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习内容】(1)八年级(上)第六单元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2)人教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年级(上)5册第2页田园情怀《归园田居四首》。【学习目标】多角度了解陶渊明,深层次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熟读五首《归园田居》,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学习过程】一、导入1.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优美的田园风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赵师秀)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孟浩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  相似文献   

2.
田园是一首诗,那里有“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的淳朴;水乡是一幅画,那里有“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宁静。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诗意田园,漫步梦里水乡,采撷美丽的影像,拥有更多的收获吧!  相似文献   

3.
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角斜。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鸦。这首七律,是老舍1945年底在四川北碚写的,是老舍用来结束其自传性散文《八方风雨》的一首诗作。《乡思》诗题直接道明诗歌的中心思想,即表达对故乡的思恋。首联以一问句开篇,诗人自问天地茫茫,何处能话桑麻。桑麻泛指农作物或农事,见于晋朝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但道  相似文献   

4.
张以新  马敏 《山东教育》2011,(10):26-28
【教材解读】"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是本组教材的主题。四篇主体课文《乡村人家》《古诗词三首》《牧场之国》《麦哨》和"阅读链接"中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运用不同的色调,展现了如诗如画的乡村田园风景,表达了作者对乡  相似文献   

5.
我国晋代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下文简称《归》)与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冬天之美》(下文简称《冬》)都是歌颂田园风光的美文。这两篇文章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下面从写景、抒情、言志三方面来对这两篇文章的异同作简要的分析。首先 ,这两篇文章都描绘了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自然风光以及惬意的田园生活 ,但侧重点不同 ,写法也不一样。《归》侧重于用丰富的细节来描写悠闲、舒适、兴趣盎然的田园生活 ,所写的农村风光及理想的田园生活为想象、虚构之笔。而《冬》则侧重于以写实的笔法运用多种手法展现了法国乡村冬天自然景物的美…  相似文献   

6.
寒秋读菊     
此诗对菊花只有曲笔展望,并未直接描写。前六句写故旧之交,有约必至。平平淡淡;绿树幽幽,青山依依,清淡幽静:主客欢饮,桑麻人话,场圃生情,性情活现。一派桃源风光。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  相似文献   

7.
【山水田园诗简介】神州山水佳天下,田园之乐也无穷。多少文人墨客把一生的情愫融入山水,把无尽的哀怨化为对田园的爱。一生尽游山水景,千言难诉桑麻情。隐名给了自己,绝唱给了诗坛。东晋陶渊明是是了田园诗的开山,南朝  相似文献   

8.
我国晋代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下文简称《归》)与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冬天之美》(下文简称《冬》)都是歌颂田园风光的美文。这两篇文章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下面从写景、抒情、言志三方面来对它们的异同作简要的分析。首先,这两篇文章都描绘了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自然风光以及惬意的田园生活,但侧重点不同,写法也不一样。《归》侧重于用丰富的细节来描写悠闲、舒适、生机盎然的田园生活,所写的乡村风光及理想的田园生活为想像、虚构之笔。而《冬》则侧重于以写实的笔法运用多种手法展现法国乡村冬天自然景物的美丽。…  相似文献   

9.
王少安 《人民教育》2012,(Z3):28-31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第六单元围绕"乡村田园"组织了四篇课文,其中精读两篇:《乡下人家》、《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略读两篇:《牧场之国》、《麦哨》。单元提示中讲到了本单元的要点: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  相似文献   

