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三昧》2008,(9):1-1
当前,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推进着信息传播的速度,社会热点事件不断增多,社会舆论中的民意要素日益具有独立化、选择化、多变化和差异化的特征,进而对社会舆论产生重大影响,成为新闻媒体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必须面对的全新课题。高度重视舆论引导中的民意要素,真正做到注重民意、把握民意和引导民意,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十分重要且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意与“多数暴政”的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意是种什么力量?民意同社会舆论有区别吗?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政治家把尊重和反映民意作为决策的依据,但也有人贬低民意的作用,认为民意可能导致多数人暴政,提出民意是不可宣传的.  相似文献   

3.
张伟 《出版参考》2009,(12):9-9
在某些地方,民意可能正在走向人民的反面。如果你需要一个鲜活的例子,那么去江苏南通问问看吧。  相似文献   

4.
政府形象传播与民意互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形象传播的指向虽然是社会公众 ,但其本质是处理民意 ,也就是了解民意的实质 ,判断、预测民意的走向和后果 ,为政府施政既创造有利的民意环境 ,又扭转不利的民意环境。民意以社会普遍和整体的认识 ,准确揭示周围环境的内在联系和现实世界的发展趋势。政府既要学会从舆情中察民情、识民意、知民心 ,更要做到及时调整政策 ,顺民意 ,合民心。善于驾驭和把握舆论的方向、善导民意是政府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了解民意、反映民意以更好地为民众服务,是政府和媒体共同的任务。而在信息化时代,了解民意、反映民意的方式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政府还是新闻媒体都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而创新了解民意、反映民意的方式方法。金华日报从融入QQ群、引领QQ群入手,从  相似文献   

6.
张端 《报刊之友》2012,(11):122-123
民意与大众媒体观点之间是相互表达、相互依存的关系。媒体既是民意的传播平台,又肩负着对民意的舆论引导功能。因此,大众媒体的观点必然是在反映民意的基础上,正确客观认识世界的价值体现。本文从民意与大众媒体观点的解读入手,详细分析了二者的特点与区别,并提出了在媒体观点的表达过程中既要符合民意,又不能一味迎合而导致失去正确立场,沦为民意裹挟的工具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7.
刘小燕  秦汉 《新闻大学》2015,(1):119-125
政府回应民意的逻辑起点在于民意的产生,而民意表达的根本动因源自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三重距离:即天然距离、现实距离与"理想"距离。本质上,政府对民意的回应就是政府对三重距离的回应。在"后新闻传播时代"或社交媒体时代,政府回应民意的理性选择是要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明晰民意的公共性与公民性,善用"双螺旋"模式——通过话语回应与行为回应这两个维度来回应民意。旨在促使"弱公共领域"的进一步活跃以保证"强公共领域"的有效运转,并最终服务于全体民众。  相似文献   

