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收藏》2016,(11)
正据黄成《髹饰录》记载,我国雕漆技法最早出现于唐代:"剔红,即雕红漆也。髹层之厚薄,朱色之明暗,雕镂之精粗,亦甚有巧拙。"雕漆是在厚重的漆层上进行创作雕刻,作为一种传统技艺,雕漆经历了从唐朝到清代整整五朝,时间虽已流逝,但其技艺依然传承延续。雕漆器是一种典型的工烦料贵的工艺美术品,制作时不但工序复杂,耗工繁巨,技艺亦高难。一件真正的雕漆艺术品,一般要刷漆几百遍,厚度达15毫米左右的漆才能进行雕刻。一件作品历时三四年才能完成。雕漆艺术品典雅高贵,纹饰精美考究,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那一抹庄重大气的"中国红",也总能夺人眼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6,(5):183
正雕漆中国众多漆器工艺品种中的一朵奇葩。所谓雕漆,就是在特定的坯胎上反复髹涂的经过加工提炼过的中国大漆(大漆选用湖北毛坝海拔3000米以上漆树每年4~8月产出的原漆)、明油以及矿物质颜料银珠(99%的高纯度),经搅拌、过滤调配而成的红色漆,待干燥后,用刀具雕刻出各种精美的浮雕纹饰,即为雕漆。雕漆又名剔红。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1)
正扬州经典漆器有限公司和扬州漆器艺术研究所近期联合推出纯雕漆系列精品漆器雕漆中国众多漆器工艺品种中的一朵奇葩。所谓雕漆,就是在特定的坯胎上反复髹涂的经过加工提炼过的中国大漆(大漆选用湖北毛坝海拔3000米以上漆树每年4~8月产出的原漆)、明油以及矿物质颜料银珠(99%的高纯度),经搅拌、过滤调配而成的红色漆,待干燥后,用刀具雕刻出各种精美的浮雕纹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6,(7)
正雕漆嵌玉为扬州独有的名贵漆器工艺品种,它综合了雕漆与百宝镶嵌两大工艺,清初已形成。《中国玉器全集》选载的故宫藏品,乾隆朝剔红雕漆百宝镶嵌荷花屏风宝座即为扬州所制。雕漆工艺创制于唐代,其工艺先在所制器物之上髹涂近百层到几百层中国大漆,雕刻成各种图案和锦纹,纹样精美,形象生动,刀法圆润,色泽纯正,各种图案栩栩如生。明清时期,漆器艺人在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6,(17)
正红雕漆,汉族漆器工艺的一种,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制作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则达二三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红雕漆又名"剔红",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古漆器论·剔红》中记载:"剔红器皿,无新旧,但看似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剔剑环香草者尤佳。"剔红漆色有深红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6,(9)
正雕漆嵌玉为扬州独有的名贵漆器工艺品种,它综合了雕漆与百宝镶嵌两大工艺,清初已形成。《中国玉器全集》选载的故宫藏品,乾隆朝剔红雕漆百宝镶嵌荷花屏风宝座即为扬州所制。雕漆工艺创制于唐代,其工艺先在所制器物之上髹涂近百层到几百层中国大漆,雕刻成各种图案和锦纹,纹样精美,形象生动,刀法圆润,色泽纯正,各种图案栩栩如生。明清时期,漆器艺人在雕漆图案和锦纹上又创制了百宝镶嵌,到了近代,扬州漆器艺人结合扬州玉雕工艺,选用翡翠、玛瑙、青金、白玉、珊瑚、碧玉、珠贝等几十种高档材料,充分运用多种名贵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6,(15)
正红雕漆,汉族漆器工艺的一种,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制作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则达二三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红雕漆又名"剔红",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古漆器论·剔红》中记载:"剔红器皿,无新旧,但看似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剔剑环香草者尤佳。"剔红漆色有深红近于紫色的,有正红的,有色浅而略呈黄色的,以颜色纯正、光泽明亮者为上品。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8,(12)
正中国嘉德2018年秋拍夜场征集到12件雕漆器(图1),其中元代1件,明代3件,清乾隆8件,数量尽管不多,然而值得藏家关注。雕漆的制作方法是:先在胎骨上髹涂一定厚度的漆,少则二三十道,多则上百道,每髹一道,须经半天左右时间晾至半干,之后才能雕刻花纹。同琢玉一样,雕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耐性、韧性及有序性,可以视作大陆型农耕文明在宋以后的一个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5,(7):184
新年鼎力之作纯雕漆帽筒:"君子之交""荷香清溢""福寿康宁",每种图案限量供应19对。售价36800元/对。帽筒,俗称"官帽筒",兴起于清朝咸丰年间,兴盛于上世纪前半叶,至今已有150余年历史。原型是量米的米升,后来演变为置放帽子的工具,清代官员在上朝之前休息时置放花翎顶戴。寓意官帽加身,有升官发财之意。雕漆帽筒制作过程非常复杂,生产周期长,要经过设计、制胎、涂漆、描样、雕刻、磨光等几十道工序,各工序技艺要求都很高,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制作漆器最早的国家,精美细腻、尊贵典雅的中国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同陶瓷、丝绸一样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而享誉世界。我们通常所说的漆器,是在涂漆的器物上进行彩绘、研磨、镶嵌、雕刻等艺术加工制作而成的各类工艺品的统称。漆器的用漆乃天然漆,俗称"大漆"。在胎体完成后,按其不同的装饰工艺,分为彩绘漆器、镶嵌漆器和雕漆等多种。1993年我国发行的《中国古代漆器》邮票中,有一枚是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新石器时代的"朱漆木碗",距今已有  相似文献   

