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否定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因为外国学生使用这些否定副词出错的例子有很多。本文对比分析否定副词"不"与"没(有)"的语义表达功能,比较"不"和"没"在用法上的区别,研究外国学生言语中常见否定副词应用问题,解析这两个否定副词的否定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在词义、语法结构(特别是"太/很+形"的重叠式结构)和语义功能上进行比较,揭示副词"太"和"很"用法上的不同,突出"太"的一些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副词"总归"源于古代汉语动词性的状中式偏正短语,由最初表示"全部归结于"演变为表"最终义"的时间副词,其后进一步发展出表"对已知事实价值和特点的主观评价"的语气副词的用法。关于副词"总归"的演化过程及其功能演变,目前我们还未见具体的论述。本文拟从历时的角度厘清副词"总归"的形成过程,探讨其演变的动因、机制与特点。  相似文献   

4.
程度副词“很”是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时使用频率较高一个词,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类偏误。首先对简要阐述程度副词“很”的本体用法,然后归纳维吾尔族学生汉语程度副词“很”习得的偏误类型,并从用法上分析偏误,得出偏误原因,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疑问副词"复"是来源于表"又、更、再"义的频率副词"复",这是符合类化机制的。疑问句语境是频率副词"复"虚化为疑问副词的句法环境。疑问副词"复"开始表示询问语气,后来主观性增强,具有了反诘语气。由于语言的"择一原则"和优胜劣汰机制等原因,在竞争中"复"的疑问或反诘用法处于劣势,并逐步被"又、还"所取代。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归纳出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基本义和派生义的基础上,从不同的侧面对副词“才”及其相关副词“就、刚、再、只、方才、不过”等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通过比较和分析,进一步深化了对“才”的意义和用法、个性特征和逻辑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归纳出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基本义和派生义的基础上,从不同的侧面对副词“才”及其相关副词“就、刚、再、只、方才、不过”等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通过比较和分析,进一步深化了对“才”的意义和用法、个性特征和逻辑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文章专门谈论"甚"的用法,之后有不少文章加以探讨,形成两种绝然不同的说法。《吕氏春秋》中用在状语位置上的"甚"字共69例,占"甚"字总量的63%。它们都直接放在形容词、动词之前,做句子的状语,表示"很、非常"的意思。""甚"在《吕氏春秋》中是程度副词,在先秦汉语中已是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9.
"每每"是现代汉语中经常用到的副词,常用于书面语。我们认为"每每"有两种用法,既可作为表时副词"每每1",表示"每当"、"每次",又可作为表频副词"每每2",相当于"常常"、"往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金瓶梅》中程度副词"略"进行穷尽式的考察,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对其用法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以勾勒出程度副词"略"在《金瓶梅》中以及近代汉语末期所呈现的发展概貌,从而为汉语史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观点和材料。  相似文献   

11.
副词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的,它们意义空灵,义项复杂,且使用频率很高,对二语习得者来说要准确掌握、灵活运用副词是一件难事,尤其是对近义副词的甄别和辨析。"又"和"再"是现代汉语中一对常见且使用频繁的近义副词,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本文试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又"和"再"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它们的具体用法,也有助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对它们的掌握和学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不同的汉语学习对象的汉字习得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对外汉字教学的独特性以及外国学生在汉字习得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并根据外国学生汉字习得规律提出进一步提高对外汉字教学效果的建议及意见。  相似文献   

13.
到目前为止,我们初中英语中已经学习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副词,其用法大多要求学生掌握。其中还有一些属同根词,很容易混淆,学生必须依据其用法之不同辨别运用。在此,将形容词、副词用法比较小结如下: 一、形容词、副词都起修饰作用,但其修饰的对象不同。形容词修饰名词、代词。作定语;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及副词,作状语。其次,形容词在句中位于所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前面,而副词修饰动词时位于动词后面。修饰形容词或副词则一般置于被修饰词前面。例如:  相似文献   

14.
冯丽娜 《文教资料》2010,(18):128-130
时间副词"曾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经"的句法位置的改变,造成词义泛化和抽象化,最终使"曾经"在状语位置固定下来。又由于"重新分析"的作用,使得"曾经"的副词化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静宁方言中"很"的使用情况和性质的简要分析考究,认为"很"在静宁方言中既可以用为表程度和范围的副词,又可以用为形容词,并且这两种用法是在汉语发展史上不同阶段产生后交汇并行使用的。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英语专业二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词汇测试问卷考查输入频率是否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副词习得有影响。数据结果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输入频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副词的词形词意习得有影响。副词出现的频率越高,被测者的成绩也越高。(2)输入频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副词的语义搭配习得没有影响。(3)在副词的句法位置习得层面,输入频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B(主语后谓语前)位置的习得有影响,对其他位置的习得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其实"最早出现是作为一个短语,由于语义的泛化而由短语到实词,由实词到评注性副词。文章认为,"其实"副词化是在元代才形成的,是在主观化机制的作用下虚化的结果。"其实"副词用法形成以后,旧用法仍然存在,新旧并存。  相似文献   

18.
居延汉简频率副词共有7个,全部承袭先秦汉语而来,表示未然和已然的重复虽有分工,但交叉用法较多;其用法与其他同期文献中的频率副词相同,除"又"用法灵活,与甲骨文、金文中的并列连词有比较明显的不同外,其他各词的用法普通.  相似文献   

19.
"永远"一词最初在句法中多充当谓语、定语,还可以充当宾语,其充当状语的用法较为少见,"永远"应为形容词。句法位置的作用促使"永远"作状语的用法成为高频用法,"永远"引申为副词。由形容词引申为副词的过程也符合语法化理论的单向性原则。在共识层面,"永远"一词兼属于形容词和副词,两者的语法意义有一定的联系,"永远"是一个兼类词。  相似文献   

20.
慈溪话中的"勿"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慈溪话否定副词的用法。考察以慈溪话中否定词"勿"的语义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勿结构""勿字句"以及与"勿"有关的合音合义词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