8.
8月最佳评论     
《青年记者》2009,(17):34-35
《“民意失真”的六大症状》/郭奔胜 黄豁 代群,《半月谈》,2009年第16期 摘要:在当前某些地方“官意主导民意”的格局尚未完全打破的情况下,一些部门、一些环节,民意常常处在“摆花瓶”的尴尬境地,有的地方甚至不惜用造“假民意”的办法来推行“武断的官意”,导致一些决策、一些行政行为与真民意相去甚远,进而戕害真民意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民意是国民意识、意志、意愿的统称,①是国家的立法基础和政府的执政根本。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民意的表达通过网络寻求到一个更加直接、便捷、充分的平台,网络民意也随之产生。②网络时评意见领袖作为网络民意的代表,集中反映出网络民意的流变特征和发展趋势,是了解网络民意的有效途径。本文期望通过对网络时评意见领袖的分析,研究其对网络民意和现实民意的影响,为构筑有效的社会沟通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民意和法律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尝试顺应民意作出一些民意需要的举动,但社会的最终公平和公正,还是必须仰仗法治的健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网民以年轻人和学生为主,其中初中生占37.9%,高中、中专和技校生占25.5%,且有逐年向低学历、低收入人群扩散的趋势.这样的网民结构,使得网络民意与真实民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偏差,比如占网民多数的年轻人,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存在着一种发泄和游戏的心态,以“愤青”的面目出现,激情澎湃、口无遮拦、全无理性可言.而真正的民意则是一种理性的、严肃的民意,它兼顾了国家策略与社会诸方面关系等因素.因此,网络民意并不能真正体现民意,如果让网络民意支配一切,就意味着主流群体意见的缺失,就意味着真正民意的消解.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网络传播方式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舆论平台,使民意表达的渠道和空间不断拓展和扩大,并逐渐生发出一种新的民意类型--网络民意.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的舆论空间和思想阵地,网络民意近年来颇受关注,但其易变性、跟风性、随意性和非理性等特点极易使其形成所谓的"民意审判",对社会方方面面造成巨大的影响。本文从网络民意审判现象入手,着重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进而对网络民意审判进行理性反思,旨在为建立全新的网络民意应对机制和避免其负面影响提出一点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淼 《新闻世界》2012,(5):123-124
网络民意是传统、现实民意在互联网上的延伸,是借助或通过网络这一信息平台所反映、表达、实现的社会公众思想、舆论的趋向和导向。本文以杭州I飙车案为例,分析网络民意对公共事件的影响,并就如何看待网络民意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的公共政策智库结构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专家学者独揽向官方咨询机构与分散的网民并重.网民来源的广泛性、丰富性支持网络民意的理性与民智的科学性,网络表达的便捷性、匿名性保障网络民意的真实性与民智的专业性,网络民意足以充当公共政策的“民间智库”.本文通过分析“个税起征点”调整政策的出台过程发现,网络民意的活跃程度取决于决策者对于民意与民智的态度.本文认为,从政策问题建构到政策评估及反馈,网络“民间智库”全程充当咨询师和信息员;从常设民意平台到科学分析网络民意,决策者须主动利用和发挥“民间智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异军突起,“网络民意”作为一种史无前例的民意表达形态,成为备受瞩目的关键词。从Web2.0到政府2.0,这种由中国网民所发挥出的虚拟力量,体现了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其本质是原生态民意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本文试图通过对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传播特质进行研究,梳理网络民意的特征和搭建网络问政平台的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网络民意沟通存在的问题,并探寻优化网络民意畅通渠道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张端 《中国广播》2013,(2):88-88
民意,是指大多数社会成员对与其相关的公共事务或现象所持有的大体相近的意见、情感和行为倾向的总称。民意与大众媒体观点之间是相互表达、相互依存的关系。媒体既是民意的传播平台,又肩负着对民意的舆论引导功能。因此,大众媒体的观点必然是在反映民意的基础上,正确客观认识世界的价值体现。媒体观点,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体表达出的具有倾向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伴随互联网而兴起的网络民意收集已成为政府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渠道。本文以"以房养老"为例对政策公开讨论阶段网络民意收集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政府在对网络民意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依托网络平台制定多种多样的民意收集方式,建立动态的民意监控收集系统。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不同媒体间的融合并与政府建立信息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9.
6日晚.省委书记李鸿忠到湖北日报编辑部看望慰问夜班编辑时,在电脑屏幕里看到即将出版的民生关注版块《民生民意》版样,特别建议将“民生民意”改为“民意民声”。民意民声是依据.民愿民盼是方向。民众的心声,是做好民生工作的指向。省委书记对民意民声的关切,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对我们继续加强和改进民生报道的鼓舞和鞭策。  相似文献   

20.
司法作为法律控制的领域,更多地强调法律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这可能会使司法领域成为民主虚置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重拾民主、考虑民意对司法的正当影响,对解决民主与法治之间的抵牾和冲突有所助益.通过传媒表达出来的民意应当通过合法途径进入司法过程,只有经过合法性检测的民意才具有正当性;司法机关亦应当提供将民意导入司法程序的制度通道,使民意与司法通过传媒架设的合法交涉程序形成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