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幼教科学方面的探索,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如对小孩子“吃饭的时候,可不可以讲话”这一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有独到的见解。他的“结论是允许小孩在吃饭的时候讲话”。理由是:“第一,因为平常无论什么地方吃饭的时候都讲话;第二,因为吃饭不讲话则吃得太快,反难消化;第三,吃饭能讲话则大家都高兴些。”  相似文献   

2.
孩子吃东西时,我们总是教育他们不要讲话。但我认为,应允许孩子边吃边说。这里的“说”,不是大声喧哗,更不是吵吵嚷嚷,而是有一定目的、内容、组织的小声谈论。比如,吃葡萄、苹果、梨等水果时,让幼儿数数葡萄中有几颗籽,看看苹果的核是怎样的……根据水果的不同特征提出不同要求,让幼儿边吃边说。比如,有的小朋友吃东西注意  相似文献   

3.
轻声教育     
幼儿园每个班总有几十名幼儿,有时一走到教室里,总会听到他们“哇哇”大声叫喊或讲话,一个盖过一个,教室里就像是一个热闹的集市。怎样改变这一状态呢?我们先从老师自己轻声讲话开始。平时,怕孩子听不见,我们总是大声与幼儿交谈。看来这会导致恶性循环,孩子们吵,老师大声叫,孩子的声音再盖过老师……太可怕了!有可能你一声吼孩子会安静,但不一会儿你看,又是老样子。因此治病先治本,不能光靠一时高压,而是要从习惯培养开始做,我们要与孩子一起努力共同养成轻声讲话的习惯,养成好的性格。首先,是老师讲话要艺术:1.老师眼睛注视着孩子,轻声…  相似文献   

4.
李明 《山东教育》2003,(30):59-59
教育无小事,而且应该多多利用真实的生活环境渗透教育,少搞些价值不大的模拟训练。单说进餐这个环节,就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因素。我们做到首先为幼儿介绍食谱,其次让幼儿议论、说一说食物的营养价值,最后请幼儿吃好自己的饭菜。吃饭时请幼儿做到三注意:①注意不掉饭;②注意细嚼慢咽;③注意使用餐巾要节约。一般情况下,幼儿园小朋友进餐时是不允许讲话的,但我们想这在真实的家庭中是难以想像的,虽然幼儿园并不是家庭,但搞得那么严肃甚至紧张确实没什么意义的。因此我们允许幼儿小声议论,比如同桌就餐的孩子可以对身旁的小朋友说“我尝着这菜真…  相似文献   

5.
正在国内,幼儿在就餐环节不允许说话可能是绝大多数幼儿园常规的基本要求。在国内幼儿园里的就餐环节,我们能听到的就是幼儿碰碗、扒饭、喝汤的声音,幼儿只有想添饭时才会举手大声告诉教师,有时我们也能观察到幼儿微妙的眼神交流,或听到他们对口型一样的小声交谈。有的教师会选择在幼儿吃饭的时候放一些轻音乐,有的教师会给幼儿介绍菜谱,但多数时候幼儿是安静地吃饭,教师在旁边观察等待。那么,美国幼儿园的就餐环节幼  相似文献   

6.
读了《幼儿教育》1989年8、9合刊“大家谈”栏目中的一篇题为《允许小孩吃饭时讲话》的文章,实在不敢苟同。文章一开头,引用了陶行知先生的话:“允许小孩在吃饭的时候讲话”。接着在具体论述中,主要根据陶行知先生的话,批评了“不少幼儿园,托儿所和一些家庭还在硬性规定吃饭时严禁小孩讲话……”的作法,且不去考证所引陶老先生语录的准确性及其前提,单就上面这句话的本身就可以提出若干疑问。疑问一,陶老先生所谓  相似文献   

7.
正有些孩子在家不好好吃饭,要么边吃边看电视,要么边吃边玩玩具,吃一顿饭要两个小时。但若是问起老师在幼儿园吃饭怎样,老师居然说他(她)吃饭很好,有时还得第一名。孩子为何会判若两人?究其原因,是家园教育不一致。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平衡膳食,利于消化器官的吸收,因此幼儿园很注重幼儿饮食习惯的养成。有的幼儿通过老师的帮助自己能好好吃饭,可一回到家家长却不重视这方面教育,孩子难免又犯。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家在园吃饭一样好呢?幼儿园的一些做法值得家长借鉴,同时还要做到家园配合保持一致才好。  相似文献   

8.
来文集粹     
对待乐蒙这类的孩子,教师应先从自身查起,寻找导致孩子不爱讲话的原因。要主动向幼儿坦露母爱之心,引导幼儿与自己进行交流。发现有误解和错怪孩子的地方,要主动道歉,请求孩子原谅。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孩子改正错误,以逐渐打开不爱讲话孩子的心结。  相似文献   

9.
张延增 《早期教育》2000,(10):11-11
法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崇尚爱与严的和谐统一。他们认为母亲必须对子女有着强烈的母爱,同时也必须具备严格的教养方法。孩子从小在父母严厉的管教下学习怎样待人接物等礼仪举止。家庭一般都有严格的家规,如吃饭时,父母不允许孩子随意讲话,孩子晚上不准外出,不能随意交友,父母有权指导孩子选择一起玩的小朋友等。法国的父母们很重视从小培养子女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们能做的家务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并且让孩子知道能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光荣。  相似文献   

