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生态批评视角对加拿大"动物小说之父"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的动物小说体现的生态思想进行解读,指出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要尊重自然,善待生命。作者认为只有回归自然,共襄和谐,才是生命永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中国的文坛集束式地推出了真正生态意义上的动物小说,这些小说都表达了一种新的生态伦理思想:不应单纯地将动物视为有异于人类的"他者",而应将其视为是与人类一样有生命、需要平等对待的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作品建构一系列生态灾难意象,警示人们对自然的关怀和对动物的热爱,并且在对狼、獒、虎等自然动物原始野性生命形态的展示中,激起我们对人性弱化和丧失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3.
安东尼·多尔在小说中,主要以动物、女性、自然的角度,追问人类文明发展背后的生态问题。多尔对于动物、女性的多重叙事,一方面体现出他对现代人类社会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另一方面明确了他小说中生态正义理论的批判意识以及构建逻辑。这不仅是对当代生态文明的理想化呈现,同时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时代反思,以此体现出多尔对构建生态正义与物种自由、平等的新文明图景的书写意识。文章试图从多尔小说的叙事方式分析动物作为自然对象被引入文学书写的可能性限度,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论述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从而在生态范式的层面上明确从物性到性别的内在逻辑,以此呈现出多尔小说的自然性、生命性、生态性批评向度。  相似文献   

4.
以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动物小说,必须依靠很强的描摹力,描出形象,构成画图,缀合成一个有声有色、有语言有动作、立体感人的、播种生态意识的艺术世界。动物小说的描摹视角与一般小说相比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通过富有诗意和童趣的描摹、颇具动感和浮雕性的描摹以及介于动物与人类之间形态动作的描摹,再现神奇的动物世界,准确地传达动物独立的生命意义和象征意义,用现代生态的、联系的观点唤起儿童内心深处的认知情感、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让儿童在认识动物世界的同时采集到营养自己身心的精神之蜜,以此获得身心一元的、由身体承载的心灵与精神的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对《聊斋志异》中以动物、植物、其他自然现象以及人自身和谐为主题的小说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这些小说不仅叙写了自然界中动植物丰富、神奇的生命样态,而且探究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透过这些小说表现出作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进步生态观,传达出作者企盼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生态伦理观念,对这一主题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聊斋志异》的文本价值,同时促使我们展开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深刻反思与内省。  相似文献   

6.
李传锋是国内较早具有生态自觉和审美追求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两次转变:由直接写人反映时代社会的变革到写自在性的动物以折射社会生活和人性的丑陋,再到注重写自在自为的生态动物小说。其生态动物小说主要通过塑造自在自为的个性化动物形象,反映在生态环境破坏的境况下,野生动物艰难生存的悲剧命运,蕴含着深沉的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生态审美追求。这种创作观念有助于克服“文学是人学”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7.
生态批评者认为海明威小说中的生态主题是复杂的,他们批评了小说对狩猎、捕鱼等行为的反生态描写,赞美了小说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态意识。但是这些小说主人公生活的背景并非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他们的生存依然非常艰难。他们与大自然的搏斗是为了当前生存的需要,生态批评者着眼未来,是为了人类将来的需要,二者都以人类的需求为中心。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并非源自其生态意识的觉醒,而生态批评者在尊重生命的同时,有着生态中心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许多作家热衷于写“动物小说”,文坛上甚至出现了“动物小说”热潮。像贾平凹的《怀念狼》、姜戎的《狼图腾》、杨志军的《藏獒》,这些都是名噪一时的长篇“动物小说”。至于写动物的中短篇小说那就更多了。不过现在人们一般不把它们叫做“动物小说”,而是换了一个新的说法,叫“生态小说”。好在这并非换汤不换药,因为和“动物小说”相比,“生态小说”中确实出现了某些新的精神质素。  相似文献   

