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情境设置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和《宇宙生命之谜》两篇课文,我们知道了这样一个事实: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有的是不可再生资源如矿资源,由于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而加速枯竭:有的是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但也由于人类的随意破坏而不可再生,甚至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面临着危机。同时,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宇宙间没有更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相似文献   

2.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答题。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问题。其核心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当利用和过度开发,使其赖以生存的条件和基础横遭破坏,不断恶化而变成了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元凶和大敌。应当说,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开发自然资源开创了广阔的天地。但是也为破坏环境制造了多种杀手。真可谓“福者祸之先也,利者害之始也”。 目前,造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的原  相似文献   

3.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给人类提出了挑战.也是生态伦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世界范围内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促进了生态认知的发展,使得生态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快速发展起来,保护我们有限的自然资源和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世界范围内涉及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人类必须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这一天成为世界性保护环境的宣传日和纪念日,至今已30年了。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猛增。由于过度或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导致的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物种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以及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向环境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废渣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5.
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除了自然因素如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之外,人为因素的破坏是造成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环境质量的恶化是渐变的,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就产生和存在着环境问题。在靠采集和狩猎为主要谋生手段的时期,人类的过度采集和狩猎就曾对许多物种的生存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但这些破坏是暂时的、局部的,并没有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和正常功能。新石器时期,人类进入了“刀耕火种”的时代,摆脱了靠采集、狩猎和迁徙维持生存的局面。但也正是从这时开始,人类大面积地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和草原,落后的生产技术使人类不得…  相似文献   

6.
生态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生态意识,建立正确的生态观。生态意识是人类必须具备的意识形态,来源于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认识,来源于对生态危机的理解以及现在对生态平衡的破坏所造成的后果的反思和关注。生态意识决定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行为方式和对待生态问题的态度。例如:当人类认为地球是个聚宝盆,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时,便无所顾忌,乱采滥用自然资源,结果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当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时,便出现“宇雷飞船经济”理论,认为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艘“飞船”,人口与经济增长都会耗尽地球资源并造成污染,导致最后的崩溃。  相似文献   

7.
第六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教材知识结构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据此,可以看出,自然资源具有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也可以说,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纽带,因为人类与环境发生关系,主要是通过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而产生的。因而,本章教材的知识结构,同前几章讲过的自然地理部分和今后要讲的经济地理内容都有所不同,本章内容突出地显示着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与改造,人地关系密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国自然资源同第1册中讲过的“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实  相似文献   

8.
森林是巨大的绿色宝库,是全球维护生态平衡的主体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对调节生物圈、地圈和大气圈平衡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研究表明,森林作为大气CO_2的“汇”和氧的“源”,它的大面积破坏、减少和消失是全球气温变暖,物种濒危和灭绝,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平衡被破坏等方面的重要原因。最终给人类未来的物质生活基础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从而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在我国,加强森林的建设和保护已成为国土整治、环境建设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 大量研究表明:森林除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消除噪声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生态意识,建立正确的生态观。生态意识是人类必须具备的意识形态,来源于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认识,来源于对生态危机的理解以及现在对生态平衡的破坏所造成的后果的反思和关注。生态意识决定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行为方式和对待生态问题的态度。例如:当人类认为地球是个聚宝盆,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时,便无所顾忌,乱采滥用自然资源,结果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当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时,便出现“宇宙飞船经济”理论,认为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艘“飞船”,人口与经济增长都会耗尽地球资源…  相似文献   

10.
杨娅娜 《地理教育》2013,(11):13-14
一、知识内容建构“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内容编写依据的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这条“标准”。从“标准”内容要求看,旨在学习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是要求改变以往高中地理课程系统讲述自然资源的状况,二是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深刻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把握本条“标准”应注意渗透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走向生态城。“生态城”指人类未来的住区,在那里,社会和生态过程以尽可能完善的方式得到协调。——奥·亚尼斯基城市化已是当今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不可抗拒的趋势,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暴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程度越高,能源和资源消耗也越大。与此同时,造成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因子也大为增加,引起了一系列城市生态问题。这些城市生态问题的产生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工业布局,产品结构,人口发展,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等许多社会经济问题密切相关。然而单从上述一种或某几种因素去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的物质文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呈现日益加速和全球化的趋势,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去平衡,全球自然环境问题不断出现。于是,人类中心主义成为国际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现将近年...  相似文献   

13.
自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社会主义思潮产生以来,社会主义究竟什么样子,建设社会主义到底要走怎样的道路?就成为事关人类命运的世界政界尤其是共产党人极为关切的“世界之问”。马克思、恩格斯秉承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第一次科学回答了“世界之问”。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列宁以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回答了“世界之问”。毛泽东一生都在探索建立、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人类的“世界之问”在当代最具科学性、最具影响力的最新解答。它的世界性价值在于:宣告西方某些势力所谓“社会主义崩溃了”预言的破产,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依然具有不可颠覆的真理价值,预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71):195-196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旅游业成为一种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崇。然而,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资源的同时,旅游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前景下,旅游自然资源的评价与保护也不可忽视。本文以梵净山景区自然资源研究为例,旨在对旅游自然资源进行评价,进而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讲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产生了环境问题,为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法律法规,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至此,万事俱备,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依法办事,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  相似文献   

16.
自然资源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人口的膨胀、精神道德的退化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心的焦点。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辩证关系(1)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的一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确定为“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和“他们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离不开自然界,必须依靠自然界来生活,离开了自然界,人类也就失去了自己。自然界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具有重要作用。首…  相似文献   

17.
几千年来,环境问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人类凭借自己特有的聪明才智及其形成的强大生产力,顽强地向大自然索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却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了环境,遭到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以致危及人类的生存。近来国际上,人们把环境、资源、人口和经济发展作为人类面临的四大战略问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都产生程度不同的环境问题。现在,有些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等,已开始越出国家的界限而成为地区性的,甚至是全球性的问题。这是自然界向人类发出的警告,引起了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也十分关切。从目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工业布局必须重视环境效益。环境问题已是当今困扰人类的一个突出问题。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尤其是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不合理的因素,致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被污染情况严重:大量排入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导致的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甚至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以及酸雨的泛滥;排入江河的大量各种有害废水造成水质的严重下降等等,都是人类活动致使大气和水资源严重污染的结果,而且这些都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面监的全球性环境问题。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工业“三废”。工业布局具有涉及面广,改造困难等特征,工业布局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进程,亦密切关系到工业“三废”对环境污染和对人类的影响程度,直至影响到城市规划(或区域规划)的合理性。因而工业布局是一个战略性大问题,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必须注重考虑其带来的环境效益性。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明、清毁林垦荒 ,破坏了生态平衡 ,造成严重后患。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对人类生存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简议可持续发展与经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导致全球资源持续削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世界面临着人口,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这说明旧的发展观已经摒弃,人类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发展观,今后人类生存发展已不能单凭挖掘地球资源来维持,如不改弦易辙,“地球村”将有濒临毁灭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