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同五 《安康学院学报》2003,15(1):13-15,39
清朝末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政治改革中,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在经济改革中,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教育改革中,废除科举,办新式。这些改革促进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其资本主义性质十分突出,使中国有了现代国家的雏形。  相似文献   

2.
第一。从改革发展具体进程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改革已经结束了初创的阶段。而进入到一个依靠社会公正的规则进行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的新阶段。在中国的现阶段,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如果说改革的初期是以“破除旧体制”为主的话,那么,现在的改革则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如果说中国改革初期得益于某种意义上的“无序”的话,那么,中国现阶段的改革离不开“有序”;如果说改革的初期是以“启动”为主的话,那么,现在的改革则是以“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为主。中国现阶段的初次分配领域和再分配领域之所以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便是在这些领域中缺乏必需的社会公正规则。有鉴于此,在改革的现阶段,必须将社会公正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俄罗斯最近十多年的改革不仅是经济和政治的改革,更是社会观念、心态的一场改革。改革中人们社会心态有明显的变化:单一的价值取向被多元的价值观所取代,人们的宽容程度增加。本文就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在改革过程中社会心理等一些方面作了综述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中国史学是在不断改革中向前发展的。随着中国社会改革浪潮的到来,现实生活的巨变,向中国史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史学界在“史学危机”的压力下,通过史学自身的反思,寻求史学摆脱困境的途径,从而提出了许多史学改革的设想,成为新时期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史学改革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观包括: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要求;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即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6.
改革,包古广泛的社会内容。凡改变旧事物、旧制度,以及人类社会中一切革故鼎新之举,都可称为改革。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革故鼎新的过程。在中国原始社会,原始先民就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诸方面进行过许多改革。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按照本阶级的意志,进行了各种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7.
站在新世纪的潮头,放眼神州大地,改革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旋律之一。作为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新一轮课改,虽然才刚刚破题,但它给中国的义务教育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的几个阶段王希俊(中南工业大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伟大的变革。十几年来的改革和开放,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有目共睹,然而道路却不是平坦的。在这种充满生机而又一路艰辛、坎坷、复杂的改革背景之下,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中国政府治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进入新时期,中国面临着新环境。政府和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随之发生变化,进而中国政府治理模式需要创新。改革至今,中国管理型政府治理模式已经面临着新的社会环境。首先,改革以来社会失衡、社会断裂日益严重;其次,社会进步促使价值理念多元化,需求多样化;最后,社会发展促使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和社区力量不断增加。新问题、新需求和新力量促使管理型政府向管理合作型政府转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与20世纪中国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实践,直接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学说,坚定了中国人民对历史前途的信念,引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理论,深化了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探索走向胜利的道路。列宁、毛泽东成功运用这一理论,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了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恢复实事求是的路线,首先在农村进行改革,又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改革;注意改革的复杂性、不平衡性,不断前进。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理论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邓小平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教育改革进程浅析魏志春七十年代末,我国农村开始推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全面改革。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的农村教育,在80年代初,也开始了以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为先导。继而发展为以地...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经济上的若干发展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中国社会为研究背景,从经济的视角考察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回顾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扩张与合并的历程及其在全球维度下产生的影响,集中探讨了人力资源要素在大学发展过程中扮的潜在角色。文章最后提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全球化与民族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封建历史上的一些改革者,都是为了社会的安定和繁荣而进行改革的。虽其爱国含意和内容是从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出发,但在当时可称之为有作为的政治家,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近代中国代之而起的认识西方,学习西方,主张改革的开放思想。这些成了近代中国强国的必由之路,是爱国主义的时代强音。每一个改革者,首先应当是一个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人。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发展与历史上任何时代的改革都有着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的不期而遇,引发了种种社会问题与社会冲突,并滋生社会风险。为了把社会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确保改革的社会成本与代价不超出社会的承受能力,维护社会的相对稳定,有必要建立社会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考改革反思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认为,应当站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上重新反思高考改革的去向,对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理性、客观、建设性的判断与选择。因此,必须通过不断的反思推进高考改革;坚持借鉴国外的经验,研究中国高考改革的特殊性;重视制度建设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和实行受制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生态环境,这种独特的社会生态环境影响和“规定”着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和逻辑,制约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和策略的制定,并且它本身又是不断地变化发展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其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相适应和协调,实行坚持与发展、改革与稳定、克服与发扬相统一的方针,以实现其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无论从家庭教育的社会作用还是目前的社会现状分析,中国家庭教育的改革都十分必要,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走中国家庭教育改革之路,并努力提高家长素质。  相似文献   

18.
无论从家庭教育的社会作用还是目前的社会现状分析,中国家族教育的改革都十分必要,要肾“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走中国家庭教育改革之路,并努力提高家长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抚救民放危亡、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在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西学观、教育观、国家观以及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和全面进步,从而主导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