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龙美洋员名目I 英2及鲁【E.C.Tregillt。s 头等总巡【光绪六年0【:z 阿唐生H.、t.八d。。sen 三等验货’光络二十年lz 美8柯 冶I人.乙.K。h吵t 头等铃字于;光绪二-卜一年D【英(薄 特M’.J.Pott。r 头等铃了手 I光绪二l-四411 瑞典【伦 伯E。\1.l。。。dberg。二斜?Y手l光绪二十四年【S 美 R 杜理华 F.J.D。rivag,【二等今并手【光绪二十七年03 葡】巴兰叨J.S.T.Brandsol t等铃字手I光绪二十年II 英L$特南].人.久d;。ams二等铃字手1光绪二十七年0I 英 7 巴 利 W.H.Barley 二等铃宇丰 1光绪二十六年II 美 2 讥尔生 IA.D.Ne…  相似文献   

2.
《兰台世界》2015,(Z3):133-134
<正>一、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辽宁海关的渗透光绪三十一年(1905),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战胜沙俄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规定清政府将奉天府(沈阳)等地自行开埠。由于辽宁地区进口货物大多在大连、营口等沿海口岸完成基本的通关手续。大连海关为大连日本租借地海关,隶属于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根据清政府与日本政府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签订的《关于设置大连海关及汽船内  相似文献   

3.
光绪末期海口贩运华工出洋若干史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十多年前,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下旬的一天,广东省琼海关代理税务司葛麟瑞(C.Kliene丹麦人),随同英、德两国驻海口领事和清方洋务委员董某,在德商“森宝”洋行见到刚从文岛归来的华工,询问了有关情况,并记了如下笔录: “该岛所有之公司,均系洋人所设。工作分为两项,一系开锡矿,一系种胡椒。开矿工  相似文献   

4.
开平煤矿被英商骗占及收回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绪元年(1875),清政府为了解决北洋海军用煤问题,决定筹集100多万两白银开设官督商办的开平煤矿。光绪七年该矿开始出煤,至光绪十五年产煤达24.7万吨,为清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成为当时著名大矿。这样一个重要企业,势必引起外国侵略者的觊觎,成为他们攫取的重要目标。光绪二十六年(1900),中国北方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引起帝国主义者的干涉。八国联军攻占了天津、北京一带,地处唐山的开平煤矿被俄军占领。开平煤矿督办张翼(号燕谋)避难到天津英租界,不久因通义和团嫌疑被英军逮捕。当时张翼的好朋友,任天津海关道税务司的德人德璀琳闻讯亟力为张辩白,使张得以获释。张翼考虑到煤矿现  相似文献   

5.
《云南档案》1998,(Z1):27
为严饬遵办事.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初三日准署布政司陈移开:案查滇省各属积谷,前奉部议,饬将每年实捐钱若干、买谷若干,分晰开单报部查核,并将所定年限一并报部.等因在案.  相似文献   

6.
<正>一、横滨正金银行在东北的扩张横滨正金银行由日本中村道太郎发起,创办于光绪六年(1880),总行设在日本横滨。光绪二十年(1894)后,随着与中国的贸易增多,特别是在营口已形成满洲贸易总汇的条件,因此横滨正金银行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决定在营口设立支店。这标志着日本金融势力开始侵入辽宁及整个东北地区。光绪二十六年(1900),横滨正金银行营口支店正式开业,总辖东北地区所属各支店和出张所。当时,日本人称牛庄支店,  相似文献   

7.
光绪十六年海口罢市及其贸易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0年,在广东海口发生了一宗商民罢市事件,其始末情形,据当时代理琼海关税务司聂务满在其呈文中记述:“窃查光绪十六年本口贸易情形,并无他故有碍商务。惟七月间,设厂抽收花纱、火油厘金,似乎此三项进口生意不甚相宜。其中,尤以棉纱、火油为最甚。当厘厂开办之初,均按七成抽收。乃未几而抽收匹头、火柴之告示又出矣。似此情形,实扰  相似文献   

8.
杨铭 《历史档案》1998,(3):72-78
"巴塘事件"是四川藏区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凤全被授予副都统衔,任驻藏帮办大臣,在巴塘及理塘一带推行"经营徼外,以固藩篱"的政策,建议清政府中央从西藏地方政府手中收回瞻对地区,限制喇嘛寺院人数和暂停剃度,兴办垦场,实行改土归流等.  相似文献   

9.
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正式开办国家邮政,成立大清邮政总局,然而英法德俄美日等列强利用海关兼办邮政之机,仍操纵和把持着中国邮政管理大权。清廷邮政总局由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主持其事,各地邮局也大都由任当地税务司的外国人管理,并大量使用洋员,使邮政机构成为为帝国主义列强侵华服务的重要工具。从馆藏税务处档案中选出的这件史料,汇辑了外国在华参与管理中国邮政事务的全部人员名单,并记载了他们的来华时间、职任等情况,对研究中国近代邮政史尚有一定裨益,故予刊布。  相似文献   

10.
1894年,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结束。中国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分八批交款。当时清王朝每年财政收入只有七千万两,而且早已入不敷出。英、俄帝国主义为了在经济上进一步控制中国,又展开了借款给清政府的竞争。为了平衡各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清政府决计不向国外贷款,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国内向臣民筹措款银,名虫“昭信股票”。  相似文献   

