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素质教育的重心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联作为一种特殊文学形式,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一定作用。周汝昌先生说,对联是一种“精粹”,一种“提炼”,一种“升华”。对联具有其他文学形式无法替代的优势,进行“对课”训练不仅能使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出联“酒能成事,酒能败事”,应对“情可醉人,  相似文献   

2.
对联是表现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从对联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少重要人物撰写的对联内容往往体现出党史的一个侧面。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读对联让学生学习一些党史知识,增强学生热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3.
路吉善 《历史学习》2007,(12):14-15
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自五代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讽刺对联犀利、辛辣、巧妙、谐趣,可同战斗的杂文、讽刺漫画相媲美。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对联尤其是讽刺对联并加以讲解,可以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有利于进行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4.
陈天波 《中学文科》2007,(12):118-118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独特的价值。在历史教学中巧用对联,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传统文化,从而使历史教学收到良好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为了做好班主任工作,我巧用对联进行教育教学,极大地丰富了班主任的工作内涵,也拓展了教育教学艺术。一、运用对联,拓展班级管理新空间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人人皆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深入人心、脍炙人口、通俗易懂的文化艺术形式,其直观、形象、押韵、富于哲理的特点很适合学生的口味,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对联形式进行教育教学,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也容易让学生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考试题的改革,对联题在中考试卷中已占一席之地。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形式优美、内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现象,深爱大众欢迎。中考卷中的对联题客观上起着一种导引作用,让学生在欣赏对联的语言形式之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考生做对联题,应掌握一定的技巧。下面就2002年全国各地中考卷中出现的对联题谈谈其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7.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人社会科学。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十分必要。中国传统化素有史结合的特点,引用对联于初中历史教学,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尝试。本就如何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运用对联这一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识记历史知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等作用和选用对联的原则作一番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种文学样式。为帮助学生既获得一些对联知识,又温习了课文,我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举办了一次活动,名日:“对联与课文”大观园。我采用了分组抢答形式,学生反应热烈,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现将内容稍加整理,以献给读者。一、写出下面对联的作者:  相似文献   

9.
课文《狱中联欢》中有很多对联。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联,所以我特意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讲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我先让学生去找自己喜欢的对联,再给学生讲解对联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巩固有关对联的知识,学完《詹天佑》一课后,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我对学生说:“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的事迹非常感人。让我们来写副对联歌颂他。同桌可先讨论一下,想一想应当怎样写,最好能押韵。”  相似文献   

10.
“两行文字”——对联,是中国汉语言文学丛林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枝奇葩。这种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本身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正与当前语文教学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琴瑟和呜。不仅如此,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具有非同一般的作用。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在中学语文试卷中时常能见到对联形式的题目,而在语文课堂中引入对联艺术,已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实际行动。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对联到底还是较为生疏的。那么如何将对联引入教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对联,俗称楹联、联语、对子,是我国传统文化领域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格律严谨,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蕴意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历史教学中如能恰当引用对联,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巧借对联艺术,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是知识入门的向导。利用对联,可以使乏味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如在讲“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一课中“护国运动”这一小节时,为了让学生对袁世凯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笔者给学生出示了一幅对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然后引导学生从对联的基本常识入手分析:此联中的“千古”对“万岁”,符合对联要求,而…  相似文献   

12.
黄雪华 《快乐阅读》2013,(11):15-16
对联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民俗、语言艺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它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不但对对联知识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而且利用对联知识优化语文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近几年来对联考查题也进入了中考语文试卷,成为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新题型。这种题型能够考查学  相似文献   

14.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种富含文化古典气息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近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对联题型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内容由课内诗文涉及各种课外知识,题型丰富多样。下面谈谈中考对联题型的复习策略。一、了解中考对联考什么1.考基本的对联常识这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对联的基本常识。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对。  相似文献   

15.
周远喜 《初中生》2010,(3):9-11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也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之一。要做好对联题,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上下联必须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结构一致。近年来,各地中考对对联考查的题型主要有六种形式,下面一一简述。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许多别具一格的形式。对联就是中华文化中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的堪称一绝的民间文学形式。中华对联文化源远流长、雅俗共赏,历来是传播主流文化和进行道德教化的好形式。在先贤们创作的种类繁多的对联中,有一类对联是教人励志修身的。这类传统励志修身对联,大都对仗工整,文字凝炼,含意深厚,富有哲理,它旨在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使人们受到警策或自励,从而学会为人处世的艺术.提高人生的志趣和价值,有些励志修身对联堪称为内容和形式达到高度统一的文学精品。即使在当代,这些励志修身对联对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也富有教育意义。励志修身对联,是我国人民创造的一种修身进德、励志图强的好方法。可使人三省其身,如听良师训导,潜移默化,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提高素质。无论是从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还是从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来看,学习和欣赏传统励志修身对联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课外阅读》2006,(8):39-39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英译为“couplets”。对联通常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8.
浅析     
对联,是我国极具民族特色的一种语言艺术,它言简意赅,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艺术形式。千百年来为人们喜闻乐道。对联可志庆寄情,可述怀言志,可咏物喻理,可讽谕记史。不少对联蕴含着丰富的世界观、人生观哲理。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拓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用对联,阐明哲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形式短小,文辞精炼,言简意深,对仗工整,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高中生已经积累了较多的古典诗词,为学生接触对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联也是高考的宠儿,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卷中关于对联的题目有增无减,新教材更是在必修一的"梳理探究"中专门设立了《奇妙的对联》这个章节,这就对我们高中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课堂教学中对联的作用。因为适当地运用对联艺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对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对联中嵌入数字能产生妙趣横生、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下面撷取几副,以飨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