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收藏》2016,(19)
正本文以西藏各地出土擦擦实物为线索,对擦擦的艺术风格及年代做简要的梳理和归纳,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各种流派造像因素对擦擦造像的直接影响,以及地缘的文化交流带给造像艺术样式的交融所导致的差别性提出一个轮廓性框架。擦擦的造像的历史演变过程也是一部完整的西藏艺术史,随着对擦擦艺术研究的深入,擦擦收藏的意义也更加显现。西藏地区擦擦造像艺术伴随藏传佛教文化绵延发展,是西藏佛教重要的造像艺术形式之一,它蕴藏着西藏艺术史中诸  相似文献   

2.
开篇语     
《收藏》2016,(19)
正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在高山深峡、圣洁静谧的青藏高原,佛教信仰是这里民众的毕生追求,敬塑、供奉佛像被视为积累功德的善行,"擦擦"便是每个信徒都有能力制作的小型佛像。"擦擦"是藏语对梵语的音译,指用模子复制的泥质佛像或佛塔,是藏传佛教僧俗心目中消灾祈福的圣物。擦擦多用于佛像及佛塔的装藏,藏民还将擦擦安放于随身佩带的嘎乌之内,以随时随地观想礼赞。擦擦来源于泥土,又像泥土中的种子一样在高原传播、生长。千百年来,经轮旋转之中,岁月更迭而过,意蕴丰富、制作精美的擦擦艺术品传至今日,成为一份宝贵的宗教艺术遗产。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西安文理学院博物馆与榆林吉祥擦擦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西安·首届擦擦艺术高层论坛"暨"丝路遗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19)
正因喜欢收藏,20年前与擦擦结缘,因喜爱而探究,因探究而愈发喜爱,20年来见之请之、日积月累,渐成规模;潜心钻研、遍访名师,影响一方。2015年创立吉祥擦擦艺术研究中心。2016年策划"西安·首届擦擦艺术高层论坛暨丝路遗珍——藏传佛教造像艺术擦擦收藏展",并发愿"捐赠万尊擦擦,供养百家寺院",立志做一名传播擦擦艺术,弘扬民族文化的潜心推动者。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7,(9)
正本文作者系著名玉器杂项鉴定专家。其在工作中偶然遇到一件清乾隆宫廷御制擦擦模具。这件擦模集艺术性、历史性、稀缺性等于一身,曾有电视媒体为其拍摄了专题节目。本文就为读者介绍这一神秘的藏品。"擦攘"与"擦模"在藏传佛教造像系列中,擦擦属于一个较为特殊的类型。作为藏传佛教的圣物,它虽然显得朴实、通俗,但仍不失为极具审美价值与宗教价值的艺术品。"擦擦"一词源于古印度中北部的方言,是藏语对梵语的音译,意思是"复制",指一种模制的泥佛或泥塔。藏地发现的早期印度风格的擦擦多由红色陶土塑成,边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武侠审美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归纳、跨学科研究法,从历史学、文化学、审美学的多维视域审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象,发掘蕴涵其中的武侠审美文化,以期追索武术审美文化的历史印记,为武术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添砖加瓦.研究认为,“侠”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武术现象和大众审美期许,是古代诗词与武侠审美文化之间的情感纽带,是“千古文人侠客梦”的精神载体.“侠”因其超然的道义精神和崇高的人格境界成为武术的精神力量乃至大众的审美范式代代相传,并且日益积淀形成一种民族文化意象.宝剑意象、宝马意象、英雄人物意象、典故意象、侠义意象作为中国古代咏侠诗词中的审美意象,传递着正义、报国、报恩、诚信、名节等义薄云天的武术侠义精神,承载着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多文化思想,从而为武术审美文化研究和武术基础理论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历史视界.  相似文献   

