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贡献的实际测度的研究,得出结论,在1978-2008 年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弹性为0.212,长期弹性为0.658;财政科技投入增长率是经济增长率的Granger 原因;短期内GDP 对财政科技投入信息的一个标准差扰动的响应处于很低的水平,但长期的财政科技投入对GDP 的正向拉动影响时限更长,并且其对GDP 的方差贡献率较为突出。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首先要加强财政科技投入的统筹协调;其次要落实财政科技经费的稳定增长机制;再次要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保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贡献的实际测度的研究,得出结论,在1978-2008年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弹性为0.212,长期弹性为0.658;财政科技投入增长率是经济增长率的Granger原因;短期内GDP对财政科技投入信息的一个标准差扰动的响应处于很低的水平,但长期的财政科技投入对GDP的正向拉动影响时限更长,并且其对GDP的方差贡献率较为突出.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首先要加强财政科技投入的统筹协调;其次要落实财政科技经费的稳定增长机制;再次要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保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稳定建立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之上,但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并不是等同的概念.这是因为经济稳定应是建立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之上的稳定。而经济增长也不代表经济发展,如果只有产出的增加而无其他的改变那只能是有增长而无发展。经济增长如果不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体制、社会领域的变革,还会造成社会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以皖江城市带九市一县一区与珠江三角洲九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内生经济增长函数模型对两地区的科技投入与经济产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地区应该强化企业科技研发的主体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宏观支持的科技研发布局,促进科技成果特别是政府与高校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珠江三角洲地区应该进一步提高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使其与经济发展趋势相匹配,提高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以皖江城市带九市一县一区与珠江三角洲九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内生经济增长函数模型对两地区的科 技投入与经济产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地区应该强化企业科技研发的主体作用,加快建立以企 业为主体,政府宏观支持的科技研发布局,促进科技成果特别是政府与高校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珠江三角洲地区应该 进一步提高科技投入占GDP 的比重,使其与经济发展趋势相匹配,提高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集团化最大的优势之一是规模经济而非经济规模。规模经济是通过扩大资本投入与生产规模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性,即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N倍的投入会产生高于N倍的产出,这也被称之为递增的规模收益。例如,利用同一发行渠道,发行1000万码洋所耗费的成本低于发行500万码洋的2倍投入,就可以看作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包含的是一个适度规模、有效规模,既不是规模越大越经济,也不是规模越小越经济。因此,出版集团、发行集团要结合自身实际,找到最适宜而不是最大的经济规模,不能盲目扩张、轻率兼并。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长三角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最亮点”。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长三角经济增长重拾“升势”,长三角16城市GDP平均增速达到15.1%,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比2005年全年提高1个百分点,比全国水平高4.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经济增长推动了技术转移,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之 间具有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二者之间呈相互依赖生存关系。 本文将四川省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被解释变量,将四 川省的资本投资量、人力资本投入量、外商在本地的直接投资、技术吸纳金额以及国外的技术引进作为解释变量,以 此综合代表四川省的技术转移对四川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省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 衡关系,经济增长推动了四川省的技术转移。  相似文献   

9.
《工程建设与档案》2009,(2):204-204
2008年中国经济总体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经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根据IMF的最新估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速平均为3.7%,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4%,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6.6%。据计算,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  相似文献   

10.
全球经济形势总体上进入到"后危机时期"的复苏阶段,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7.7%,低于预期的8.0%。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低于市场预期,处于弱复苏的态势。在通胀可控、经济复苏可能偏弱的环境下,未来政策仍具有一定的操作空间。广告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深刻的反映了经济的发展态势。2013年各媒体反映,国际品牌整体广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报道在整个经济报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就山东而言,工业经济在山东GDP中所占比重超过50%,再加上不同口径统计的服务业、文化产业所占份额,整个企业对山东经济的贡献率更高。关注经济增长,就必须关注企业的增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专利产出是衡量技术创新的核心指标,其与国家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以中国1985—2017年发明专刊、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3种专利授权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基于经济增长理论框架的实证模型,分析3种专利授权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长期来看发明专利对经济增长呈正向促进作用且...  相似文献   

