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天人之辩上 ,儒学普遍的观点是天人合一。在本体论上 ,儒学的天人合一观表现为“理”与“物”两种取向。儒学天人合一观的异趣反映在各自理想人格的建构上 ,就是对人格内圣或外王特征的不同侧重  相似文献   

2.
在“天人关系”上,荀子不仅主张要“明于天人之分”,“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且认为天人又是合一的,人可以“制天命而用之”,“性伪合”就是“天人合一”的分论,“礼法统一”就是“天人合一”的理论运用。他由“天人之分”起始,最终走向“天人合一”,坚持了辩证的“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全新战略,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天人合一”观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文章通过对“天人合一”与“和谐社会”内在联系的分析,探索“天人合一”观对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明的“天人合一”观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的长廊。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社会政策文化,其所展示出来的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智慧。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是“天人合一”观对现存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催生科学的“天人合一”现的文化因子;发展科学文化是时代的要求,是“天人合一”观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中西哲学的分野不在其是持“天人合一”的观念还是持“主客二分”的立场,而在其“天人”观和“主客”观各有其特征和内涵的侧重。通过对先秦和古希腊哲学的分析,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先秦和古希腊哲学都有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而且可以说都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内容的。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天人”观主要是从性情的角度来讨论的,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生命活动中的行为实践问题,主要是道德论意义上的,而后者的“天人”观则主要是从理性形式的层面来讨论的,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生命活动中的认识问题,主要是认识论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6.
课堂观是教育观的组成部分之一,树立生态课堂观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天人合一”思想对建构生态课堂观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通过对“天人合一”思想解读,分析概括出和谐教育观的基本主张,并在此基础上推论出生态课堂观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观,本质上是追求人的所为、人的发展与自然规律相和谐的最高境界,这对当代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不无指导意义。当前的大学城建设实际上是在这一理念基础上的关于最佳育人环境的建设,按照“天人合一”观建设科学民主的心理环境、厚德载物的道德伦理环境、天人一体的化环境、以人为本的生活环境,是符合大学城建设宗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合格人才的有益选择。  相似文献   

8.
本文揭示古代有唯心的与唯物的两种“天人合一”观,武术以唯物的“天人合一”观为其哲学基础,也吸收了唯心的“天人合一”观中的某些有用成分,表现在形神兼备、德功并重、身气双练、内外自然、阴阳相济、招式仿物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天人合一观渊源较早 ,在颛顼以前的远古时代 ,中国先民就有明显的“神人交通”观念 ;“绝地天通”以后 ,神人交通观念便过渡为以神化王权为实质的“天王合一”观念 ;至春秋时期 ,天王合一观念在天人思想中的主导地位又逐渐为哲学意义上的“天人合一”观念所取代 ,其间老子和孔子起了重大作用。老子从天道观的正面奠定了哲学天人合一观的宇宙论基础 ,孔子从人道观的侧面奠定了哲学天人合一观的人生论基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德育》2008,(8):37-37
在中国哲学史上,天和人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最主要的课题。孔孟荀在对“天”“人”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天人关系加以阐释,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一种是“天人合一”观,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天命与人事关系之知天命;人的道德与“天”相通;君权、民意与“天”合一;人与自然合一。  相似文献   

11.
孟子的人性观集中体现在他的“尽心”、“知性”和“知天”的思想中,而这三者又是逐渐递进、相互贯通的。天地赋予人“本心”,人通过扩充“本心”致其本性善。培养善的本性就可以知晓天命,天人不再是一道屏障,天地万物形成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1.具有现代的护理观 现代护理观是在健康观和医学观的变革中发展起来的,如今已经由“以疾病护理为中心”发展到“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人员不再是作为医生的助手被动地执行医嘱,做着发药、打针和基础护理等一般操作性工作,而是主动地全面、系统地了解病人的整体状况,收集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资料,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担当起治疗者、照顾者、教育者和管理者等多种角色。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指导下,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道德…  相似文献   

13.
夏至后,气温逐渐走高,不少人会问一些冬病夏治的情况,问及如果温度不高,是否能贴敷?另外,网上对于入伏时间的标准不一,该如何鉴别?是不是人人都能贴一下呢?现在,我们就让专家来谈谈这些相关的问题。所谓冬病夏治,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而冬病,是针对冬季寒邪引发的身体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肠炎、慢性的过敏性鼻炎、慢性关节痛、风湿、类风湿等疾病。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出发,以对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观的辨析、梳理、阐发落笔,进而在反思西方工业文明的负面影响——生态危机和探讨东方“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这两个层面上展开论述,最后集中于对作为天人合一生态艺术典范的中国古典园林的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先秦关于“言”、“意”看法有四种。有极端的“情欲信 ,辞欲巧”的信仰型语言观和“得意忘言”解构性言语观 ;有孔子的“辞达而已矣”的中庸性语言观和《易传》中的“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 ,因而“立象尽意”的重构性语言观。后两者对古典诗歌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立象尽意”的表达策略消解了诗歌艺术中的主客观对立的关系 ,使中国诗歌美学与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出发,以对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观的辨析、梳理、阐发落笔,进而在反思西方工业文明的负面影响———生态危机和探讨东方“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这两个层面上展开论述,最后集中于对作为天人合一生态艺术典范的中国古典园林的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观是儒家和道家学说共同的内在精神基础。《水浒传》深受“天人合一”观的影响 ,这是一个复杂的文化存在。作者在梁山英雄造反与招安问题上也一直存在着思想上的矛盾、冲突、困惑。小说展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纲常伦理秩序已成为“天道”而恒久不变 ,农民起义只能是纲纪失常时的权宜之计。“替天行道”虽说是梁山泊聚义的行动纲领 ,但恢复天道只有两种途径 :一是改朝换代 ;二是改良 ,包括接受招安。一种无奈的结局反映了强烈的文化冲突和内心矛盾  相似文献   

18.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核心所在,是中国古人处理天人关系的基本思路,其基本内涵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者对“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观、平等观、统筹观和发展观的多角度分析,旨在为我们解决当代生态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价值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医学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全球环境危机的到来,形成了平等、和谐、共生的全新生态伦理观。我国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的生态观,这与当代生态伦理观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古代医学正是在朴素的“天人合一”生态观的指引下,形成了“人体阴阳五行说”、“自然诊治”、“自然保健”等一系列具有现代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对人类健康及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崇德尊礼、贵中尚和”“重义轻利、诚信守诺”“形神相亲、表里俱济”的思想观念潜藏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意蕴。深入发掘传统体育文化和谐意蕴的潜在价值,努力做到古为今用,对夯实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引导人们形成身心和谐发展的整体健身观、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