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收藏》2016,(3)
正广州南越王博物馆所藏山西产陶瓷枕有70余件,绝大多数可以断定其时代属金代。而对于这些陶瓷枕具体窑口的断定一直语焉不详,这一点引起笔者的注意。其实在山西金代墓葬中也出土了不少陶瓷枕,散布各地区的窑址中也偶尔可见陶瓷枕残片,这些陶瓷枕有的兼具磁州窑、定窑、钧窑的特点,但又与其他地区出土的陶瓷枕有着明显区别。而随着山西地区窑址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山西陶瓷枕的面貌也逐渐明朗起来。尤其是2014年孟耀虎先生所著《瓷枕玄珠》  相似文献   

2.
黄巧好 《收藏》2018,(6):67-73
在种类繁多的陶瓷枕中,有一种陶瓷枕,以优美的造型、多样的装饰和美好的寓意而深受喜爱,这便是以如意为名、以如意头为枕面造型的如意形瓷枕。如意形枕,顾名思义是以如意为造型的瓷枕,是一种俯视枕面造型类似叶片或祥云纹、左右两侧有两到三处曲线对称、上有桃尖的瓷枕类型。如意形瓷枕始于唐末,兴盛于宋代,是瓷枕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造型艺术。由于瓷枕在明清时逐渐被其他材质的枕所代替,如意形瓷枕也由此式微。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7,(11)
正固镇瓷窑址位于山西省河津市北部吕梁山南麓,黄河与汾河交汇的三角地带。2016年3月至9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该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制瓷作坊、瓷窑炉等相关制瓷遗迹,出土数以万计的陶瓷器(片)和窑具。其中最能代表该窑特色的莫过于出土的金代装饰陶瓷枕。本文结合固镇遗址内出土的陶瓷枕标本及部分馆藏河津窑陶瓷枕产品,从胎釉、造型、装饰技法和装饰题材  相似文献   

4.
文物枕史     
正枕是人们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卧具,而陶瓷枕又是我国陶瓷艺术中一个非常独特的门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自1991年入藏香港著名收藏家杨永德伉俪捐赠的200余枚陶瓷枕以来,将"陶瓷枕"作为一个特色收藏,在不断扩大藏品的数量与类别的基础上加大对陶瓷枕的征集与研究,到目前为止馆藏陶瓷枕近600枚,涉及国内众多窑口,堪称国内博物馆瓷枕收藏之最。本文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藏瓷枕为例,介绍陶瓷枕历史中所蕴含的社会生活史、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说文解字》:"枕,卧所荐首者。从木,冘声",说明木枕是古人最早使用的枕头之一,古代还先后出现过玉石。陶瓷,漆器。皮革等各种质地的枕,尤以陶瓷枕流行时间最长,深受人们喜爱。陶瓷枕不仅反映胎釉,烧制等工艺特征,还蕴含了丰厚的美术。民俗、文化等人文元素。陶瓷枕唐代已开始流行,宋金元时期的瓷枕烧造窑口众多,磁州窑系最具代表性。考古出土和传世有大量的精品存世,也见于欧美和日本等海外公私收藏。本专题分为"枕之史""枕之形""枕之粹"三个篇章,每一章节各有侧重,包括发展史梳理,各形枕的源头与造型变  相似文献   

6.
张海军 《收藏界》2015,(2):45-53
据考证,枕的起源大概在殷商时代,而关于枕的最早记录是春秋时期《诗·陈风·译波》上面记录的"辗转伏枕"。那么瓷枕又是何时出现的呢?根据考古发现得知,在河南安阳的隋代开皇年间的张盛夫妇合葬墓出土的瓷枕,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早的瓷枕实物。从陶瓷材质的发展来看,经过了由陶至瓷的转变,枕也是如此。从时间跨度上来  相似文献   

7.
李光辉 《收藏》2018,(6):61-66
瓷枕的造型与装饰不仅蕴含着实用、舒适等功能,而且融合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艺术乃至政治因素,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兽形枕及枕上的动物装饰题材为代表的动物枕更是充分反映出古代陶瓷枕制作者的洞察力和创造性。本文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文物为依托,探讨陶瓷枕中的兽形枕和动物题材纹饰的装饰内涵。  相似文献   

8.
王元黎 《收藏》2018,(6):48-55
陶瓷枕装饰题材广泛,民间色彩浓郁,是研究当时陶瓷工艺、民间观念、社会崇尚和生活习俗的重要实物。本文介绍的新乡市博物馆藏陶瓷枕形制多样,且来自民国时期平原省博物馆旧藏,不少堪称精品。  相似文献   

9.
杜文 《收藏》2018,(6):74-76
耀州窑从唐代开始就烧造色釉、器型丰富的陶瓷枕,在唐宋时期曾烧造出釉彩和造型各异的陶瓷枕。唐代该窑也被称作"黄堡窑"。本文主要结合铜川黄堡窑址考古资料,对唐代该窑各式陶瓷枕加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6,(9)
正阆中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战国时为巴国国都,清初曾作为四川省临时省会。阆中文物景观颇多,目前有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保单位、70多处县级文保单位。1986年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2012年4月中下旬,央视寻宝活动在"寻宝"栏目组导演与当地收藏家协会带领下,先行至藏友的家中探底、觅宝。  相似文献   

