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出版社编辑行为特殊性探究秦振华高校出版社是大学中学术性较强的事业单位,这是它有别于社会出版社的本质所在。编辑是出版社的龙头,研究探讨大学出版社编辑行为的特点与规律性,对于办好大学出版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探讨大学出版社编辑在选题、组稿、经营和自...  相似文献   

2.
青年编辑是出版社的新生力量,是出版社参与竞争的主力军。青年编辑队伍的状况是出版社素质的风雨表,是出版社出精品、出效益、出人才的主要标尺。当前,整个教育出版界青年编辑的  相似文献   

3.
在出版社的生产诸要素中,毫无疑问,编辑是第一推动力.编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出版社图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出版社市场竞争能力的高低,提高编辑的业务素质,无疑是出版社提升竞争力的最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出版社青年编辑自我健康意识的■田红塑造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编辑。提高编辑素质,培养编辑人才,是跨世纪出版战略的重中之重。青年编辑作为出版社的新生力量和参与出版社竞争的主力军,还必须加强青年编辑自我健康意识的塑造。塑造健康的编辑工作意识,需要增强以下九...  相似文献   

5.
编辑是出版社人员构成的主体,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基础和核心。重视编辑岗位,重视编辑人员的培养,始终是出版社的大事。因此,要保持一支高素质、能战斗的编辑队伍,在发挥老编辑、骨干编辑作用的同时,不能不重视新编辑、青年编辑的培养和训练。出版社不能出现编辑“断档”,否则就会形成图书出版的“低潮”,甚至导致出版社败落。而在人员更替的时候,则必须加强对新进人员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在我国老牌出版社内部,有着培训新编辑的优良传统和许多行之有效的严格的成套的培训方法。正是靠着这种传统  相似文献   

6.
出版社是知识密集型企业,人才问题始终是出版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议题。随着我国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编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人才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能适应时代要求的编辑人才呢?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是建立编辑人才职业教育体系。我们认为,建立编辑职业教育体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在出版社建立良好的编辑人才培养机制。忽视在出版社建立编辑人才培养机制是我们在编辑人才培养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一、建立出版社编辑人才培养机制的必然性建立出版社编辑人才培养机制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人类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  相似文献   

7.
编辑市场意识的培育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的市场意识已是编辑生产力和编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出版社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提高编辑的市场意识,日益成为众多出版社领导高度关注的问题,成为每个编辑经常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出版社领导和编辑都要下工夫精心培育市场意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出版业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原因很多,除出版界的努力外,学者文人的积极参与也是重要因素.他们或者创办出版社,如李公朴的北门出版社,以及和黄洛峰、艾思奇等创办的读书出版社,陶行知的大孚出版公司,老舍和赵家壁的晨光出版公司,还有鲁迅自办的几家出版社等等;或者在出版社任编辑,如巴金、陆蠡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郭沫若任泰东图书局编辑,闻一多、楚图南、潘光旦等任北门出版社编辑,商务印书馆旗下担任编辑的学者文人更是众多;或者  相似文献   

