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中西宗教思想比较研究中的一部分。文章分别介绍了儒家、道家、道教、佛教和基督教对人性的认识,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论中西方宗教的本质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中西宗教思想比较研究的结论部分。文章认为中国宗教是人本宗教,西方宗教是神学宗教。文章从中西宗教的理论体系、神学论证方式、僧侣集团的职能、信徒的态度四个方面说明中国的儒释道是以人为中心构建的宗教体系,基督教是以神为中心构建的宗教体系。宗教思想上的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西方社会的特性和历史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新兴宗教是当代社会宗教领域内的新现象,它与传统宗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主要反映了当代世界急剧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是现代人荒芜情感世界的表达。从宗教社会学方面考察,新兴宗教在组织类型上属于分裂"教派"或"膜拜教团"两类。在发展趋向上,新兴宗教通过适当调整,应当能够融入社会主流文化,成为现代人的"情感黏合剂",但也不排除部分极端派别沦为"邪教"、危害社会的可能性。对新兴宗教应采取理性的认识态度,积极引导并规范其行为,同时对危害人类安全的"邪教"进行防范和打击。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中西宗教思想比较研究的一部分。文章分析了儒家、道家、道教、佛教和基督教对肉体与灵魂问题的认识,并对它们之间的异同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岭南俗信是一种独具特性的民间文化,它与道教存有亲缘关系,其俗性率朴、巫俗庞杂契合道教的文化精神,其图腾崇拜、神仙信仰与道教信仰一致,有利道教的南传发展。汉晋时期,岭南成为中国道教的重镇,亲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地方社会新兴宗教扎根于民间,理性化程度低,一旦产生会顺着文化网络迅速传播,且有组织性、隐蔽性强的特点,可能会对地方社会安全构成威胁。只有理清新兴宗教产生及发展的原因,并依据其特点进行管理,才能消除其隐患,并使其转化为稳定社会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九华山儒释道三教宗教文化的梳理分析,论述了作为主体的九华山佛教文化如何融通儒、道文化,从而形成九华山三教融通的特色宗教文化,并将其主要文化特色概括为:三教融通的宽容态度;三教融通的世俗性格;三教融通的地藏精神。  相似文献   

8.
宗教的诠释:安多区域文化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多藏区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民族、藏文化为主体文化的多民族聚集,多元文化共存,多种宗教信仰共生的"众神狂欢之地"。各种宗教通过与世俗、社区权利的交换和结合,规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与文化传承,致使该区域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表明,宗教在安多区域文化中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并通过门宦制、经堂教育、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等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三教论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渊源有自,自成一脉。它由学术而政治,由政治而戏曲,是政教文化因素与戏曲因素有机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系列重大问题。其突出的本质特征在于:不是否定发展,而是强调必须发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拜上帝教吸收了中国民间宗教的某些因素,两者在人伦一血亲关系、封建等级色彩、迷信色彩、宗教仪式、利用劫变观念发展信徒、对“天”的崇拜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共性。两者都是封建宗法的产物,并受到特殊历史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室内设计艺术之所以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和含蓄的意境,原因在于中国建筑美学思想的丰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各教派的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对中国室内设计的风格及中国室内设计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赵琼 《培训与研究》2007,24(6):51-53
近年来,由于农村地区宗教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权威,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所以,必须谨慎地处理农村地区的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农村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是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抄本《钵中莲》是一部民间宗教剧。剧名本身就极富有宗教意味:钵,为僧人食具;莲,莲花,西方极乐世界的宝花。钵中莲花开,意味着僧人得道成阿罗汉。剧作本身生动地反映了万历时期民间宗教思想:既融合了弥陀净土思想、禅宗思想与白莲教、罗教教义,又杂糅了释教和儒教的因果报应思想。  相似文献   

15.
宗教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宗教文化渗透进了人类文化的种种领域;宗教获得这种力量的原因在于宗教解决了人对终极问题的关注.人的定义是个众说纷云的话题,本文以宗教与人的终极关注问题为视角点,给出了一种关于人的新的定义.  相似文献   

16.
西湖白蛇原是明代民间传言,源自古代中国一种普遍的迷信,即蛇能幻化为人作祟于人,后经道、佛、儒三教演绎,成为以拯救、超度为主题的宗教伦理劝世文学。今人推陈出新,赋以其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的反封建主题.则是现代观念的演绎,与古代民间白蛇传说大异其趣。现代艺术演绎不一定忠实古代民间传说原型,但两者之间有明显的不同,不应该混为一谈,否则就是一种观念上的误导。而这种以今律古、以今释古的误导,在古代民间传说的现代演绎与古典文学的现代阐释中,比比皆是,导致现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极大的误解。  相似文献   

17.
林黛玉是儒释道三教内质性因素交织杂糅的综合化身,拟以“三教合一”称之。她的儒教徒特质体现在其忠孝信仰,受儒教教化而体现出的仁、礼等习惯性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以及通过省身洁己以践圣贤之道;她的佛性体现在其出世思想,人生如梦的佛家语调,以及对彻底解脱的通透阐释;她的道教渊源体现在其为天上绛珠仙子谪凡还泪的身世传奇,以及自由适性、清静崇仙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郭金秀 《培训与研究》2009,26(10):45-46,82
自人类文化生成以来,死亡概念的形成与确立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迷思,千百年来,各种宗教都对死亡做出了解释,试图安抚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发展模式的差异,宗教在中西方死亡文化中的影响及其表现呈现出极大的不同,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死亡仪式——葬礼上。本文以丧葬礼仪为切入视角分析了中西方死亡文化中的宗教影响、其不同表现以及造成该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散文文体的本质属性到底是什么?困惑了无数研究散文的人。对于范围广阔、创作自由的散文文体不宜也难以给以一准确的定义,应于广泛阅读中外优秀散文的经验感受中体会归纳散文的特质,并从其与成熟文体如诗歌、小说、戏剧等的区别中寻找散文的理论生长点。文章即循此思路,试图总结、归纳、提炼、深化"真我""语言""情思"等散文文体的本质性特征,进行梳理与思辨。思考散文文体的本质属性不仅有利于散文研究的深入,亦有利于庸俗随意散文创作的良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者对"职业教育本质是什么"提出了诸多不同的观点,但这些不同的观点却有着三个共同的假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三个假设是有待商榷的。因此,为了推动职业教育本质研究,就需要对这三个假设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