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作者细读徐迟的《江南小镇》,从“水乡风情与人文关怀”、“怀乡情结与吴言侬语”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与自由和平的梦想”方面审视浙江文化视野下的《江南小镇》,体会徐迟的《江南小镇》既是浙江文化资源的受益者,又以超越性的姿态极大地丰富浙江文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描绘女性的成长历程一向是王安忆的写作长项,但其主角大多是大都市的少女。在《上种红菱下种藕》中,她将笔触投向偏居一隅的江南小镇,伴随少女成长的是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发展中的逐步沦丧。少女秧宝是以外来者的身份介入这个小镇的,与之相关的一头是乡土文化的代表,一头是商品经济的弄潮儿。通过少女秧宝的成长经历,小说展现了当下变动之中的复杂的社会文明景观。  相似文献   

3.
徽州古镇     
读罢一本厚厚的《江南小镇》,立起身,回想余秋雨那精彩的笔墨,一边望着窗外,窗外正下着蒙蒙的雨。眼前不免浮现出典型的江南小镇的图景来:烟雨笼罩着精致的小桥,桥下水流潺潺;油纸伞下远远的身影,滴水的屋檐下一行深浅不一的小坑,空气中弥漫着悠远而宁静的文化气息。我的老家在徽州,黄山脚下一个古老的小镇,以徽商闻名于世。古色古香的徽州,已是世界文化遗  相似文献   

4.
清代中期的乾嘉年间,江南文化已进入了最为成熟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浮生六记》显示出了江南文化的特点.江南文化所具有的艺术境界,都仿佛在《浮生六记》里再次显现.《浮生六记》的意境空灵明净,这正是江南式的清艳情致.《浮生六记》里的艺术追求与艺术境界也是江南文化诗性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三月江南     
《中学生电脑》2010,(3):30-30
三月是江南的季节。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畅言:“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江南美景很早就在人们心中成长为一种情结。那里有小桥流水,有佳人才子,有婉约浪漫,有诗词歌赋……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江南胜景,这是国人独特的文化性格。本期选的两篇有关江南的文章,希望你晨读的时候读出江南三月的韵味,把那种文化的浪漫和诗意的想象从你的嘴角飞扬出来。  相似文献   

6.
作者细读徐迟的《江南小镇》,从“求真意识”、“求善价值”、“审美理想”方面洞察、解析徐迟晚年的传记,诠释《江南小镇》创作中以“真、善、美”为内涵的审美价值追求,感受徐迟文学创作中体现出来的精神人格、情感倾向和理想志趣.  相似文献   

7.
《哀江南》节选自清代传奇剧作《桃花扇》的最后一出《余韵》,是转行做樵夫的教曲师傅苏昆生唱的一套曲子。几乎所有评论《桃花扇》的人都认为,《余韵》是孔尚任匠心独运、大胆突破以宣泄"兴亡之感"的神来之笔。而《哀江南》在全剧中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历来讲解《哀江南》,教师都多从情和景的关系入手,分析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笔者阅读了《桃花扇》相关文献资料,认为从虚与实的角度来分析,《哀江南》一曲充分展现了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实关系。现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朱自清深厚的古典文化积淀、国人的中庸之道、现代作家个性的执拗、知识分子对自由的坚守、文人的江南情结等方面探讨《荷塘月色》的抒写情绪,荷塘月景的象征意蕴和作家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9.
杏花村位于江南池州,因清朝郎遂编撰的《杏花村志》而闻名天下。《杏花村志》对杏花村描述内容广泛,本文从其中的十二景译介着手,分析其研究现状,找出十二景译介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的对策,最后指出十二景译介意义,有利于提升杏花村对外形象宣传。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小镇的早晨》。教材分析《小镇的早晨》一课,以清新的文字把人、景、物融为一体,描绘了江南水乡小镇的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景象,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小镇新貌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2-4自然段都是总分段式,既便于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又可供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相似文献   

11.
"情"字是写景作文贯穿始终的主线。拟结合《江南的冬景》,从"妙心感知,另眼观察景物;浓墨绘景,勾勒斑斓画卷;以景迁情,唤醒细腻情感;动静结合,静景动态描绘"几个维度,对融情入景的写作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李璧墓志》与《南齐书·王融传》相互印证,记述了北魏孝文帝江南借书之事。本文采信太和十三年借书说,对太和十二年、十三年间孝文帝文化改革的具体处境进行了揭示,认为借书江南的历史语境是鲜卑、汉文化共识的形成,借书的举措是经"群臣会议",受鲜卑、汉官僚共同支持的,其指向是解决当日争论不休的禘、祫、圆丘等礼仪问题。虽然此次江南借书无果,但不妨碍北魏访书、校书及吸收江南文化。孝文帝文化改革的结果是促进了鲜卑贵族的文化发展,这反过来又保证了孝文帝文化政策在魏末动乱中的延续。  相似文献   

13.
论迟子建文学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特色——读迟子建小说集《逝川》孙蕙如中短篇小说集《逝川》是女作家迟子建的作品。集子里的小说,大都是表现北国小镇这一特定地域、特定环境的人物生活情景,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风格。文学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特色与作家本人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4.
曾读过余秋雨先生的《江南小镇》,便在脑海中隐约留下了水乡小镇的印象。曾经去过乌镇、周庄等地,可那已是多年之前,记忆早已残缺。终于,乘着“十一”,去了一次朱家角。  相似文献   

15.
我校有一项很有名气的传统实践活动——“文化苦旅”。说来那还是5年前的事。当时,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正风靡全校。大师笔下的江南小镇,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雕刻精致的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还有那一缕缕白色的炊烟,似曾相识而又令人  相似文献   

16.
的细雨 南的小镇,轻轻掠过 是小仙女偷玩 撒下了观音玉壶中的杨柳汁 记忆中的江南 白墙黑瓦 还有邻家女孩跳跃着的消失在轻纱中 的红色油伞 清澈的小河 在江南的小镇,轻轻飘过 是彩虹仙子 遗忘在了南国的衣带 宝己忍中的江南 花红和像 还有奶奶后院种的金银花泡的一杯香 甜的  相似文献   

17.
金曾豪是常熟籍重要散文作家。其作品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个体生活的现实,也展现了江南地域、江南文化对作家的深刻影响。本文将从地理、个人、生活的多元维度,发掘金曾豪首部散文集《蓝调江南》与区域文化"江南现象"之间的必然关联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上天赋予人类最大的财富就是大自然的魅力。所以,在《江南的冬景》中,郁达夫会这样说:“欣赏自然和山水就是在欣赏人生。”也可以说,郁达夫就是用他所书写的文字来让我们品味人生,聆听江南美景中蕴藏的天籁之音。《江南的冬景》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就是因为其中所蕴含的人性与生活乐趣以及心灵行走时的韵味。  相似文献   

19.
深秋的江南阳光灿烂,充满收获的气息。2006年11月7日-9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科学课》编辑部主办,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江苏江阴华士实验学校承办的“全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在拥有“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江南小镇江阴市华士镇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0.
小镇小巷     
林雨霏 《高中生》2008,(21):50-50
江南,一座小镇,一条幽深的小巷。如果说江南是一位美人,小镇便是美人的眼睛,幽深的小巷便是美人的眸子。小镇,朴实,安逸。小巷,宁静,淡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