9.
最近,由于出版社编辑室的分工,一位编辑朋友被分配做文案编辑,心中很是难过和不平. 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各大出版社出现了两种编辑类型:策划编辑和文案编辑.时至今日,前者在出版社如日中天,而后者默默无闻,处边缘化的状态.特别是近年,社会上出现了专事文案编辑工作的编务公司,文案编辑在出版社似乎变得可有可无了.于是,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投身出版界的时候,首选策划编辑,而不愿意担任文案编辑.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新旧体制转轨期间,出版社面临许多严峻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国家有关政策的调整外,就出版社本身而言,关键在于改善出版社内部机制,当务之急是要以现代观念为指导,置编辑于出版社工作的中心,强化编辑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激发编辑的括力,进而带动出版社其他各项工作。 (一) 科学地界定编辑的职责范围,是确定编辑在出版社中心地位及主导作用的前提。编辑工作的性质及社会意义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首先,正是编辑把分散形态的社会文化信息集中起来,经过选择、加工,使其具有更完美的内容和形式,再通过社会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1.
选题设计,是编辑同行们永久的话题,实践中的丰富创造将不断推动研究的深入。本文提出“选题总构想”的概念,并阐述编辑室或编辑个人如何在选题总构想的统率之下搞好编辑室和编辑个人的选题设计。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出版社是有专业分工的。但是,任何一家出版社在专业分工的范围内出书,仍然是有选择、有侧重的。出版社领导和编辑队伍的素质,出版社所在地的文化发达程度,出版社的地理位置,出版社的作者层次和作者的地理分布,许多条件影响着出版社出书侧重点的选择与确定。但是,最重要的条件是出版社领导和编辑队伍的素质。一家有着高素质、高追求的出版社,是有“选题总构想”的。这个总构想,指导着出版社所有工作的运行。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字化时代,出版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编辑人才是出版社的灵魂和核心,是出版社的排头兵,在出版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整个出版行业的发展起到引领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培养新型编辑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分析新型编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其次分析新型编辑人才的要求,最后给出新型编辑人才培养的策略,以便为其他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学出版社编辑的读者服务意识王昶编辑的服务意识应体现在为作者服务和为读者服务两个方面。大学出版社编辑的读者服务意识则集中体现在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是大学出版社编辑人员读者服务意识的基本点和出发点。大学出版社的读者群主要是高...  相似文献   

14.
贾曼 《编辑之友》2011,(6):28-30
编辑部和发行部是出版社两个至关重要的部门,对出版社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理顺编辑人与发行人的角色定位,是出版社正常运行、发展壮大的关键。一在计划经济时代,编辑人和发行人的角色定位计划经济时代,出版是垄断领域,出版社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脱节的,出版可以不考虑市场。编辑工作作为  相似文献   

15.
现在出版界喊得最响的就是出版创名牌,也就是创出版社的品牌,其实,大家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编辑的品牌问题。一个出版社要想创名牌,必须有一大批优秀图书,而优秀图书是要靠优秀编辑策划、编辑、出版的。编辑品牌的建设和出版社品牌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没有编辑的品牌,一个出版社可能一时偶然能出版几本好书,但不会形成好书的连续性出版,出版社也就难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等之所以成为名牌出版社,就是有那么一批专家级的编辑在做编辑工作。编辑首先要给自己一个科学的专业定位…  相似文献   

16.
一、编辑专业化分工的好处对于图书编辑,专业化分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领域的专业化,一是环节专业化,即策划编辑和加工编辑分开。领域专业化有利于出版社优化上游资源,避免编辑追逐热点选题,造成选题低水平重复、低层次竞争,避免资源的浪费。策划编辑和加工编辑分开的好处在于能有效地提高选题策划水平,加强图书的宣传与营销;因为将书稿质量控制关口前移,因而有利于提高图书的质量,有利于编辑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二、几种专业化分工模式的分析、比较我们对一些中央部属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和一些教育出版社作过调研,出版社专业化分工大体有…  相似文献   

17.
企业是靠利润说话的,出版社的发展也不例外,其利润是出版、编辑、发行,财务等部门共同完成的。有不少出版社将利润指标落实到编辑个人或细辑室,年终进行结算,客观上刺激了编辑的工作积极性。在出版社,利润成为考核编辑工作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一出版社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型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提出的: 第一,实际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出版业的迅速发展,新成立了一大批出版社。这些出版社的管理干部和编辑大部分是从其他岗位上转过来的,他们对出版社的经营管理和怎样组织书稿尚缺乏经验。而一些老的出版社,尽管那里有经验丰富的管理干部,有从事多年编辑工作的老编辑,但从根本上说这些出版社仍然是旧  相似文献   

19.
对优秀编辑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经验丰富的人才流失速度加快等,凸显出当前出版社编辑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其外因是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人才需求缺口巨大,挖走了出版社的优秀编辑人才;内因是出版行业机制变革滞后,编辑发展空间狭窄,对编辑人才吸引力不足。因此,需要革新人才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而解决出版社面临的编辑人才困局。  相似文献   

20.
编辑的战略转型,往往是与出版社的战略转型同时进行的。这其中就有这么一个问题,即编辑的战略转型要服从于出版社的战略转型,而出版社的战略转型则要服务于编辑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