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校勘了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三家注部分的标点讹误凡九条.  相似文献   

2.
朱震亨系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为滋阴派的代表.他所撰写的《格致余论》在丹溪学说与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点注本,这为学习、研究朱氏的学术思想及推广运用于临床提供了方便.但其句读标点有错误.今择点注本有碍医理的标点13例加以辨误,冀再版时参考并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汪吉友 《学语文》2020,(2):91-92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应当是使用汉语的典范。《宪法》中的"残废军人",属于错误用法,应改为"残疾军人"。  相似文献   

4.
5.
《敕勒歌》是敕勒民歌。斛律金是《敕勒歌》的演唱者。称《敕勒歌》为北朝民歌则可,称其为北齐民歌则不确切。黄河前套平原(又称土默川平原)即古代的敕勒川,亦即《敕勒歌》的诞生地。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殽之战》一文,写鲁僖公三十三年,秦穆公竭其兵力欲向郑国发动一场侵略战争,因郑国有备,故秦灭滑国。滑是晋的同姓国,加之晋文公新亡,因此,晋国上下对秦义愤填膺,元帅先轸力主发兵截击秦军。在殽山秦受到了晋毁灭性打击,几乎全军覆没,秦国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被俘。但是晋襄公偏听了母亲文赢(秦穆公的女儿,晋文公的夫人)的  相似文献   

7.
宋玉《九辨》云:“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其中“绝端”一语,历代楚辞注家多歧解。王逸《楚辞章句》注云:“宁武佯愚而不言也。”“尝受禄惠识旧德也。”从王逸注“不言”来看,王氏盖读“端”“为喘”(详后)。而朱熹《楚辞集注》则云:“绝端,谓灭其端绪,不使人知也。”王夫之《楚辞通释》又云:“绝端,谓一意隐遁,不思复进,念不萌而事无望也。”近世楚辞注家,大抵从朱熹、王夫之之说,皆就“端”之字义作解,实有悖宋玉本意。今谓:“绝端”犹言“绝喘”,王逸以“不言”释之,当矣。“端”为“喘”之借字,荀子有此用法。《荀子·劝学》有云:“端而言,蠕而动,  相似文献   

8.
大渡河和青衣江是流经四川中西部的两条河流。大渡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入川后南流,经阿坝州、甘孜州的高原地区,在石棉县折向东,行于汉源县、峨边县的高山峡谷之中,最后折向东北,在乐山市西与青衣江汇合。青衣江发源于邛崃山西麓,南流经宝兴县、芦山县山区,至雅安市折向东南,经洪雅县、夹江县与大渡河汇合。二水合流后东至乐山市入岷江。 大渡河史称大渡水、沫水,载于《汉书、地理志》(下称《汉志》)和《说文解字》(下称《说文》)。青衣江史称青衣水,按通行的说法,仅见于较晚的《水经》及《水经注》。  相似文献   

9.
《荀子·劝学篇》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讃。一句中的傲字,后世学者为其作注者甚多,各家注解往往各执一词。通过整理、分析各家注解,将各家注解归纳为以下四类:暄噪、戏傲嗷嗷,表声音不省人言以及傲诞、妄言。结合历来学者对《荀子》的研究,发现以上诸解都与原文文意不符,释义有失偏颇。为此,对以上各家注解进行一一辩驳。笔者在整理、分析各家注解之时受到启发,得出傲该爲趮之假借,表急躁之义的结论,并于下文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10.
明朝张溥编辑汉魏六朝作家诗文集时曾于每集下撰题辞做简要的评点.这些题辞大致涉及到作家的为人、生平及文学成就。殷盂伦先生把这些题辞进行注释并集成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为名予以出版。此书注解翔实,便于阅读,有功于张文甚大。然因本书涉及史料纷杂,头绪繁多,故注解中亦不乏疏漏之处。谨发二则如下。请各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1.
黍、稷是《诗经》中常见的两种农作物的名字。在《王风》、《唐风》、《幽风》、《小雅》、《周颂》和《鲁颂》等诗中计有三十七见,其中黍在十三篇中二十见,稷在十篇中十七见。绝大部分都是在同一篇中出现。如《王风·黍离》篇说:“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唐风·鸨羽》篇说:“不能艺稷黍”,  相似文献   

12.
“弄臣”辨误杨广增《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中“弄臣”的注释:皇帝押近宠爱之臣。这样,便把“戏弄臣”一句断读为“戏弄臣”了。如此理解句意不妥。这个句子中的“戏弄”是由两个单音近义词构成的复音词,在文中指的是秦王的行为,“臣”是蔺相如自称。古汉语中复音词汇...  相似文献   

13.
标志着我国目前字书编纂最新学术水平的八卷本《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已成为语文工作者的良师益友。笔者备课、阅读总要置之案头,随时翻检。在使用中陆续发现一些疑点,便查考有关资料,顺手录札,返前复后,略无次第。现从所作札记中撮录《大字典》引证经书及注、疏之疏误者数则,试加辨析。余如引史书、诸子、字书、韵书、杂考、笔记、古小说之疏误,及字的形体、音读、义训遗漏或可商榷者等,拟各另题述及。  相似文献   

14.
高二册《谭嗣同》一文中,对“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之语”一句,新旧教参都译作:“命令康有为与‘军机四卿’及同志们赶快设法筹谋援救等话。”译文把“同志”加上“们”变为复数,显然是把原文中的“同志”当作一般称谓来理解,笔者以为是极为不妥的。  相似文献   

15.
16.
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在第一单元的第四课中采用了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这首诗。其中有一句曰:“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编者在注释中对“何时可掇”进行了解释,译为:“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如此解释,笔者不能苟同。从全诗的结构来看,诗人引用了《诗经》中的三首诗来表现作者渴望招慕贤才之心。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引用了《诗经·郑风·子衿》中的成句,表达了作者对贤才的思慕之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成句,表达了诗人礼遇贤才之心;“明明如…  相似文献   

17.
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选用了宋代张俞的绝句《蚕妇》,其中第一句“昨日入城市”,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教师教学用书》译为“昨天到城里去赶集”,并加注“市:是做买卖或赶集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一、谁诛燕相子之 诸侯兼并、群雄争霸的战国中晚期,远古时代的尧舜“禅让”之事,在燕国竟得以戏剧性地重演。燕王哙让位给燕相子之,由他革新图强。但这件事遭到了燕太子平的抵制,在燕相子之即位的第三年,太子平和将军市被发动叛乱。这时齐国乘机出兵,占领了燕国,杀死了子之。此事《史记》有详细的记载。  相似文献   

19.
《孔雀东南飞》词语辨误彭捷《孔雀东南飞》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语文课本的编注者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名物、职官、地名、典章制度等注解十五处,实词、虚词、难字、通假字等注一百四十二处,计2100多字,这对语文教学无疑地起了巨大的作用。可是从注解的科学...  相似文献   

20.
曹操的《短歌行》共两首,高三语文教材选其一。这首诗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但今天真正能够完全读懂的人并不多。诗中有些词句看似简单,但稍不留意就会“注”成大错,因此值得一辨。①对酒当歌教材注:“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也是对着的意思。”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细琢磨才知道似是而非。“对酒当歌”的字面意思是:“面对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