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文化是现代大学文化固有的特质,直接通过科学研究得以体现,同时发挥着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及引领文化的功能,彰显着大学文化的独特地位。学术文化具有自由的氛围、独立的人格、探索的精神、创新的品格、严谨的作风等特点。唯有遵循学术文化的内在机制,自觉培育学术文化的土壤,才能深化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大学文化层次,增强大学办学实力,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
新型应用技术型大学是国家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彻底转型与塑造内涵发展的样本,笔者选取“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12所院校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发展目标、硕博士点、高层次人才引进、双师型教师四方面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应用技术型大学出现了群体性的“学术漂移”。笔者运用新制度主义从频率模仿、特征模仿、结果模仿三方面分析应用技术型大学学术漂移的扩散机制,以此为大学转型发展、内涵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提供理论阐释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特性及其优化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型大学的师资队伍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品质特征,其内在特性表现为未知探索性、多元异质性和动态均衡性;其外部特性表现为学术引领性、平等竞争性、评价模糊性和高端人才的会聚效应。研究型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应逐步建立起增量提高、存量优化和人才会聚的优化机制,构筑人才高地、释放人才效能、造就学术大师、促生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学教师管理制度是与传统以"人事"管理为中心的教师管理制度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特定的内涵,其核心目标是解放教师的学术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激励教师追求真理、潜心向学、创新知识、培养高素质人才。我国现行的大学教师管理制度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政府与大学的双重控制,二是管理制度缺位。在建设现代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把教师作为学术人来进行管理符合学术发展内在规律,体现出大学教师人格独立、学术自由、平等协商的现代大学管理精神。  相似文献   

5.
大学的发生源于人的哲学自觉,是人的理性自觉累积到了一定高度的产物。大学中的哲学自觉体现为一种纯粹性,学术自觉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坚持为真理而真理的学术传统。在大学发生学的语境下,大学对于哲学自觉的坚守维系了大学生活与世俗生活之间必要的张力,并最终形成了大学的哲学性格。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的精神追求、哲学生活已岌岌可危,因此,秉承大学的哲学自觉、哲学性格愈发珍贵。  相似文献   

6.
大学组织治理制度是基于价值协商基础上的相关利益群体在人才培养、学术发展与社会服务活动方面所遵循的惯例、习俗、规范、信仰和仪式,是大学组织有秩序运行的规则系统。它的特点表现为:聚焦组织底部、异质群体利益共享、人才筛选景观等。大学组织通过自我保护机制、强制性机制、合法性机制与联盟机制生成其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去行政化改革与回归现代大学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性是现代大学的本质属性。行政化导致我国大学背离了其学术组织的本质属性.集中表现在大学组织特性迷失、精神异化以及教育主体缺位等方面。现代大学是一个特殊的学术共同体,其核心功能在于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才,其永’巨的价值在于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其精神品格表现为自由与独立。推行去行政化改革,回归现代大学本质,坚守学术本位价值、学术组织责任和学术逻辑导向,高扬现代大学精神,是我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创建高水平乃至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是研究型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研究选取国内六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案例,搜集了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关的资料,以文本分析和多案例比较,对中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剖析,重点揭示培养目标与实现机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前中国研究型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具有多元取向,具体表现为学科背景多元、素质结构多元、发展方向多元;然而实践中,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师资配备和评价等实现机制却趋于单一化,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多元目标与单一实现机制的冲突。论文探讨了造成该冲突的深层次原因,并据此提出研究型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处理好理想目标与实践逻辑、全面发展与专业拔尖、促成人人成才与培养学术精英这三对关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型向创新型的现代大学教育组织模式的渐进变革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高度对应性,即:创新型大学的本质在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其思想政治教育要同创新型大学的人才培育理念相一致,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基准点,为创新型人才提供思想保障。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的创新型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观念、主体、管理、内容、方法与考核为现代化核心进路,体现其本质性、主导性、组织性、基础性、关键性与保障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一些大学正致力于研究型大学建设,并依据一定"标准"极力提升科研水平,或增加学科门类,或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将研究型大学视为以科研为主的大学或学科多的大学或研究生多的大学。这些理念和做法与大学的本质属性相悖,无益于研究型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大学。学术型人才是以知识创造为本位的人才,既可能是研究生,也可能是本科生。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别于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实施专业教育,学术型人才实施学科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