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涛 《新闻前哨》2013,(8):86-88
在传播技术数字化的今天,广播电台要想在日益激烈的信息传播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并顺利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对制播技术进行数字化提升,实现广播数字化、制播网络化、播出全媒体化。本文以秦皇岛广播电台台网数字化升级改造为例,探讨广播电台数字化技术方案设计。一、概述1,项目背景。秦皇岛广播电台将建设6+1套节目的广播全台网制播分离系统,其中6套播出节目系统、1套备播系统。实现广播业务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控。按照秦皇岛电台的实际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技术助推广播腾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作为第一媒体,风光了几十年,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电磁环境污染的加剧,广播的收听质量急剧下降,新媒体的发展又对广播形成了严重挑战,在极大地抢夺广播市场,所以,近二十年来,广播由第一媒体变成了弱势媒体。广播要翻身、要发展,就必须靠技术进步,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全数字化广播是广播大发展的有效途径,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的全面应用,将助推广播产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网络化和数字化是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唐山广播电视台新闻制播一体化网络正式启用,极大地提高了新闻节目的制作质量和效率,为唐山广电全面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文章通过几个模块着重介绍了唐山广播电视台新闻制播一体化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4.
余恒 《声屏世界》2002,(3):52-53
自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广播开始普及以来,作为大众传媒,广播对近代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作为电子传媒,广播亦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息息相关,从最早的电子管到晶体管到今天的微电子技术;从中短波调幅广播到当前的调频立体声广播,无不与当时社会的科技水平,电子产业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而今世界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必将深层次地影响到传统的媒体业。面对汹涌而来的数字化浪潮,我们只有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来不断充实和壮大广播的竞争力,才能使广播在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本刊将以连载的方式刊登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余恒《广播的数字化技术》一文。该文从数字化采编设备、数字传送设备及音频工作站网络、互联网广播等三个方面分别介绍数字时代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在广播电台的使用,以此说明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对于提高广播竞争力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网络技术在电视台的应用,"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成为广电行业的主流,也是各级广播电视台共同追求的目标,各地都纷纷投入大量资金搭建了(广播)电视数字节目制作网和播出网。非编设备的升级改造,播出设备的兼容性增强,使得非编与播出系统实现了制播网络一体化。与传统的制播系统相比,网络化的制播系统为我们带来了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问题。一旦某个网络节点感染了病毒,就有可能让整个制播网络瘫痪,造成不可弥补的重大事故。因此,如何构建制播网病毒防控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电视传媒业伴随着中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而获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推动广播影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优化,带来了频道资源的膨胀扩充和节目生产方式的转变,各级电视台体制内部的制作力量已不能满足数字化和频道专业化对节目的海量需求,原来的节目制播合一模式被打破,节目制作由体制内向体制外拓展,走向社会化、市场化的“制播分离”是一种必然的抉择。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技术给广播通联带来的变化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广播新闻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体现在广播通联方面,主要是: 1、手机传稿使广播新闻发生质的飞跃如果说电话的普及使热线电话在广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移动电话,尤其是高清晰度  相似文献   

8.
孔德明 《传媒》2004,(3):38-38
媒介社会化的产业变革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的传媒业经过多年积极而审慎的调整,开始进入全面的发展与变革时期. 从广播影视业来看,政策调整与变革的标志性事件是广播电视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全面数字化时间表的确定;有线电视台、网分离和有线、无线电视台的合并;国家网络公司的成立与推进的网络资源的整合;中国广播影视集团和部分省市广播影视集团的成立;公共频道的开播与地(市)、县电视播出机构职能的转变;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由争论逐步开始实施;规范广播电视广告管理办法的出台.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城市广播电台正逐步由模拟向数字化发展。城市广播向数字广播发展,是指广播节目在制作生产、传输、发射和接收过程中将数字化了的音频信号以及各种数据信号,在数  相似文献   