11.
川岛浪速,日本长野县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来中国。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警务学堂,特聘川岛为学堂监督。光绪三十二年,清民政部创办高等巡警学堂,川岛继续被聘为学堂监督直至清末。川岛在华期间,结纳不少清廷上层人物,辛亥革命后,他为谋图清室复辟奔走于日本东京与我国北京、天津及东北等地,成为日本在华的著名政治阴谋家。现从馆藏巡警部全宗和民政部全宗档案中,选出有关清廷聘他任警务学堂监督的几件档案予以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日本。他们在日本重建宣传阵地,创办了清议报。清议报是旬刊。第一册出版于一八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最后一册出版于一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十一日)。前后历时正好三年,共出一百册。出版地点是日本横滨。发行兼编辑人是旅居横滨的华侨商人冯镜如,但实际主持人,前期和后期是梁启超,中期是麦孟华。清议报在第十一册刊登的《本报改定章程告白》中宣称:“本报宗旨专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主义。”它所说的“主持清  相似文献   

13.
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清末著名外交官。1878年(光绪四年)任驻英、法大臣。1880年代崇厚为驻俄大臣,与沙俄谈判改约;1881年签订《伊犁条约》,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区。中法战争中主张抗法。后与英国议定洋药税厘,为清政府每年增加了几百万银两收入。其"政绩"至今仍为人所称道。这里选收旅顺博物馆藏曾纪泽信札三通,均为《曾纪泽遗集》(原名《曾惠敏公遗集》)所未收。前两通写于光绪三年(1877)。从中可知曾纪泽在父忧除服后进京觐谢光绪帝的情形以  相似文献   

14.
甲午战争威海战役之后,日本强占中国威海、刘公岛。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英国租借威海及刘公岛,日军撤离,所遗房屋、设施等先由中方派人接管,再 移交英方。为使人们更详尽地了解这一历史,现从馆藏山东巡抚衙门全宗档案中择 选部分档案。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温州博物馆藏有黄绍箕致父亲黄体芳的家书手迹四通,红色信笺,写于光绪年间。内容涉及维新变法等。此家书从未发表,《黄绍箕集》、《黄体芳集》亦未收录,对研究黄绍箕有重要的价值,对研究戊戌变法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黄绍箕(1854—1907),字仲弢,又字穆琴,晚号鲜庵,浙江瑞安人,黄体芳子。光绪五年己卯(1879)科顺天乡试举人,六年进士,九年授翰林院编修。十年充翰林院撰文兼会典馆纂修提调,赏加侍讲衔。二十三年任湖北乡试正考官,二十四年任会典馆提调、翰林院侍讲、左春坊左庶子、京师大学堂总办。后  相似文献   

16.
张友渔同志是新闻界老前辈,著名法学家。他在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今年是82岁高龄。早年毕业于北京国立法政大学,后留学日本东京,研究新闻学。抗战前,主办过北京国民晚报,担任过世界日报主笔,北平燕京大学、民国大学新闻系教授、主任。抗战胜利后,曾任重庆新华日报代理总编辑、社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副主席兼秘书长。解放后,曾任北京市  相似文献   

17.
黄兴,原名轸,字廑午、近午,号杞园等,善化县(县治设今长沙黄兴镇)二都凉塘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长沙起义失败后东渡日本,改名兴,字克强.幼年随父筱村读书.稍长,从浏阳李永球学拳术.为人豪爽,爱打抱不平.光绪二十四年,以秀才离岳麓书院赴武昌两湖书院就读.时正新学流行,得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国家前途非常关心,曾参与自立军活动.戊戌变法和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深知改良主义不能救中国,思想开始倾向反清.  相似文献   

18.
陆鸿仪档案     
陆鸿仪(1880~1952),字棣威,苏州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1907年选送日本中央大学,攻读法律,宣统三年(1911)夏,学成归国。辛亥革命后,先后任北京政府司法部佥事,大理院推事、庭长,修订法律馆总纂、副总裁。1923年,因曹锟贿选总统,愤然辞职,南归故里苏州。  相似文献   

19.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谭嗣同等"六君子",并对张荫桓、陈宝箴等举荐维新派、支持变法的官员进行惩处。康有为、梁启超等借助英、日等国的庇护,逃往海外,曾流亡到日本、香港、新加坡、意大利、美国等地。清政府一面通缉康梁等人,一面与列强交涉,企图引渡康梁等,但均未成功。此次比日本明治维新晚了30年的变法,不仅未能使晚清的政治走向进步,反而随变法失败后,清政府对维新人士的惩处和通缉,走向更加保守和封闭,也加剧了清与列强之间紧张的关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曾经整理出版过有关戊戌变法的档案史料,例如1958年出版过《戊戌变法档案史料》,全1册,43万字,收录档案302件,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但因选材范围较小,遗漏文件颇多,尚不足以反映戊戌变法全貌。兹值戊戌变法120周年之际,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上谕档、电报档和外务部档案中,辑录有关戊戌政变后清政府惩处和通缉康梁党人等的档案,希望对于戊戌变法及晚清政治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谭嗣同等"六君子",并对张荫桓、陈宝箴等举荐维新派、支持变法的官员进行惩处。康有为、梁启超等借助英、日等国的庇护,逃往海外,曾流亡到日本、香港、新加坡、意大利、美国等地。清政府一面通缉康梁等人,一面与列强交涉,企图引渡康梁等,但均未成功。此次比日本明治维新晚了30年的变法,不仅未能使晚清的政治走向进步,反而随变法失败后,清政府对维新人士的惩处和通缉,走向更加保守和封闭,也加剧了清与列强之间紧张的关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曾经整理出版过有关戊戌变法的档案史料,例如1958年出版过《戊戌变法档案史料》,全1册,43万字,收录档案302件,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但因选材范围较小,遗漏文件颇多,尚不足以反映戊戌变法全貌。兹值戊戌变法120周年之际,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上谕档、电报档和外务部档案中,辑录有关戊戌政变后清政府惩处和通缉康梁党人等的档案,希望对于戊戌变法及晚清政治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