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齐白石画梅花的数量最多(图1)。齐白石30岁左右曾刻有一方闲章"吾友梅花",表明了他对梅花的喜爱。中国人喜梅、爱梅,赋梅以人格化的象征,将它尊为"四君子"之首。历代诗人都有咏梅的佳诗,画家们也留下了许多画梅的名作。齐白石最爱画梅,他画的梅花浓艳热烈、苍劲纵逸、格调高古,受到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2.
正梅、兰、竹、菊"四君子",是中国文人画的常见题材,历朝历代画家们屡画不绝。齐白石也爱画梅、兰、竹、菊,在数量上,画梅花和菊花最多,竹子和兰花相对少一些。齐白石画竹,大多是"风竹",用笔横扫,竹叶似迎风飞舞,笔扫千军,疾风振林,这一点与海派大家吴昌硕颇有点像。齐白石画的"风竹"来源于吴昌硕,用笔上以书入画,有"金错刀"美誉。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3)
正花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川炉所铸梅、兰、竹、菊四君子花钱更是别具一格,其中的魁首便是"梅"钱。笔者所藏一枚"梅"钱正面为一树梅花,背面是精美的楷书诗句:"而今来问和羹事,先向百花头上开。"该钱直径50毫米,黄铜铸造,雌刻精美,古朴雅敛,品相精良,应是清代此类花钱中的上品。梅与松、竹被誉为"岁寒三友",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梅花种种美好的寓意,梅花在传统的吉祥纹样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古代花钱的价值,除了与它的年代和稀缺性有关,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的美感和寓意。这枚四君  相似文献   

4.
在辉煌绚烂的中华制瓷史中,宋代的青瓷以其单色釉的纯洁、素静,造型高雅为历代所推崇。而于北宋中后期出现的汝窑,特别是专为宫廷烧造的御用瓷器即"汝官窑",更是以其"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纹,芝麻挣钉釉  相似文献   

5.
季英伦 《收藏》2014,(1):178-179
梅花,又名五福花,象征快乐、幸福、和平、长寿,其独特的艺术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被赋予深厚的道德内涵。梅与兰、竹、菊尊称"四君子",与松、竹合称"岁寒三友",有花魁、花中气节最高坚之称。梅花还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人格的写照,有国魂之美誉。梅花凌风傲雪、先春而发的高尚品性,是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伟大精神的象征,也是历代画家经常采用和人们喜闻乐见的绘画题材。在我国,梅花入画自唐代有千年历史,到宋代有《梅谱》《梅花喜神谱》等描绘、研究梅花的专著岀现,以后各个历史时期都岀现了诸多杰岀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7,(11)
正在中国花鸟画发展历程中,"徐黄异体"一变,文人士大夫"托物寄兴"又一变,"青藤白阳"再一变。"黄筌富贵,徐熙野逸"所涉为审美风格的界定;北宋末期兰、竹、梅等文人画兴起,意味着新的绘画形式开始形成;而陈淳、徐渭的出现,标志着新的绘画形式、新的绘画方法、新的创作理念均已高度完备与成熟。"青藤白阳"对后世中国花鸟画,甚  相似文献   

7.
問花 九人行     
《收藏》2016,(3)
正第一季梅花·怀古乙未孟冬"问花"是少俨多年来坚持推出的学术栏目。自去年开始,与《收藏》合作推出,至今年拓展为九人。问是一种精神,一种思考,是人花之间的互动与意会。古人说"花亦解语",人解花否?中国哲学里的"物我两忘",其实是"物我相融,天人合一"。在这个意义上讲,问花其实是问自己。从本期开始,"问花·九人行"栏目首先推出"问梅"。梅花为四君子之首,其意象格调深受北宋文人影响。林和靖的《山园小梅》清冷幽  相似文献   

8.
汤清海 《收藏界》2014,(8):124-125
在中国画中,松、竹、梅是画家喜爱的题材,画家取松、竹、梅傲霜凌雪的特点,借以表现人的品格与气质。早在南宋时期,画家赵孟坚就将松、竹、梅放在一起,“岁寒三友图”遂以自成一格。  相似文献   

9.
沙伟 《收藏界》2014,(4):94-99
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交替时期出现的一位杰出的绘画大师。他一生与梅结缘,其画坛生涯即是从学画梅开始。老家浙江安吉彰吴村村外十里处,有一条两岸遍植梅花的小溪名“梅溪”,打小吴昌硕就常以钓鱼为借口,到此赏梅,为日后画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0,(2):160-161
李敬寅,长期从事宣传文艺工作.撰写出版了十余部著作。计500余万字。业余酷爱书画,尤喜画梅,先后搜集抄录了古今数以千计的咏梅诗篇和画梅理论.研究临摹了古今画梅高手的数百幅传世之作,创作了1000余幅梅花作品和数百首咏梅诗歌,并多次举办大型咏梅书画展。在此基础上又创作了画梅歌和梅花三部曲:《梅花赋》《李敬寅书画》(梅花集)、《梅雪村放歌》。  相似文献   

