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广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笔者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对邓先生的为人与学识崇敬有加,只恨无缘忝列门墙。大学毕业后留在北大工作,有幸经常聆听邓先生的教诲,受益良多。我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想把邓先生的学术道路,他所经历的学界风云,形诸文字,给我们的学术史留下一份资料。但邓先生对为他写回忆录或传记文章的采访者,一概“六亲不认”,视之为“不受欢迎的人”,因此不敢贸然打扰。最近,高校古籍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典籍与文化》杂志,设置  相似文献   

2.
我是怎样成为王栻先生的研究生的王栻先生是南京大学历史系老教授,著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中国研究严复第一人。在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他在南京大学历史系招收了三届硕士研究生,共五人。我是他的第三届招收的研究生,是1980年春考的,1980年9月1日进校。那届王栻先生只招收了我一个研究生,南京大学历史系全系也只招收了三个人,另两个是中国古代史的。  相似文献   

3.
读了《美国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简况》(载《出版工作》一九七九年第九期)一文,知道美国学者对明清档案和民国档案很关心。这使我想起我省一位历史研究工作者的意见。今年四月间,看望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一位历史研究工作者,他深有感慨地说:我们研究近现代史,却看不到档案材料。有些几十年前的历史材料,还向我们保密。不让有价值的材料见诸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7月3日,我情同手足的师弟施宣圆与世长辞了。消息传来,熟知他的同学、老师、朋友无不感到震惊和悲痛。7月9日,我们1960级在沪的复旦历史系老同学20多人含泪参加了告别仪式。他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心绪难平,清晰地勾起我对件件往事的回忆。高级"裁剪师"我和施宣圆都有喜欢写作、关注学术的爱好。但在"文革"中我俩成为遭受迫害的难兄难弟。1967年他被单位派往《文汇报》北京办事处(简称"北办")工作。1968  相似文献   

5.
或许是命中注定与档案工作有缘。20年多前我在四川大学历史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中国近现代军阀史中的西南军阀史。军阀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产物,有着其深刻地时代背景和社会因素。研究历史,除了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备正确的社会历史观,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丰富的历史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条分缕析,努力客观真实地分析判断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6.
近日,印度Maharaja Sayajirao大学的历史档案馆正式开放。该档案馆保存了大量展现中世纪古吉拉特邦商业和社会活动发展的手稿。该校历史系利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对这批珍贵档案进行了分类、整理以及数字化的工作。自1949年成立以来,该校历史系就一直专注于印度中  相似文献   

7.
1999的《档案》第3期刊载的邓绍兴教授《中国没有档案鉴定理论吗?》一文,再一次论述了他一贯坚持的中国档案鉴定的理论,并婉转地批评了中国没有档案鉴定理论的说法。1998年,笔者率尔操觚,也在《档案》上两谈鉴定理论问题,并直言不讳中国还没有档案鉴定理论。客观地说,邓先生的文章主要在正面立论,不是专门针对我而发的,但批评我的意见的观点却是十分明显的。学术研究和讨论的动力,与其说主要来自帮助和鼓励,毋宁说主要来自批评和商榷。直面邓先生的批评,让人心热,促人开智,获益多多。中国的档案鉴定理论,早在五六十…  相似文献   

8.
四、清华大学历史系不甘落后出手抢救1929年8月,蒋廷黻成为清华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并担任系主任之职。蒋氏不仅将他新的史学理念带入清华,而且乘罗家伦校长高度治理整顿清华的东风,将历史学系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尤其是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9.
正写论文我们金兰后栋有个邻居姓胡,他的女儿念东吴历史系,那女儿为了毕业论文,烦恼得茶饭不思,最后实在不行了,就跑来找我诉苦:"张妈妈,为了毕业我得写论文。但历史那么长,真不知道该从哪头切入。"她来找我,其实也就是打大师的主意,她知道我和大师关系好。"我去找大师,叫他帮你写。"我接过她带来的几张资料,"反正他整天关在门内,也不知道在干吗。"  相似文献   

10.
周一良八岁入塾,习经、史、子、集,后学日文、英文。1930年入北平燕京大学国文专修科,1931年入北平辅仁大学历史系。1932年转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35年毕业后入燕京大学研究院,研究历史学。  相似文献   

11.
编辑史学的独特耕耘──李明山著《中国近代编辑家评传》读后感言李频回想起来,第一次听说他研究中国近代编辑史是在1987年,我正在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攻读编辑学硕士学位,李明山由学校历史系调入学报。导师有一次跟我说,他大学毕业后留校编过好几年河南省地方志,...  相似文献   

