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白,本是一种绘画技法。画家在画中留下空白,欣赏者借助联想、想象去补充那些“空白”,领悟画家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都是有名的“布白”之作。文学作品中同样有“藏不尽之意于言外”的空白地带。巴尔扎克说过,作家要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表现最大量的思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时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2.
留白,本是一种绘画技法。画家在画中留下空白,欣赏者借助联想、想象去补充那些“空白”,领悟画家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都是有名的“布白”之作。文学作品中同样有“藏不尽之意于言外”的空白地带。巴尔扎克说过,作家要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表现最大量的思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时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3.
《项脊轩志》是一篇题材平淡却感人至深的抒情佳作。几百年来备受人们推崇,被姚鼐称为“太仆最胜之文”。文章以项脊轩和或喜或悲的思想感情为线索,记叙了与之相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厚感情。文章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写“多可喜”之情,后一部分写“多可悲”之情。文章一开始,作者便用特写镜头将项脊轩的风貌展现在我们面  相似文献   

4.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自幼苦读书,“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明史”本传)可是科场失利,三十五岁才中举,此后八次考进士均未被录取.于是迁嘉定(今属上海市)安亭江上,读书讲学二十余年,远近从学的人常达数百,称他为“震川先生”.他有志为国为民,曾说:“余少不自量,有用世之志.”但却一直不能施展抱负.六十岁始中进士,授湖州长兴县令.他在作县令时,审案慎重,不为自己的乌纱帽而迁就上官,终被借故调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明代以进士为小吏的,只他一人.直到隆庆四年(1570)始由大学士高拱、赵贞吉的保荐,做了南京太仆寺丞(掌管皇家车马的机构的长官).第二年在任上病死,活了六十五岁.著作有《震川文集》四十卷.  相似文献   

5.
<正>读《项脊轩志》的开头,我们可以看到少年归有光的审美天分。那是一间极小的屋子,年久、破败、漏雨、昏暗。文章开篇作者写自己对它的修缮。在解决“尘泥渗漉,雨泽下注”这个基本问题上,作者的文字未做过多的停留。但到了引入光照的环节,文字里开始流露出喜悦与得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这是今日人们修缮房屋时也常会用到的技巧,即运用反射的原理,将日光引到房间里来。于是,“日影反照,室始洞然”,一个“始”字,让我们看到那个小小少年的小小自得。  相似文献   

6.
有兰香竹韵、“桂影斑驳”的淡雅情致;有“风移影动、姗姗可爱”的清幽月影;能使人陶醉于“借书满架、偃仰啸歌”的读书生活,陶醉于“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寂寂庭阶……无论怎么想象,那都应该是一处有“曲径通幽”、有假山花池、有亭台楼阁的去处。但,当你打开《项脊轩志》,你会发现,使归有  相似文献   

7.
一、组材,疏中见密,突出一个“巧”字。《项脊轩志》全文不长,涉及到的内容却很多。有景色,如日影返照、明月半墙等:有事件,如偃仰啸歌、庭院变迁等;有人物,如老妪、先妣、大母、吾妻等,不一而足,时空跨越几十年,记忆散漫琐屑。但整篇文章却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8.
<项脊轩志>是著名散文家归有光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名作."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文章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平静而不动声色地叙述往事,言近旨远.辞浅义深,寓丰富于单纯,在平淡中见浓郁,是古今散文中难得的珍品.有一悲凉叫温馨,有一种绝望叫希望,这是品读<项脊轩志>所产生的刻骨铭心的感觉.作者用清新淡雅的文宁抒写至真至诚的性情;用悲苦苍凉的人生烘托弥足珍贵的亲情.  相似文献   

9.
奚冬梅 《学语文》2014,(4):21-22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活用知识,了解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2.细读文本,用心体会本文擅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以及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写作特色。3.指导学生感受生活、感恩父母,树立责任意识,强化亲情教育。  相似文献   