10.
挪威文化部宣布,计划2017年全面推进数字音频广播,该国也将成为世界首个自愿终止FM无线广播服务的国家。数字化是广播发展的未来,不仅是技术的变革,还包括与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数字化平台的合作,数字广播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阐述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广播技术,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的优势,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广播构建数字化传媒控制系统的重要性,构建音视频卫星转播车系统及实现广播业务模式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发展建立好这些应用,旨在推动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广播》2008,(9):I0004-I0005
赤峰人民广播电台1958年9月17日建台,经过半个世纪几代广播人的艰苦创业和开拓进取,现拥有汉语综合广播、蒙语综合广播、农牧民文艺广播、交通广播4个频率,每天播音86小时,实现了制播数字化,监控智能化。赤峰人民广播电台的《法制早班车》、《音乐听吧》深入人心并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名栏目;  相似文献   

13.
姜薇 《中国广播》2006,(4):74-75
广播技术在经历了调幅、调频两代之后,如今终于找到了汇入数字化洪流的入口——数字广播技术。数字广播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广播超越了声音的局限,极大地拓宽和延伸了广播的传播功能。为众多的广播受众群体,自由自在地听广播、看广播、读广播、享受广播提供了绝好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广播影视数字化进展加快将向智能化转型近五年来,传播快捷、覆盖广泛的广播电视现代传播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正在加快构建,"十三五"期间我国广播影视还将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这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在此间表示的。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浙江省广播电影电视产业协会和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第24届媒体融合技术研讨会19日在杭州开幕,王效杰在主题报告中介绍说,近5年来,我国电视高清化步伐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省内联网成效显著,无线广播电视覆盖  相似文献   

15.
张晓菲 《传媒》2019,(5):59-6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内外互联网音频内容的生产规模处在持续增长阶段,传统广播如何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音频内容发布并获取收入,决定着广播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近年来国外广播行业的收入构成来看,虽然仍以来自广播平台的广告收入为主,以数字化平台、线下活动的收入为辅,但是来自数字化平台的收入呈现增长模式,并且增速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16.
塔拉 《大观周刊》2011,(34):26-26
文章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竞争,阐述了数字广播技术发展的当前形势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开展网络数字广播技术的优势。结合大连人民数字广播电台的数字化、网络化系统建设,进一步阐述数字广播技术要紧跟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潮流,用科学发展的观念开展数字广播事业。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的快速普及与发展给以中短波信号发射为主的对台广播信息传播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提供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当前广播媒体数字化、网络化应用技术的变革,对台广播在技术更新、内容采集、新闻观念等方面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对台广播应坚持并发展自身优势,依靠娱乐、新闻、渠道三大核心竞争力,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对台广播要积极采纳新媒体技术,依靠网络,拥抱数字化广播系统,打破"硬件"技术的限制,为台湾民众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信息内容和广播收听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媒科技》2008,(2):54-59
近几年,中国广电行业进一步加快了广播影视数字化进程,推动广播影视由模拟向数字转换,推动广播影视由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的转变,以付费电视为重要内容的数字电视的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高清晰度电视的概念作为付费电视的新亮点被倍加关注。同时,高清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规定的电视转播需求,发展高清晰度电视不光关系到我们广电事业的发展,还关系到保持媒体竞争的优势和满足国家推动技术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前后的几年间,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带动了整个广播电视业的飞速发展。就广播而言,正在进行着一场网络化、数字化的技术革命。网络媒体及网上音频业务的快速发展,要求全面利用广播资源,开展广播与网络的双向互动;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丰富内容,创立品牌,办出特色;大力开展基于宽带互联网的音频业务。在把广播从有线到无线、从直播到录播,再到直播,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媒科技》2011,(7):56-57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广播制播系统项目,在国内首先成功地将视频领域的制、播、存网络架构应用到广播音频制、播、存领域,创造性的将传统电视台视频制作和播出的诸多概念和环节引入音频制作和播出中,构建了全新的、统一的广播制播技术体系。通过整合广播、电视、互联网、通信等多种信息源,实现了广播电视双向应用与资源共享,广播、电视优势充分互补,广播电视业务紧密结合,同时兼顾网络广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