12.
刘宜庆 《出版参考》2011,(12):40-41
周一良八岁入塾,习经、史、子、集,后学日文、英文。1930年入北平燕京大学国文专修科,1931年入北平辅仁大学历史系。1932年转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35年毕业后入燕京大学研究院,研究历史学。  相似文献   

13.
1992年7月.我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进入上海市档案馆工作。今天如果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上海档案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我的个人经历,做一个回顾的话,我只能惭愧地说,我参加工作的时候,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已经近半,我未能追随前辈们在“沉舟侧畔千帆过,  相似文献   

14.
今天是已故老友、原山东大学历史系主任王仲荦教授逝世十周年的日子,仲荦生前友好和他的高足在此聚会,共同缅怀他,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仲荦原名牛,字仲荦,后改名元崇,以字行。仲荦生前,我一直称他为牛兄。今天他虽然离开我们已有十年,但我将永远仍以牛兄称呼他。十年前,牛兄因突发心肌梗塞不幸逝世,当时我正在杭州参加章太炎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纪念会。遽闻恶耗,悲恸无已。十年  相似文献   

15.
我的办公桌     
《兰台世界》2014,(Z4):33-34
<正>经过四年的寒窗苦读,1982年我终于大学毕业,分配到辽宁省档案局。我能分到档案局,还有个插曲。大三的时候辽宁大学与辽宁省档案局签约开设了我省的首个档案专业班,是从历史专业中选出38名学生改学档案专业组成的。这是我省自己培养的首届大学本科档案专业毕业生。毕业时历史系从中选三人留校任教,为补足双方当时签约人数,就又从历史专业毕业生中选出3人,我就是其中之一,因而有幸进入"统分",被分配到省档案局。不然像我这样的条件——从工作单位考入大学、  相似文献   

16.
朋友中有一个来自西安的邓先生。他说一个中国学生在欧洲某个国家留学,有一天新来的教授扫视过教室里的各国留学生,独独对他进行了一系列有关中国人的盘  相似文献   

17.
在走向人生第四十个年头的时候,编辑王建辉对自己的生命历程作了一次仰观与俯视相结合的探求。王建辉是湖南武冈人,1957年出生,1982年从武汉大学历史系毕业,分配到湖北人民出版社,一直从事文史类图书编辑工作,曾任文史编辑室主任、文史书籍编辑部副主任、主任,现任副总编辑。十多年来,他走过的每一步都在仰观历史,俯视现实。所谓仰观,指的是在进入出版之初,王建辉即头脑清醒地分析了他所面对的现实,进而向出版的历史寻求自己的路径。80年代初,出版队伍的发展相对较慢,编辑人才的养成基本上还是师傅带徒弟的小手工作坊模式。就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初,正是中国大陆的困难时期,机关和学校都在精减机构,压缩编制,我从吉林师大历史系"借调"到校图书馆,年轻人中,传说着一个叫金恩辉的刚从北大毕业分到省图书馆的新闻人物.我因"借调"关系,估计在图书馆呆不长,故未引起太大的注意,直到1975年,全国普查善本书,他来我所在的师大图书馆古书库,是他主动找我,我感到十分被动.1985年,我参加编写《吉林方志大全》一书,才和他频繁接触,对他开始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9.
张鑫昌教授1940年生于云南省宣威县 ,1963年从云南大学历史系毕业 ,分配至省级机关工作 ,1978年由云南省外贸局调云南大学任教 ,先后任历史系副系主任、档案系主任及人文学院院长。从政、经商、任教 ,张鑫昌教授经历了一次次人生的重要跨越 ,而20多年的教学生涯则更是为其多彩的人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此期间 ,他带领创建了云南大学档案学系 ,并使其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他被遴选为硕士、博士生导师 ,为本专科、研究生、博士生开出了大量的课程 ,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人才 ;他以自己孜孜不倦的追求 ,在民族史学、民族档案学等领域取得…  相似文献   

20.
198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之后,我留校担任了该系辅导员和团总支书记。1986年因创办档案学专业需要,由政工干部转为专职教师,并到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进修一年。1987年下半年即从事档案学本科专业教学工作。1994年11月担任博学院副院长,主管行政和成人教育。2001年6月随档案学专业并入信息管理系(原图书情报学系),担任副主任,主管教学和成人教育,兼管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