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格非在《褐色鸟群》中首先设定了一个前提:"我"的记忆出现阻梗,从而揭示了记忆的不可靠;叙事的套层和圆圈式的重复揭示叙事的不可靠;在文本后面,是格非和读者的现实世界,最后在格非的层层质疑和诱导下,不仅文本内的一切值得去质疑和否定,读者最终会突破文本,走出来开始关照周围的经验世界。于是格非的彻底的否定,即反讽就实现了。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6,(1):58-62
叙述者的意识构成决定了小说的文本结构形态。存在论哲学的时间观念在格非早期小说世界中,让叙述者的意识呈现出一种环状体形态,从而使格非不断在"此刻"的推进中进行写作,并造成其"片段化"循环的文本状态。这种先锋写作的现实意义在于:揭示了人们总是在"回忆"中获得存在感,在"预言"中获取信心,而现实充满了"遗忘"和"怀疑"泥沼的道理。至于如何超越这一泥沼,这正是作者的文学寄托所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股具有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创作潮流.《褐色鸟群》是格非早期的实验之作,小说以一种重复叙事的手法构成了一座故事迷宫,以重复和否定的形式,与小说的时间重复、人物出场和故事情节的推倒都出现了矛盾与对立.格非也较为成功地完成了其早期先锋叙事的实验成果.  相似文献   

4.
王中忱:各位朋友。昨天是立春,今天阳光特别好。春光明媚,在这么好的日子里面,格非又推出来一部新作,就是《人面桃花》的第二部——《山河入梦》,所有的朋友都非常高兴。作为这本书的出版方榕树下公司和作家出版社就发起了这个研讨会。我先介绍一下今天来会的各位朋友,我是清华大学中文系的王中忱,是格非的同事。  相似文献   

5.
格非的作品《人面桃花》跟以前他所写的小说的风格大不一样,在这部作品中处处流露出对于生命的缺憾,一种无从感知却又实实在在的空虚,这就给我们造成了一种叙事空缺,同时,表现手法的模拟观照超越了历史成为了某种寓言。  相似文献   

6.
古清生的中篇小说《古巷道》是黄石矿冶文学中的一部代表作。作品在艺术上最大的特色是运用了大量的神秘描写,表现为:对神秘自然环境的描绘、对神秘事象的叙述和对神秘意识的揭示。这种神秘描写的运用主要是受当时文坛兴起的复苏神秘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与作者古清生的经历有关。作者古清生借此突出了作品的主题,使读者获得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和生命启示。  相似文献   

7.
格非的《褐色鸟群》是一部具有多重意蕴的小说,也是一部在形式技巧上非常引人注目的精彩篇文。作者以回忆作为叙述故事的手段,在文本的叙事中设置重重障碍。但事实上,文本的这种叙事也只是为了掩饰其真实的目的,而追问事情的"真相"也不过是一次叙述的"冒险"。  相似文献   

8.
格非新作《月落荒寺》以横切社会的视角展现了转型期知识分子与当代大众生活的荒芜现状。作家延用视角定位、物象堆砌、人物身份等方式刻画真实生活,引读者对中国社会现状作思考、起共鸣;又以“特殊修辞”勾勒精神空虚、以言语隐喻铺垫多重伏笔、以人物设定道出本质追求,呈现了知识分子在现实与可能间定位选择的多重困难,发人省醒,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10.
小说《迷舟》展现了作家格非高超的叙述技巧,它颠覆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言说方式和书写定式,显示出迷宫般的魅力。空白的合理使用、对读者的期待与满足心理的准备把握以及对叙事视角的变异,是“格非迷宫”的形成之源。  相似文献   

11.
《白鹿原》的神秘因子与中国古典文学的神秘特质具有传承关系,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传统才是《白鹿原》神秘艺术特色的“本根”。  相似文献   

12.
《山河入梦》作为格非“江南三部曲”的第二部,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书选取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阶段中“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至文革前夕的特殊年代,以谭功达与姚佩佩二人作为叙事主线,二人虽性格迥异但都在心底追求着“乌托邦”式的小岛“隐居”生活,最终梦想幻灭,一个在监狱里孤独终老,一个被缉拿归案后枪决。充分展示了中国人在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心灵矛盾和精神迷茫,并对悲剧产生的不可避免性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3.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白鹿原》中的神秘文化是人类早期对自然界看法的遗存,"白鹿"等意象体现了早期人类的图腾崇拜和原始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4.
《拉拉的褐色披肩》描写了天真无邪的少女拉拉在经历了成长的困惑之后,在不断穿越美墨两种文化的寻根之旅中,在祖辈和父辈的影响下,最终成长的故事。拉拉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经历,让她对自身阶级身份、民族身份、女性身份有了透彻的理解、引领她成长成为一位有思想、有抱负和强烈自我意识的成熟女性。  相似文献   

15.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杰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借用《圣经》中的某些情节和人物原型形象来达到借古论今、阐释自己思想情感的目的。本文通过作品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描述来探讨其中的圣经元素。  相似文献   

16.
无限的宇宙对于有限的人类经验来说始终是神秘的,因而格非对"存在"的探索难免陷入神秘主义的吊诡。格非小说叙事中的"空缺"契合了佛教神秘主义的"空无"之境,同时格非对存在与时间的体验带有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小说对超越、轮回等生命现象的描写实际蕴含了宗教神秘主义的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17.
《人面桃花》是格非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锋文学转向较为成功的一部作品,展现了他在新世纪历史文化语境下对革命、性、乌托邦的新思考。本研讨在表达关于《人面桃花》独特审美阅读体验的基础上,主要讨论了格非在小说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与继承,分析了《人面桃花》悬疑解疑的结构方式、错位的爱情叙述和乌托邦理念,阐述了格非对人类内在精神的可贵追寻以及追寻所具有的精神高度、困惑与局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回顾《圣经》对霍桑从小到大的影响,分析、比较《红字》与《圣经》的对应之处,肯定了《红字》中有圣经文学元素的存在,找出了《红字》与《圣经》在文学方面的契合点,得出了《红字》是霍桑根据自己宗教观对圣经中亚当与夏娃故事的诠释之结论。  相似文献   

19.
《百种神秘感觉》是谭恩美创作中又一新的尝试,不仅带来中国传统的文化体验,在前世今生的轮回中又融入了新的色彩:结合了中国悲剧特点的西方悲剧因素。婉作为悲剧人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忠诚、善良,单纯,她对妹妹奥莉薇亚——自己前世的生死之交的感情可谓至死不渝,这正是作者极力歌颂的。  相似文献   

20.
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关于自我与他者、能指与所指的理论形象地阐述了主客体的差异性问题.基于此,我们对<百种神秘感觉>中李宽的疯癫意向进行了解析,指出其实质是错误的自我认识和对能指与所指的混淆;并揭示出李宽等三人的中国之行在于完成一个能指的游戏,即认同父亲并成为一个母亲,并通过拯救他人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