9.
增强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本文以生态批评文艺理论为基础,从哈代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男主人公裘德具有浓厚的保护动物的意识着手。分析了小说的静态自然环境描写及其所潜在的自然法则.对小说中所蕴涵的生态自然观进行了深层的探讨,以此来揭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动物世界非常神奇,如果不是近距离地和动物接触,从动物的关怀出发来理解动物,你可能就会产生一种对动物的歧视,至少也会面对动物而处于居高临下的姿态.从进化论的观点看,人是从动物来的,人和动物都是大自然之子,他们的生命价值没有高低之分.西方生态文学之所以近年兴起,而我国动物小说为什么也开始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喜爱,也是因为大家逐渐看到了动物对于人的意义,逐渐理解了动物本身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炜的小说致力于描述饱含生命活力的民间世界,他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自然生态意象,对众多的动物和植物进行描写,还原真实的民间生存形态,礼赞自然、感恩大地,坚持理想、守护家园。本文关注张炜作品中所体现的具有胶东地域特色的生态民俗,对张炜小说中的动植物描写进行了梳理,以求从中解读张炜作品的精神蕴涵。  相似文献   

12.
生态美学研究在近几年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许多作家的无意识的生态书写成为生态美学视域下研究挖掘的重点。汪曾祺的小说也在无意识中透露出生态美学的观念。从生态美学中的"家园意识"、"生命节律"、"生态同情"三方面去探寻汪曾祺小说中的生态之美。  相似文献   

13.
解读文学作品中的生态哲思,探寻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并为危机的解决建言献策是生态文学批评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哈萨克族著名小说家朱玛拜.比拉勒创作了大量具有厚重的生态反思色彩的小说作品,他的动物小说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深刻地批判,人类对自然的无限索取,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必将招致自然的报复,为此,我们要切记人不是万物的尺度,要尊重自然,善待生命,只有回归自然,共襄和谐,才是生命永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4.
南非作家J.M.库切将小说《耻》置于后殖民和全球化语境下,通过小说中描写的土地、女性遭强暴事件和动物问题体现了殖民主义与生态毁坏的共谋关系。本文从后殖民生态批评视阈出发,通过分析小说中所展现的人类对土地的争夺、男性对女性的征服及暴力以及人类对动物的虐杀,展示了作家对人类生存环境、女性问题及动物问题的人道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5.
李佩甫的小说《生命册》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情怀,围绕主角吴志鹏的故事均是在城乡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小说中的生态意识颇具悲观主义色彩,体现了多层次的生态问题。在自然生态层面,小说将人的存在与植物的繁衍相类比,被扭曲的植物隐喻复杂的社会问题;在社会生态层面,小说创建了一错位的社会生态系统,小说中的人物陷入困境却无法改变;在精神生态层面,小说将社会生态问题归咎于精神生态失衡,并在表现精神焦虑之外期待重寻灵魂的安宁。  相似文献   

16.
在张承志的小说里,自然、生命一直是一个醒目的存在,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张承志的这些小说文本显然没有达到所谓生态文学的标准。关于自然、关于生命、关于人的认识在他的小说里常常是互相矛盾、冲突的。正是这些矛盾和冲突破坏了他的小说的和谐美,留下了一些遗憾。  相似文献   

17.
《蓝色的海豚岛》是一部蕴含着丰富生态思想的儿童文学作品。本文拟结合生态批评和成长小说理论,探讨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是如何被呈现的,以及人与动物、自然的互动是如何塑造儿童的人格和自然观,反思并重建人与动物、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海洋动物知识的读本,《来自大海的疑问———海洋动物篇》富有知识的新颖性和解说的趣味性,对科学地了解和认识海洋动物生态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既能开启我们的海洋动物生态智慧,以深入探索海洋动物生态研究中有争议而又有价值的学术问题,又能引导我们从海洋动物生命与环境的关系中深入考察海洋生态的含义,也可激发我们更加关注海洋动物,开发海洋动物世界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9.
沈石溪以他独特的创作成为新时期儿童动物小说的领军人物。相关研究多把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局限于对人类社会的关照。实际上,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更着重于体现动物生命原态,追求包含人与动物在内的自然生命意义上的哲学超越。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描写的是自然的生命历程,衷旨在于“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20.
凯伦.布利克森的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通过追忆只身一人在非洲经营恩贡农场(咖啡种植园)的人生经历,描绘了非洲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生态,但是文中却充满了各种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本文希望从生态批评的角度从土地、动物、原著民等方面解读其中的矛盾,并试图揭示作品标题的生态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