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曦林 《收藏》2016,(11):136-137
我曾有幸拜观过李可染先生家中所存近干幅素描、速写及有关资料,还有一些形象笔记和学习笔记,其数量及精湛的表现令人叹为观止。1991年,我发表过一篇《从自然到艺术的跋涉——李可染素描、速写论评》,述及李可染先生五六十年代的素描、速写,以及七八十年代的速写和研究性资料。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6,(21)
正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在广东得到一册《李可染画论》。篇幅虽不太多,却每有精辟之论。例如,可染先生说到:"有人说,学中国画的学了素描有碍民族风格的发展。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我画中国画已有几十年了,早年也学过一段素描。现在看来,我学的素描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假若我的素描修养能再高一些,对我的中国画创作会带来更大的好处。"在当时,能出画册以至理论专著非同寻常。这很可能是荟萃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21)
正2016年4月24日,李可染画院曾举办过一个特别的展览:"千难一易——李可染速写作品展"。之所以说它特别,是因为这些遗稿是从私人藏家手里借来的,创作时间从建国初期至"文革"期间,多达150余幅,而且是首次整体面世。遗憾的是,这个展只展了一天。本刊在2016年第5期刊载了遗稿发现者张忠义先生的文章,介绍了这批遗稿的大致情况,而更多细节则需要进一步挖掘和研究,尤其是画稿中的一些文字,透露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李可染先生的创作思路、情感、心  相似文献   

4.
正记得当年有人批评徐悲鸿是用西方素描画中国画时,可染先生却对他的学生说:"对于中国山水画,素描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李可染革新中国山水画,其入门途径,就是用西方素描来收拾传统山水画的散、乱、松、碎,把块面和调子引入山水画,借以加强山水画的整体感,以最终达到水墨山水画上墙之后能与油画抗衡的视觉效果。因此,可染先生外出写生时,以西方素描方法,用铅笔画了许多山、石、树木、舟船、瀑布、水口等等自然景物的速  相似文献   

5.
艺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克 《收藏》2006,(3):33-33
范扬是我的学生,他的勤奋刻苦、聪颖善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得当年在学院我教他美术史,他却常常抱着几大卷素描、速写和水墨写生让我看。有奋斗目标的人再聪明,不经过苦心修炼,是达不到终点的。  相似文献   

6.
王金坪 《收藏》2016,(11):117-120
在李可染先生这批速写中,《咱们有了土地》《村干部会议》(图1)《新分黄牛牵到家》《学习》(图2、3、4)应该都是李可染先生1949年和1951年先后去北京大兴和广西参加土改后创作的。如今,当年他创作的作品已经很难见到,这些画稿无疑为我们了解他当时的美术创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6,(21)
正最近,有幸遇到了李可染先生的公子李庚先生。李庚先生长期旅居日本,为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教授、研究员,现任李可染画院院长,也是李家山水的继承人之一,活跃于当今画坛。从他的言谈间,我们能够真切体会到一个儿子对于父亲的热爱与崇拜,也可以从他的言语中间看到公众视野所无法看到的李可染。李庚先生是李可染先生最宠爱的孩子。比哥哥姐姐们幸运的是,他生于和平年代,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父母没有缺席。他从小就陪伴在李可染先生的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6,(21)
正在李可染先生这批画稿遗作中,最珍贵的当属《白毛女》画稿,共计30余页,是当年李可染先生看歌剧《白毛女》时,在剧场熄灯的情况下摸着黑画的。这些画稿虽然没有深入的细节刻画,只用线条简单勾勒出了大致的形象和姿态,但却非常生动,尤其难得的是上面有不少对人物形象、场景等的标注,甚至还有对歌剧演员表演的评价(图3)。李可染画院理事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鲁湘先生对这批速写的评价非常高:"这套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6,(21)
正在李可染先生这批速写中,《咱们有了土地》《村干部会议》(图1)《新分黄牛牵到家》《学习》(图2、3、4)应该都是李可染先生1949年和1951年先后去北京大兴和广西参加土改后创作的。如今,当年他创作的作品已经很难见到,这些画稿无疑为我们了解他当时的美术创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绘画史上关于土改的记载非常少,即使有,也仅仅是一笔带过。实际上,这场运动对于绘  相似文献   

10.
画中游北海     
《收藏》2016,(21)
正在李可染先生这批画稿中,有一组是关于《工农劳模游北海大会》的。这幅画是李可染先生新年画的代表作,创作于1951年,曾获1952年7月文化部颁发的1951年至1952年度新年画创作三等奖。这批画稿中的文字,不仅为我们揭开了李可染先生的创作思路,也呈现了那个年代画家们是如何寻求政治任务与艺术创作之间平衡的。  相似文献   