11.
刘卓 《收藏》2013,(15):146-152
雕漆是中国传统髹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它是采用天然漆树汁(俗称天然大漆),在木、铜、竹等胎体上进行多层髹漆,待涂抹出一定厚度后用刀在其表面进行浅刻或浮雕等装饰的工艺。雕漆按其所髹漆色和髹涂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剔红、剔黑、剔彩、剔犀几种。雕漆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代表性品种,与玉雕、牙雕、景泰蓝一起被称为北京工艺美术的"四大名旦"。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5,(5):184
新年鼎力之作纯雕漆帽筒:"君子之交""荷香清溢""福寿康宁",每种图案限量供应1 9对。售价36800元/对。帽筒,俗称"官帽筒",兴起于清朝咸丰年间,兴盛于上世纪前半叶,至今已有150余年历史。原形是量米的米升后来演变为置放帽子的工具,清代官员在上朝之前休息时置放花翎顶戴。寓意官帽加身,有升官发财之意。  相似文献   

13.
刘卓 《收藏》2013,(8):146-152
雕漆是中国传统髹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它是采用天然漆树汁(俗称天然大漆),在木、铜、竹等胎体上进行多层髹漆,待涂抹出一定厚度后用刀在其表面进行浅刻或浮雕等装饰的工艺。雕漆按其所髹漆色和髹涂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剔红、剔黑、剔彩、剔犀几种。雕漆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代表性品种,与玉雕、牙雕、景泰蓝一起被称为北京工艺美术的"四大名旦"。  相似文献   

14.
王立军 《收藏》2014,(8):2-2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祖先以其高超的技艺制作了众多的精美艺术品,部分已流传至今天,成为稀世珍宝!作为收藏爱好者能够收藏到这些精品是一件非常自豪和得意的事。"盛世收藏",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民间收藏市场波澜壮阔,收藏爱好者达到数千万之众。但令人遗憾的是,赝品泛滥已成为影响我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顽疾,成千上万的收藏爱好者用自己辛勤汗水换来的却是一件件假货,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剧,让人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15.
"漆器"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漆器一般髹朱饰黑,或髹黑饰朱,以优美的图案在器物表面构成一个绮丽的彩色世界。早期漆器一般在简单木、竹胎上髹涂,既可防腐,也可用于装饰。随着漆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7,(12)
正中国是雕刻艺术大国,古代雕刻佳作层出不穷。在慨叹古人高超技艺之余,如何借古鉴今。立足新的时代,实现文化进步,创造性提供富有时代精神的好作品,已是时下艺术界普遍探讨的话题。10月15日~26日,由西安大唐西市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福建泉州鼎立艺术馆主办的高规格精品艺术展览"艺海寻猷·与历史对话——中国著名艺术家雕划作品展览暨研讨活动(西安站)"在大唐西市艺术品中心举办。大唐西市集团副总裁王勇致辞中谈到,大唐西市是隋唐丝绸之路起点,同时也是珠宝玉石之路的起点,本次艺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3,(3):13
雕漆,皇家至尊,五朝御用重器雕漆,燕京八绝之一,以原料珍贵、工艺复杂漫长、雕刻困难而著称,其纹饰精美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大漆特有的色泽、质感和画面衬托出热烈而沉静的华贵气质,有着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其起源于唐,发展于宋,大成于元,鼎盛于明清,五朝皆是帝王御用的宫廷器物。一刀工,十年功,一器难成雕漆以天然大漆为原料,人称"百里千刀一斤漆",非常珍贵,其工序更是多达百余道。一般以铜、木料作胎或脱胎后,在胎上涂百层以上调制了朱砂、桐油的漆液,厚达8  相似文献   

18.
常军 《收藏》2011,(12):90-93
20世纪7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固始县发掘了一座古墓,此墓即河南侯古堆一号墓。该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十余件漆器作品。这些漆器制作精美,线条流畅,色泽艳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经考古专家鉴定,认为这批漆器的年代应为春秋末期。现择选其中几件精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6月11日,由北京紫檀文化基金会和故宫出版社编辑出版、记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紫檀雕刻技艺"传承人代表、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女士历时十载,采用珍贵的紫檀及阴沉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檀雕技艺"的雕刻手法,艺术性复现老北京城门及其历史变迁的重磅图书《陈丽华的城门梦》在故宫博物院举行中英文版图书首发式。此书以精美的图文形式,记  相似文献   

20.
杨晨耀 《收藏》2013,(10):130-131
福柯曾经提出过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观点:从什么时候开始,艺术成了一个专门的行当?难道只有画家画画,音乐家作曲,雕塑家雕刻,文学家写作,才是艺术活动?为什么人的生活不应当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没错,审美并不只属于艺术家,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艺术,而时尚的本质就是将艺术融入世俗,让生活成为一种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