10.
《学前教育》2006,(9):44-44
成成和强强是一对不折不扣的好朋友。每天无论自选游戏还是集体活动,只要一有机会俩人就会凑到一起,好像总是玩不完、说不完,当然他俩也不排斥跟其他幼儿交往。在集体活动时,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坐到一起,经常会出现不跟着老师活动,不停小声讲话的现象,我多次暗示和提醒都没有什么效果。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而且也影响了其他孩子的活动。有几次我“硬”是把他们分开了,可两个孩子都表现出极大的不情愿,虽然表面上安静了,但由于情绪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还是不能很好地投入到活动中去。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是应该满足孩子的交往,还是为了能顺利开展活动而把他们“拆开”,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德国生活好几年,据我观察,德国人好像没有带孩子串门的习惯,更没有让孩子同客人同桌吃饭的规距。德国人在培育后代方面和我们中国人有不少不同的地方,从孩子出生那天起,他们就为孩子创造属于孩子的天地。我见到年轻的父母把幼儿放进水中,让孩子从小接触水、不怕水;把婴儿用小车推向户外,让孩子接受空气和阳光;当孩子渐渐长大学走路时,摔倒了,父母  相似文献   

12.
幼儿刚入园时,好心的老师为了他们不至于吃不饱、吃不好,往往亲自动手喂饭。我认为,这样做对孩子有害无益。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摸索。 一是启发幼儿自己动手吃饭。幼儿刚入园,大多数不愿自己吃饭,我们就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有意识地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孩子们纷纷表示要向好孩子学习,吃饭时都主动自己吃。  相似文献   

13.
该管不该管?     
现在的家长很重视幼儿的培养,经常给孩子买书讲故事,开阔孩子的视野,发展孩子的智力。同样幼儿园也把故事教学作为重要的手段,培养幼儿良好品德,丰富他们的知识,激发求知欲望。但有时教师讲的故事幼儿父母已讲过,有些幼儿再听觉得无趣不新鲜,于是有讲话的,做小动作的,妨碍了要听故事的许多小朋友,由此也打断老师的教学程序,这确实让教师为难,是停下来解决,还是继续讲故事?如果不管,会影响其他小朋友听故事;要是管,当然不能简单训斥或指责,而应讲究方法,要顾全大局,在不影响全班幼儿学习的前提下,适时进行随机教育,尽快吸引那些孩子回到故事中去,才能保证活动顺利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4.
<正>《纲要》里对于倾听能力培养的规定是"要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还能够听懂普通话"。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我们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这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要支持并且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让他们有话敢说。在幼儿说错或者表达不太完整的时候,成人不要急着对幼儿的话进行纠正,这样会让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因此,我们要鼓励幼儿勇敢地表达,正确与否不是最重要的。《纲要》对于"说"的能力培养的规定是"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能清楚地说出  相似文献   

15.
在幼儿的区域活动,经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与别人玩,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幼儿的这些行为是自我中心化的外在表现。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这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在班级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分享活  相似文献   

16.
每次用餐之前,我都会向幼儿提出用餐的要求,即用餐时不讲话、不玩耍,保持桌面和地面干净,快快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莱等,目的是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用餐秩序。安排幼儿的餐食后,我们两位老师也坐下来和幼儿一起用餐。  相似文献   

17.
正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绘画是他们表达美表现美的重要形式。可是我们评价幼儿绘画好与不好时,往往忽略了幼儿内心的体验,只用成人眼光去关注画面好不好看,画的东西像不像。为了让孩子的画更美观,画的东西更像,教孩子们画画时我们会出示范画,有时还会出示绘画步骤图,让幼儿照着一步一步地临摹。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千篇一律,全班孩子的作品和范画大同小异。大部分孩子和老师画得一模一样,这自然会受到老师的  相似文献   

18.
在幼儿园,我们常看到有些教师每天在班上忙前忙后地管理一切,她们这种恪尽职守的精神,让人敬佩,但也催人深思。其实,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得到发言权,能自己决定、管理自己的生活。但教师对于孩子的这种需要基本上是不支持的。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会自我管理,这并不是他们没有能力,而是我们没有给他们管理的权利。事实上,自我管理是幼儿的内在需要,也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我们应积极地培养幼儿这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当孩子不肯吃饭、洗脸或对人没礼貌时,有些家长常常对孩子说:“去幼儿园告诉你们老师!”这样做,有时似乎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实际上只有弊端而无好处。其一,家长在无意中歪曲了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使幼儿感到老师是可怕的,孩子感情上受到压抑,影响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效果;其二,使家长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应有的威信;其三,孩子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也就难以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类似这种恐吓孩子的还有“让公安局叔叔来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幼儿在就餐环节不允许说话可能是绝大多数幼儿园常规的基本要求。在国内幼儿园里的就餐环节,我们能听到的就是幼儿碰碗、扒饭、喝汤的声音,幼儿只有想添饭时才会举手大声告诉教师,有时我们也能观察到幼儿微妙的眼神交流,或听到他们对口型一样的小声交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