11.
陶瓷枕是我国古代夏令避暑的寝卧佳品,又是雅俗共赏的工艺品。它以独特的造型,丰富多彩的装饰题材和多种多样的装饰技法而独具艺术特色,在陶瓷史上占有一定地位。陶瓷枕始于隋,盛于宋、金,历代相承不衰,尤其在民间颇为普及,亦最能反映当时的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由于时代不同,窑口不同,以及人们思想意识和社会风尚的变化,其造型、纹饰、装饰技法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本馆藏有一批唐至元代的陶瓷枕,不乏精美之作,经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杨峰涛 《收藏界》2011,(10):61-66
承载了我国几代人梦想的南水北调工程终于在新世纪之初成为了现实。其中线工程在河南包括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和总干渠两部分,涉及河南文物点330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占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文物保护工作总量的三分之到上。  相似文献   

13.
高阿申 《收藏》2016,(5):178-181
阆中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战国时为巴国国都,清初曾作为四川省临时省会。阆中文物景观颇多,目前有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保单位、70多处县级文保单位。1986年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  相似文献   

14.
吉州窑精品鉴赏之一——吉州窑瓷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的文献记载来看,人类使用枕头的行为不会早于商周时期,《诗经》中有“角枕粲兮”,“寤寐无为,辗转伏枕”之类记述,表明此时枕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考古工作者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木质、玉质枕,隋代张盛墓出土的青瓷枕模型则是最早的瓷枕。隋唐以降,各式瓷枕时有发现,宋代是瓷枕的鼎盛时期,南北各大名窑,诸如磁州窑、定窑、登封窑、汝窑、巩县窑和越窑、景德镇窑、吉州窑,均有烧造,器形繁多,产量巨大。本文简要介绍吉州窑的各式瓷枕。  相似文献   

15.
郝亮 《收藏》2009,(1):57-58
追溯瓷枕的起源,应始于隋,河南安阳张盛墓曾出土隋开皇十五年(595年)长仅3.9厘米的长方瓷枕模型,是已发现最早的瓷枕。唐代以后,瓷枕逐渐流行,尤以两宋最为鼎盛。瓷枕质坚而清凉沁肤,爽脑怡神,甚至有“明目益睛,至老可细读书”的功用,所以无论富贵贫贱,世人无不喜好,连皇宫中也多有使用。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瓷枕产品琳琅满目。磁州窑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而发展变化的,用途广泛。  相似文献   

16.
杜鹏 《收藏界》2014,(11):73-75
2010年9月,安徽省淮北市博物馆(暨淮北市文物管理所)在新火车站广场工地,对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桓君山藏书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当考古发掘进入汉代文化层后,遗址现场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汉代子母扣砖、筒瓦、板瓦、彩绘云纹瓦当、陶器残片、汉代成熟青瓷片等。经过清理,发现了一处用石块和汉砖垒砌的三进六开间的庭院遗址。  相似文献   

17.
近期,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配合西安市行政中心北迁项目,在张家堡广场东侧发掘清理了440余座汉代墓葬,出土陶、铜、铁、铅、玉石、骨等各类文物近3000件。这批墓葬以小型汉墓为主,其中有3座中型墓葬,规格较高,出土器物丰富。其中甚至发现有王侯丧葬才可使用的玉衣(残片),出土了追随周代礼制随葬的九鼎,且体量较大、组合完整。这些器物在西安地区都极为少见,足以显见其墓主生前是身份地位高贵特殊、非同一般的贵族人物。  相似文献   

18.
天明 《上海集邮》2001,(10):15-16
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518处,其中古遗址144处,古墓葬50处,古建筑248处,石窟寺及石刻3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0处和其它5处。 这批文保单位中,有13处曾出现在邮票上:  相似文献   

19.
杨玉彬 《收藏》2006,(2):52-53
1973年11月,安微阜阳市在阜城镇建人防工程大楼挖地槽时,发现一处青花瓷器窖藏,由于施工人员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出土器物被当场挖烂,市文物部门闻讯后派人现场调查处理,收缴了这批文物。现将其中一组墩式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7,(1)
正20世纪60年代中期,山西大同发掘了一座规格较高的北魏墓葬。墓葬中随葬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之高,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该墓葬的出土,大大地充实和弥补了北魏史的研究,尤其是平城期历史实物资料的不足与空白,在某种程度上可谓叩开了深入解读平城帝都的历史大门。该墓墓主司马金龙,系晋宣帝司马懿弟太常馗之九世孙,父司马楚之于泰常四年(419年)降魏,因功高得太武帝封爵。对司马金龙《魏书·列传》有载:"拜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徵为吏部尚书。太和八年(484年)甍。赠大将军、司空公、冀州刺史,谥康王。"司马金龙墓的发掘,让我们从中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