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象大于思想就是指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超过了艺术家的主观认识。“形象大于思想”现象的发生,既和作家的主观动机有关,又和读者的想象、联想有关,文学形象本身的特点,则是连接二者的中介或桥梁。看形象的社会意义,既要看形象身上渗透的作者的态度和倾向是否正确,也要看形象本身还蕴含了哪些客观意义。  相似文献   

2.
所谓“形象大于思维”,是指文学艺术的形象所包含的思想意义大于形象本身.这是文学艺术创作和欣赏的重要规律.中西文论各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结果可谓殊途同归.过去,人们介绍或申述此说,总是引用西方文论家的说法,好象此说最早来自西方,对我们来说是“进口贷”.但叶嘉莹教授却认为,对这一理论的阐发我国比西方要早.叶教授在评论我国清代词论家周济的“有寄托入,无寄托出”之说时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3.
李玄 《课外阅读》2010,(11):156-156
表现性绘画是以描绘对象为媒介表现画家自己的情感、意趣、思想等主观世界,将对象按照画家主观意图予以变形和抽象化处理的艺术。从形象特点和形式处理上看可以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4.
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观点是中国画重要的一个艺术特征.即在反映客观现实时应该力求外在形象真实的同时还应追求内在精神本质.其不拘于形似而着力于物象内在神韵的把握和主观情怀的表达,从而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通过对形的描绘来表达审美情趣和主观情怀,最终达到传情达意的创作目的.这种意象造型观念使人与自然,主客观,外在与内在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使艺术造型的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远远超出自然形象本身,从而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教师任职标准看,中等教育阶段(无论普高还是职高)取得资格证或所需训练是相同或接近的,但社会地位差异显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我认同明显低于普高教师,进而影响到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基于此,本研究对某直辖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主观社会地位进行调查.研究设定主观社会地位的衡量结构包括经济保障、职业形象、社会认同、职业价值和专业素质五个维度,采用SPSS18.0和AMOS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调查发现中职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处于中下等水平,不同教龄、学历、职称、岗位、收入水平对其主观社会地位、“麦克阿瑟量表”学校内部地位自我认定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打破思维定势,活跃学生思想,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看问题的能力,古文教学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就象一个多棱镜,人们从不同的侧面去看,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也正如苏轼的诗句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读者根据作品形象所体会到的思想意义,有时会超出作者的原意,甚至产生不同看法。这就叫做形象大于思想,即艺术形象所包含的意义,大于作者原来的思想。这种情况,在中学古文教学中,经常可以遇到。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多重主题。就是一篇作品,作者的立意是这样,而读者根据形象所体会到的却是那样,形成一篇作品两个以上多主题的现象。例如《愚公移山》这篇文章,作者原意是说愚公挖山不止的精  相似文献   

7.
1.文学创作之所以要用形象思维主要是因为  ①文学有特殊的反映对象 ②文学有特殊的反映生活的方式 ③文学有特殊的表现工具 ④文学有特殊的表现手法 ⑤文学作品的内容有特殊的表现形式2.文学作品的客观思想意义与作家的主观创作意图 存在着不一致性,其具体表现是  ①作品的客观思想意义大于作家的主观创作意图 ②作品的客观思想意义小于作家的主观创作意图 ③作品的客观思想意义违背作家的主观创作意图 ④作品的客观思想意义与作家的主观创作意图 无关 ⑤作品的客观思想意义是对作家主观创作意图 的否定3.素材是题材的  ①…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产生决非偶然.从客观上看有历史文化的根源、现实社会环境的影响、高等教育的失误与偏差和家庭教育的缺陷与失当等;从主观上看也与大学生对诚信的忽视和对诚信理解的偏差有关.大学教育的根本是育人,所以高等学校应积极承担起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渠道责任,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力从德性伦理的视阈构建科学合理的诚信教育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地重塑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形象,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思想性是指文艺作品描绘的形象体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即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现象及作家的主观评价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意义。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感情倾向、价值取向及观点态度是学生作文思想性方面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作文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第二卷第二篇中详细论述了其正义思想.斯密的正义思想可以从个人品德和社会伦理两种视角来解读.从个人品德视角看,正义是一种不伤害他人生命、不干扰他人利益的美德,它并不崇高和圣洁,但不可或缺;从社会伦理视角看,正义是一种维护社会存在的制度伦理,它具有强制性,违必受罚.斯密的正义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伦理道德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不过它本身也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