6.
以"香港功夫电影何以走向世界"为逻辑起点,从美学、人类学视角出发,探讨其在解决地区电影"民族性"和"世界性"问题时所具有的审美特质。研究认为,香港功夫电影具有历史审美和暴力审美特征:1历史审美是香港功夫电影独特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对阐释香港地区电影发展"民族性"至关重要;2暴力审美是功夫电影最为显著的特征。以武术技击所产生的暴力意象为基础,表现出两种审美倾向:一种是对暴力形式的追求,使得功夫电影愈发形式化、舞蹈化,为当今银幕上的武舞,暴力意象被弱化;一种是对暴力内容的追求,功夫电影披上道德、神性的外衣,暴力行为更加直白有力,暴力意象被凸显。在当前两岸三地合拍趋势下,以岭南地域文化(历史审美)为背景,以武术技击(暴力审美)为内容的功夫呈现范式,不仅有利于功夫电影的健康良性发展,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吴松  王岗  张君贤 《体育科学》2012,32(5):87-91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以"武术意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美学和现代艺术学的理论对"武术意象"展开了分析与讨论。研究认为:1)"武术意象"所指向的是经由拳家们所创造出的各种武术技术、技法的形象,是建立在再现"物的模样"基础上的"物的形象"的表现,即是以现实中存在着的打斗、搏斗技能作为素材,对其进行特殊地加工和改造而得到的另外一种表现方式。2)"武术意象"是被武术拳家们外化和物化了的意识客体,它以"意"为主导,以"象"为基础,在"象中有意"、"意中有象"的意象交融中,成为了一种艺术化的意识客体。3)从审美学的视角来看,"武术意象"这一艺术化的形象是他们对武术这一审美客体进行审美活动的开端,是他们获得审美体验的本原,更是承载了武术拳家们内心世界中主观之"意"的艺术化了的"物象"。4)从艺术学的视角来看,"武术意象"以艺术本体的形式出现在武术之中,这使得武术最终在技术的表现形态上形成且具备了鲜明的艺术属性,它是一种典型的艺术化物象。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6,(19)
正擦擦广泛分布于印度、阿富汗、不丹、尼泊尔、孟加拉、缅甸、柬埔寨、泰国、印尼、日本、蒙古及中国西藏等地区,拥有悠人的历史,在各地信众心目中颇具影响力。擦擦直到19世纪中叶开始被西方人所知道,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许多冒险家、探险队和学者来到印度次大陆地区,发现,记录这些数量众多的佛教文物。然而,西方学者主要被印度的大型佛教遗址群和诸多佛塔所吸引,初期对擦擦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迄今为止,最早也是最系统研究擦擦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东方学者图齐(Giuseppe Tucci)。  相似文献   

9.
张鹰 《收藏》2016,(10):128-133
关于擦擦传入西藏的时间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4世纪随佛教一起传人西藏的,也有人认为是7世纪传入西藏。但据笔者多年来掌握的资料以及西藏考古学者张建林先生的认定,擦擦应该是藏传佛教后弘期以后,也就是11世纪以后传入西藏的。据说在青海发现了9世纪之前的擦擦,虽说到目前为止笔者并未亲眼实见,但初步判断,即使青海9世纪的擦擦真的存在,应该和西藏早期的擦擦也不是一回事,因为那里毕竟靠近中原地区。  相似文献   

10.
汤绍波 《收藏》2016,(10):134-137
擦擦是一种藏传佛教脱模泥塑艺术,其以泥质为材料,表现藏传佛教文化主题。其品类繁盛、形制富丽、姿态多样、色彩绚烂、工艺精细、主题鲜明,给观者以深刻、强烈的美感和庄严、神圣、雅致、空灵、旷远之惑。  相似文献   

