艺术表现手法十分巧妙地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去,利用诗歌语言的模糊性,塑造了一个楚楚动人的罗敷形象,给人以极大的美感。  相似文献   

10.
“坠”与“堕”都可表示落、掉下来的意思,而且有时还可以互换。如:坠马,堕马;坠地,堕地。但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表示往下垂,只能用“坠”,不能用“堕”,如:橘子坠弯了树枝。表示垂在下面的东西,只能用“坠”,不能用“堕”,如:表坠,耳坠子。表示失去,也只能用“坠”,不能用“堕”,如《国语·晋语三》:“敬不  相似文献   

11.
《新作文》2006,(3)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位极具冒险和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上亮过相,闯过非洲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主动上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到一个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地利军队的炮击上去  相似文献   

12.
一要会“穿鞋子,戴帽子”。鞋子与帽子能束缚自己,校长要会时常给自己“穿鞋、“戴帽”,管束自己。要敢讲别人的不是,也敢讲自己的不是;能批评别人,更能批评自己。二要会“拿梳子,照镜子”。校长既要学会将自己身边的琐碎事情梳理得井井有条,还要经常照照镜子,照...  相似文献   

13.
国外对地区形象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菲利普.科特勒立足于全球竞争的视角对地区营销基本体系做了集大成式的论述,认为地区形象影响人们对该地区投资、办厂、移民、旅游、就业以及地区外市场消费者对该地区产品的态度和购买行为。[1]学者Foot.J.M认为,地区形象是人们对地区的主观印象,是通过大众传媒、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故乡》通过烘托、对比、描写等手法,画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贫苦农民形象。作者采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所带来的一些社会弊端,闰土形象的塑造达到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5.
“结发”与“合髻”是中国古代婚礼中先后出现的两个重要的仪式。由于两者都是以新婚男女的头发作为婚姻结合的信物,因而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在处理形式上有差别.中国上古原始社会的“结发”婚仪,已不可考.据古书记载,“结发”婚仪在阶级社会已经深受买卖婚姻的影响.《曲礼》云:“女子许嫁,缨。”女子许配人家之后,用丝绳来束发,表示她有了对象:“示有从人之端也。”直到她成婚时,那条丝绳才由新郎亲手从她的头发上解下,这就是《仪礼·士昏礼》说的“主人(婿)入,亲脱妇之缨。”可见,“缨”确是夫妻关系的信物。汉唐诗歌中,  相似文献   

16.
“垂髻之年”质疑河北廊坊霍民起最近,我从《廊坊日报》上见到这样一句话:“回想在日寇侵华之时,我已达垂髻之年,懂得很多事了,我亲眼看到共产党八路军领导人民英勇抗敌的光荣事迹。”过去只知道孔老夫子早就明文“规定”: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相似文献   

17.
"堕(音灰,毁坏)三都"是孔子一生政治活动中比较重要的事件.过去对于"堕三都"的性质及其与孔子的关系,有不同的看法.学术上的分歧意见,可以根据"百家争鸣"的精神进行讨论.至于"四人帮"横行时期在这个问题上制造的混乱,则须拨乱反正,澄清事实.  相似文献   

18.
李晓娥 《黑河教育》2013,(12):25-25
六年级总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作为老师,我心急如焚,尤其是对学困生,如果问他什么问题,他一声不吭,或支支吾吾,我就会火冒三丈,随口会说:“看你怎么办呀,你怎么这么傻?”就因为这句话,一位学生给我写了封信,信中说:“老师,你是位负责任的老师,但我不傻,你这样说我,很伤我的自尊心。”看完信,我心中好似打翻了五味瓶,  相似文献   

19.
电视系列剧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电视剧新品种,它与电视连续剧一道,被称为最富于电视性的体裁。但相对于电视连续剧来说,电视系列剧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创作实践,都要贫乏得多。对娱乐型电视系列剧的研究,那就更少了。影视作品想要吸引观众,必须首先解决内容认同问题。所谓内容认同,是指作品的题材、主  相似文献   

20.
电视系列剧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电视剧新品种,它与电视连续剧一道,被称为最富于电视性的体裁。但相对于电视连续剧来说,电视系列剧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创作实践,都要贫乏得多。对娱乐型电视系列剧的研究,那就更少了。影视作品想要吸引观众,必须首先解决内容认同问题。所谓内容认同,是指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等内容因素,与观众的期待视野和审美心理契合。在内容诸要素中,人物因素是最主要的。日本著名影视脚本作家舟桥和郎曾深有体会地说:“够不够专业作家的条件就看是否能把人物写活。”蔡骧先生也说:“造型艺术的基本真理:一切归结于形象,而非故事。”然而,究竟塑造怎样的形象、以及如何塑造?对于不同的艺术形式,要求是不同的。娱乐型电视系列剧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塑造出富有吸引力的“超人”形象。这要从电视系列剧体裁本身以及观众心理去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