11.
自然界的松、竹、梅,历来被文坛誉之为"岁寒三友"。尤其是梅,不畏冰雪的摧残,在百花凋零之时,唯其一花独秀。表达出一种刚毅不屈的坚强品质,故社会上常用梅来寓意人的品行、气节和情操,自古到今的文人墨客亦常以梅著文写诗,作书绘画。这里供奉给人家鉴赏的六幅画作,全是以梅花为主题之妙品,其作者是金俊明。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间将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将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其中都少不了梅花。在我国诗、书、画界以梅为题材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难怪梅花有“花魁”之美誉。梅花,也是我国电话卡的重要题材。原中国邮电电信总局发行的中国名花IC卡中就有一枚以梅  相似文献   

13.
范扬 《收藏》2015,(3):174-175
书画同源,异体同势。现代黄宾虹说:"书画同源,贵在笔法。"元代赵孟(?)自题画作,早就说过:"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所谓"书法用笔"之用也。此后,为历代文人画所推重。书画异体,用笔相通。其意有二:一曰笔法,二曰书写。笔法者,平、留、圆、重、变,如锥画沙,如屋漏痕,如折钗股,如印印泥。书写者,书画一法,直抒胸臆,或书或画,亦书亦画,画即是书,书即是画,书画互参,信手拈来,从容下笔,大小由之。  相似文献   

14.
蒋鹏放 《收藏》2008,(10):72-75
历史上以“叱石成羊”为题材的绘画很多,现在许多收藏爱好者都持有“叱石成羊”内容的藏品,但对其意却不甚了解。其实“叱石成羊”,正像传统绘画中的梅、兰、竹、菊一样,是历代画家青睐的题材,成为经久不衰的绘画内容。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7,(4)
正从宋代开始,梅瓶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装饰格局,每个朝代在此基础上都有特定的时代风格和流行纹饰。早期:多样化探索五代至北宋早期,梅瓶装饰主要是"胎纹釉理"模式。北宋中期开始,逐渐以"范金琢玉"式和"文彩相彰"式展开(见图1、2),分别出现了分层、分块和单体折枝三种纹饰布局格式,口、颈部绝不会出现纹饰,胫足部时有时无,腹部或肩腹部成为装饰的重心部位(见图3、4)。辽代梅瓶装饰,集中突出腹部主题饰纹,只见分层和单体折枝两种格式(见图5、6)。  相似文献   

16.
开篇语     
《收藏》2016,(7)
正一部书画史,半部出湖州。作为一座拥有2300年建城史的古城,地处中国太湖南岸的湖州历来就物产富饶、经济发达、崇文重教、翰墨飘香,是中国藏书、丝绸、湖笔、茶、竹、书画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孕育了以南朝最大的藏书家沈约,元代著名书画家.收藏家赵孟(?),明代最优秀的书籍出版家、开套印本新风的凌漾初,近代最大的书画收藏家庞莱臣,海上画派领军人物吴昌硕,古钱币大王张叔驯,文博大家徐森玉等为代表的一批收藏研究及艺术创作的巨匠。《收藏》特别策划"湖州专辑",分上、下两辑刊发相关文章十二篇,系统介绍湖州从古至  相似文献   

17.
正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齐白石画菊花的数量不少,在数量上仅次于梅花,这跟菊花是可以祝寿的题材有关。中国自古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历代诗人都有咏菊的佳诗,画家们也留下了许多画菊的名作。齐白石爱画菊。他画的菊花色彩艳丽,寓意吉祥,格调清新,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恽寿平、吴昌硕之后,齐白石成为画菊的一大家。  相似文献   

18.
正七佛,又称"过去七佛",是指释迦牟尼及其成佛之前悟得正觉的六位佛尊,依次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七佛作为魏晋以来长期流行的佛教艺术主题,现存实物多以石塔以及石窟壁画、画卷等多种表现形式出现,如北凉石塔,其造型及七佛布局明显受到印度键陀罗艺术的影响。在北朝时期开凿的石窟内,七佛造像也大量出现,如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巩县石窟等这一时期所开窟龛,均有七佛题材的造像或壁画。元代  相似文献   

19.
翠竹青青     
俞浩忠 《集邮博览》2014,(11):46-47
正我国是世界著名的竹乡,种类约占世界竹类的一半,分布在长江流域、华南、西南、台湾等地。主要有毛竹、淡竹、紫竹、箬竹、凤尾竹、金镶玉竹、茶干竹、佛肚竹、玉带竹、米竹、碧玉竹等。我国植竹、养竹、用竹的历史悠久,竹文化源远流长。因竹子杆直、空心、挺拔、有节、长青等优点,被人们赋予谦虚、高风亮节之美德,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苏东坡有一句名言被广为流传:"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对人类有很大的贡献。由于生长快、成材早、竿粗直、  相似文献   

20.
贾宝源 《集邮博览》2013,(12):31-33
松、竹、梅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被称为“岁寒三友”。它们坚贞、清高的特征,成为中国画中常见的题材,中国历代画家为我们留下了关于它们干姿百态的绘画佳作,其中有一些还被搬上了方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