10.
11.
有一种悲凉叫温馨.有一种绝望叫希望,这是我品读《项脊轩志》所产生的刻骨铭心的感觉。归有光用平淡如水的文字抒写至真至诚的性情.用悲苦苍凉的人生烘托弥足珍贵的亲情;是历历在目、活灵活现的亲情温暖了我的心灵。是多灾多难、无可掌控的悲凉冰冻了我的希望。对于归有光。我除了悲悯还是悲悯.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剖析了归有光的散文精品《项脊轩志》,将他抒写亲情与友情的散文风格定位为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叙述平常事件,表现平常人情方面。归有光在叙事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不同的细节描写表现个性化的人物,平淡而不单调;抒情时,自然含蓄、平淡蕴藉,所呈现的“欲语还休”的韵致,将这种风格推向了极致。  相似文献   

13.
清代桐城派古文大师姚鼐编选《古文辞类纂》,继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之后,于明代三百年间的作家只选了归有光一人的作品,而《项脊轩志》又是公认的"太仆最胜之文"。归有光对"志"和"记"是有严格区分的,他的文集中《双鹤轩记》《沧浪亭记》等,都用以记"事",而如《兰圹志》《寒花葬志》等,则以"志"为篇名,以记录人物事迹为主。因此,《项脊轩志》这篇文章记事或物是辅,记人是主。抓住人物——文中的三个  相似文献   

14.
归有光 (1 5 0 7- 1 5 71 ) ,明代著名散文家 ,字熙甫 ,昆山 (今属江苏 )人。人称震川先生、嘉靖进士 ,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归有光是明代中叶颇有盛名的作家 ,被誉为“明文第一”。他的散文作品 ,虽有一些时俗应酬之作 (如寿序、墓铭等 )的内容与形式不甚可取 ,但一些记叙往事、哀悼亲人的文章却很感人。这些是他散文中最有价值的作品 ,也是他散文成就的主要代表。这类散文 ,从内容上看 ,大多是记一些日常的生活锁事 ,并无惊人、曲折的故事 ,但作者由于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以小见大 ,于细微毫末之处寄寓情意 ,所以给人的印象也就异常深刻…  相似文献   

15.
<正>读《项脊轩志》,总会让人感到一种沧桑变幻、人世无常的悲伤意味,然而作者构建这些意味的方式不是痛心疾首式的呐喊,不是饱含哲理式的议论,也不是面面俱到式的叙述。不论是哪种情感的意味都流露出悠长绵远的韵味,淡淡的忧伤却是深沉的体验,深邃的感悟飘飘忽忽,若隐若现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正是《项脊轩志》独特的魅力,而我们认为它的这种魅力是有艺术支撑的,那就是——时间。读《项脊轩志》,我们能时时刻刻感觉  相似文献   

16.
《项脊轩志》被公认为是“太仆最胜之文”(姚鼐语)。“余读归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泣。盖古今来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黄宗羲语)。“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  相似文献   

17.
18.
在有明散文诸家中,归有光是最受人称赞的作家之一。清初黄宗羲推评其文为“明文第一”。就连当年曾与归有光论战的王世贞。到了晚年,也在其《题有光遗像赞》中说:“风行水上,涣为文章;风定风息,与水相忘。千载惟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世贞当年主盟文坛,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风靡天下,而被有光讥为“妄庸巨子”,在有光去世后,居然肯心折于有光,固然可看出其  相似文献   

19.
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借物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文章通过记叙项脊轩——作者当年的一座书斋,生动地追溯了青年时代刻苦好学的生活志趣,并由此引出自己同亲人——祖母、母亲、妻子的一段"多可喜,亦多  相似文献   

20.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既没有惊人的情节,也没有华丽的词语,只是围绕着项脊轩,写了自己读书、生活的情景和一些家庭琐事。初看似乎平淡无奇,但是它却以独特的风姿吸引着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