10.
法国女作家乔治·桑自从被介绍到国内以来,评论界大多将目光聚集在对她的空想社会主义小说和田园小说的探讨上,而对她早期的妇女问题小说关注较少。本文主要以乔治·桑的妇女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印第安娜》为文本视点,来探讨她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并揭示其在女性主义文学发展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都市生活给人的感觉似乎总是那样的喧闹、嘈杂、枯燥、无趣:每天都必须去赶潮流,去面对无数张冷漠的面孔,在污浊的空气中浑浑噩噩.这一切令人无时无刻都想回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那样宁静而美丽的田园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2.
"桑"在《诗经·国风》中反复出现,部分篇目中"桑"单指自然界的植物;也有一些具备了"意象"特征,暗含着主观的"意"和某些隐秘的意义,属于意象范畴。具体来讲,国风中的"桑"意象义涵有两层:一是象征义,具有象征性的"桑"意象储存并积淀了乡里之思、男女情爱等社会内容,其象征意义源于对社和社树的崇拜。二是引申义,国风部分篇目中"桑"意象逐渐专指男女情爱。综合而言,"桑"意象先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意象存在,在原始宗教意识的观照下形成,而不同于造景抒情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13.
《归去来兮辞》一文的创作完成标志着陶渊明归隐生活的真正确立。与之前几度退隐又几度入仕不同,在"彭泽辞令"之后,陶潜正式告别劳心役形的官场,归入心中期许已久、安闲静逸的田园。对"仕"与"隐"的困惑不定在此时完成了最终选择,潜心山川与躬耕陇亩成为陶渊明之后人生的全部要素。可以说,《归去来兮辞》既是陶渊明同仕宦生涯的断绝信,同时也是其归入田园人生的宣言书。正因如此,《归去来兮辞》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的隐逸精神。  相似文献   

14.
田园是一首诗,那里有“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的淳朴;水乡是一幅画,那里有“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宁静。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诗意田园,漫步梦里水乡,采撷美丽的影像,拥有更多的收获吧! 淡淡的朝阳刚把柳梢照亮,远处就传来一曲曲悠扬的歌。来,一起抑着微风,伫立溪边,欣赏这美妙的水乡晨色!  相似文献   

15.
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三类:1、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如《诗经·邶风·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子的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子的美丽活泼、伶俐俏皮靡不毕现。曹植《白马篇》塑造了一位忧国忘身、武力超群、英勇豪迈的“幽并游侠儿”的英雄形象。2、诗人自己的形象。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山村清幽生活的描写,我们窥见诗人闲适超逸的隐者形象。3、诗歌中所描绘的景与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怒涛扁舟等,都是诗歌的形象。杜牧《山行》中的山中景色,山路、白云、人家、红叶等,都构成了形象,且以经霜的枫叶最具神韵;马致…  相似文献   

16.
<正>桑"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卫风·氓》不少人第一次见桑葚可能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其实酸甜可口、代表美好的桑葚早已被写进《诗经》:与心上人浪漫地"相约桑中",用"其叶沃若"象征女子的青春美好,"食我桑黮,怀我好音"写吃了桑葚的猫头鹰声音变得好听……《诗经》里多达21首诗都提到了桑,但甜蜜的桑葚也会让人失去自我。婚后被抛弃的女子,发出"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的劝告——不要沉湎于感情而上当!敢爱敢恨的情感态度让人敬佩。  相似文献   

17.
意象是诗歌中描写的景、物、人等形象,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烟、枯藤老树之类,都是诗中的意象。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载体。如果想理解诗中蕴含的感情,参透诗歌的意境,就必须先把握意象。  相似文献   

18.
正《田园诗情》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文章,描绘了牧场之国——荷兰的田园风光。"田园"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而"诗情",则是它的灵魂。文章中,作者虽从不直接抒情,但在淡雅的文辞、舒缓的笔调中,无不流淌着浓郁的诗情画意。细读文章,我们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品味到荷兰田园的那一番诗情。  相似文献   

19.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他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唐诗史上大师的地位。历来对王维诗歌的研究多倾向于对其山水田园诗的阐释,文章从王维诗歌整体创作上探寻其对"诗骚"传统的接受,阐述王维诗歌创作"雅"出于《诗》,"丽"出于《骚》,即对"诗骚"传统的接受。  相似文献   

20.
画家的一生     
这是关于田园——一位出生于70年代的著名画家的人生故事。公元1989年田园生性热爱大自然,擅长描绘大自然的美。17岁这一年,他在全国绘画大赛上以一幅《田园》一举夺魁,在美术界奠定了山水画家的重要地位。《田园》简介:一块风水宝地——背山面水的一块翠绿的土地。山是青的,云雾缭绕,树林深处正有一群嬉戏的白鸟;水是绿的.倒映着青青的山和安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