13.
国内生产总值,或GDP,是衡量经济发展应用最广的指标。依照传统的看法,国家GDP增长迅速,叫做经济成功;GDP陷入停滞,叫做经济失败。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周刊》2010,(28):10-10,12,13,14
7月24日,中国发布《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0)》。报告指出,2009年我国西部地区经济不降反升,增速连续8年超过10%。 2009年,中国西部地区虽受金融危机影响,但受益于扩大内需政策、投资增长等因素,经济形势不降反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6857.46亿元,占全国GDP比重较2008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达到18.5%。  相似文献   

15.
经济     
许小年:中国要习惯中速增长 据上海证券报,中欧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认为,中国30%的出口增速和20%的投资增速都不可能再持续下去了,中国将面对痛苦的削减产能的过程。中国今后的出口增长只能跟着全球贸易量的增长而增长,也就是大约6%左右,而投资增速也将下降到10%左右。这样,中国GDP的增长将大约为5%~8%,步入中速增长时代,两位数的增长将成为历史,我们要习惯中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曙光初现,但还没到欢呼的时候。企业盈利增长、就业率上升、消费增长才是关键的指标。2009年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GDP创下新低6.1%。之前一些相关的经济数据已经陆续被媒体披露,伴随着这些数据的相继披露,中国经济已经触底回暖的说法渐渐多了起来,看似形势向好。最振奋人心的是股市的大幅反弹和2、3月份房市成交量大幅放大,似乎印证了中国经济已经回暖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熊凯 《大观周刊》2012,(14):84-84,9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美国爆“次贷危机”和欧盟国家的“债务危机”相继爆发的大环境下.世界经济增长陷入停滞.我国的经济增长压力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2009年我国新增就业人口约639万人。2009年我国登记失业率较2008年增长0.1%。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强的环境下.如何保证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刘咏梅 《声屏世界》2011,(10):25-25
同以往所讲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只改动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媒体经济报道记者要厘清这两个经济名词的区别。按照国内外公认的解释.经济增长指的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强调的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的方法、路径。经济发展不仅仅指量的增加。更注重质的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改善、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的改善等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宏观经济决策者始终面临着两大基本问题:一是保增长,即保证经济维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二是促改革,即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根本上看,两个问题具有一致性,前者关注经济发展的当前速度,而后者关注经济发展的长远动力,只有解决根本的动力问题,经济发展才能可持续。然而,在某些时期,决策者可能为了达到当前保增长的目的而放缓甚至停滞改革的进程,于是就出现了"保增长"优先还是"促改革"优先的争论。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每次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都能带来一段时间经济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三个快速增长期:一是1983-1988年,GDP年均增长率为11.9%,随着价格自由化的深入而出现;二是1992-1996年,GDP年均增长率为12.4%,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而启动;三是2003-2007年,GDP年均增长率为11.7%,与国有企业攻坚战的完成密切相关,同时积极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保证经济增长同时促进减污降碳就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从投入与产出端对产出密度模型改进基础上,利用联立方程组模型研究了中国275个城市2000—2017年减污降碳、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并基于2035远景目标与2030年碳达峰约束,情景模拟了城市兼顾减污降碳与经济增长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1)PM2.5污染与CO2排放对经济增长呈现正向影响,人口与制造业集聚在削弱PM2.5污染同时增加了CO2排放,而抑制空间扩张与打破环境成本遵循效应是推进减污降碳的关键。(2)基准情景下,13万元人均生产总值和碳达峰目标基本可以实现,但PM2.5污染只能降至33.050μg/m3;经济增长优先情景下,CO2排放以38.570百万吨高排放达峰,PM2.5污染为36.360μg/m3;减污降碳优先情景下,无论是高或低排放约束下碳达峰与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