11.
画中游北海     
王金坪 《收藏》2016,(11):121-127
在李可染先生这批画稿中,有一组是关于《工农劳模游北海大会》的。这幅画是李可染先生新年画的代表怍,创作于1951年,曾获1952年7月文化部颁发的1951年至1952年度新年画创作三等奖。这批画稿中的文字,不仅为我们揭开了李可染先生的创作思路,也呈现了那个年代画家们是如何寻求政冶任务与艺术创作之间平衡的。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6,(21)
正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以及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论研究学者,于洋先生面对李可染先生这批风格鲜活的速写、画稿,感动于其中对生活细节的发现与真挚的表现。同时他认为,这些画稿有助于重新梳理那个时期的画家风格与历史事件,而其中的主题性人物画作品,需要进一步研究。《收藏》: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张人物速写(图1)上写着"松烟、顶烟、伦、油烟、煮磋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6,(21)
正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研究馆员朱万章先生,近年开始涉及近现代美术史的研究。看完这批画稿,他表示,这样素描式的手稿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朱万章先生认为,作为李可染先生中年时期的手稿,它们对全面了解李可染的艺术生成过程、艺术风格嬗变和发展起到补证作用。某些小稿,可以看出作品的诞生轨迹,尤其是那些带有很多说明性文字的画稿,价值非常高。除了反映画家当时思想,画稿也显示出画家的认真程度和为之付出的艰辛劳动,千锤  相似文献   

14.
王金坪 《收藏》2016,(11):134-134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以及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论研究学者,于洋先生面对李可染先生这批风格鲜活的速写、画稿,感动于其中对生活细节的发现与真挚的表现。同时他认为,这些画稿有助于重新梳理那个时期的画家风格与历史事件,而其中的主题性人物画作品,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藏之 《垂钓》2011,(6):72-73
顾坤伯字景峰,号二泉居士,1905年生于无锡,是典型的江南人。这不仅表现于字号,在艺术创作中,他最情有独钟的也是山水。可以说,他的一生都浸润在氤氲的湖光山色中。但山水和山水不同,童中焘有一个精练的概括:“近代山水写生,我得三家。李可染先生写境,沁人心脾,开时代之新风。傅抱石先生大笔点染,粗中有细,豪气摄人。顾先生则变化多端。”这“变化多端”可不是泛泛之辈能够达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张忠义 《收藏》2009,(10):22-23
前不久,北京画院隆重推出“实者慧——邹佩珠、李小可、李珠、李庚捐赠李可染作品展”。此次展览主要展出了李可染的中国画作品108幅、水彩画作品15幅。除此之外,书法作品122件、速写9册,以及李可染生前与邹佩珠的44件收藏作品也一并捐赠给国家。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6,(21)
正李可染先生这批绘制于建国初20年的画稿面世,是一件令人惊喜的事情。画稿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从中可以得窥在那样一个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时刻,李可染先生的心路历程。画稿以人物画为主,主题涵盖了白毛女、土改、生产、建设等,反映了李可染先生渴望脱胎换骨的自我成长。在1949年之前,李可染先生是一位书斋画家,画的山水是意笔山水,画的人物以古代士大夫和仕女为主,与人民大众没有  相似文献   

18.
《收藏界》2006,(3)
改革开放之初,榕湖饭店作为国内少数五星级酒店,在桂林只有此一家,这里时常接待各国政要及社会名人,我在任期间,每年都要接待一些国内知名的艺术家,尤其李可染先生来桂林必住榕湖。1980年秋,李可染先生携其子李小可,学生张凭、李行简等人来桂林住在榕湖饭店。李先生是常客,也经常为酒店作画留念。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6,(21)
正最近几年我多次深入到三山五岳等名山大川中去写生,或速写、或水墨,"搜尽奇峰打草稿",颐养胸中丘壑。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对于中国山水画而言,对传统的理解不应只局限于故纸堆中,而是要还原古人所走的路、所处的环境。到了现代,我们所讲的写生,即不同于古人的写生,也不同于西方绘画所讲的写生,古人写生强调的是写其"生气",西方的写生强调的是对景的"现场感与即视感"。我所强  相似文献   

20.
敬告读者     
陈永欣 《上海集邮》2001,(10):41-41
铅笔画起源于原始人,在篝火旁用烧剩下的木炭,在洞穴石壁上涂画先人和野牛、野鹿搏斗的狩猎情景,属最古老的画种,至今仍是学习美术的启蒙课程和基本功,应用在素描、写生、速写及设计样稿上。中外名的美术大师都对铅笔画有深厚的造诣,如意大利艺复兴时期雕刻家米开朗琪罗也给世人留下了大量线条雄健的铅笔画作品;我国艺术教育家徐悲鸿也十分强调铅笔画是“一切造型美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