11.
武术技术审美是武术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意象创构又是武术技术审美的内在生成。运用技术美学和中国古典意象思想探究武术技术审美,剖析其意象创构。研究认为,武术技术作为以身体为存在形态的身化技术,兼具技术美学和意象创构的审美价值。武术技术审美的意象结构包含“意”与“象”两个维度,“意”借武术技术外在形态之“象”赋形,“象”以武术技术内在之“意”塑魂,“意”与“象”结合,营造了主客体交融,充满武术技术生命活力的意象世界。武术技术审美的意象创构有“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味象体道”三个层面,其中,“观物取象”意指武术技术审美的“直观体悟”与“感物起兴”;“立象尽意”是指武术技术审美的“体物得神”与“感物动情”;“味象体道”则是武术技术审美的“象外之象”与“得意忘象”。同时,武术技术审美还有着“原型意象”和“超越性意象”两个层次,原型意象是一种本原性存在的意象,武术技术原型意象体现了集体无意识关联的武术技术文化品格;技术意境是意象的超越,武术技术审美只有深入到“境生象外”的技术意境方能真正感悟武术技术所追求的意象世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武术:传统审美的文化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之美是东方的古老文明之美的缩影。中国武术具有丰富多彩的“美学”思想和价值,在内容和结构上都倾注了极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文化意识。文章以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整体观、和谐观,生命意识观、天人合一观、意象观等诠释中国武术的审美主体、审美感悟、审美意象、审美和谐、审美追求、美育教化等审美体现,以此深化对中国武术的美学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摄了儒家、道家、哲学、医学、艺术学等文化内涵,而艺术与中国武术的融合造就了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象以及内在的精神内涵。中国武术从“技击术”到“技击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中国武术中独特的艺术审美内涵。研究表明:中国武术是艺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情感精神的共同体验;中国武术具有艺术的肢体形象表现性;中国武术是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技击艺术。  相似文献   

14.
生命美学视域下中国武术审美文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哲学思辨的方法,从生命美学视域剖析中国武术审美文化研究的当代价值,探索武术审美文化理论。研究认为:在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价值理念下,在推动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开掘武术审美文化资源,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升武术价值品级、拓宽武术发展路径、满足大众日益提升的精神生命需求具有深远的价值。中国武术审美文化研究应围绕"道不远人"的生命主旨,以"人"为中心,立足于生命精神的价值追寻,从武术技艺、武术人文精神的不同层面开掘审美文化意蕴,探索新时期武术审美文化的新特点、新趋向。武术审美意象应作为武术审美文化理论的核心要素深层挖掘,并指导武术实践。  相似文献   

15.
形神论这一艺术理论与佛教思想文化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油画创作十分重视形神之说,其艺术理念与佛教思想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代中国的油画艺术创作在宗教、哲学的影响下更加注重对作品神采的追求,以形写神、轻形重神等理念在多种风格的油画作品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6,(13)
正2016年5月18日上午,西安文理学院嘉宾纷至、学者云集,西安·首届擦擦艺术高层论坛暨丝路遗珍——藏传佛教造像艺术擦擦收藏展在这里隆重开幕。本次活动由西安文理学院博物馆、榆林吉祥擦擦艺术研究中心主办,陕西省榆林市文联、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协办。陕西省原副省长张伟、陕西省档案局局长王建领、西安文理学院党委  相似文献   

17.
贾丰卫  屈国锋  高飞  刘聪 《体育科学》2011,31(11):94-97
提出了目前学术界对佛教武术认识的几个偏见,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对"佛教武术不只有少林武术"、"佛教与武术融合的原因有内在原因与外在原因之分"、"对‘少林舶来品’另一种视角"等观点进行阐述。佛教武术是一个宽泛的、历史的概念,不能仅局限于少林一个地方,一个历史阶段;佛教与武术产生关系的本质原因是佛教文化对待身体、生命的独特态度,而保护财产等只是外在的衍生出来的原因,并不属于佛教文化的范畴;少林对道家文化、武士道文化的借鉴是历史所趋,也是发展的一种必然,从目前看来,这种"少林舶来品"在某个历史时期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少林武术是从原始简单格斗的中国武技到具有厚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国武术这一历程的体现。少林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化佛教的影响和渗透,并最终通过佛教的"悟",把以大慈大悲、普渡众生为主旨的佛教,同专门搏杀格斗,张扬着血光与暴力的少林武术融为一体。"悟"成为少林武术通向化境的必由之路,并载着少林武术逐步走向艺术的天堂,从而具有了对人格的塑造和道德的教化功能。这是少林武术在当代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少林武术能够迎合当今社会需求的重要文化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油画创作与佛教思想文化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可以说佛教思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艺术本身的自律性,与艺术相通。二者在“悟性”思维方面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如油画创作艺术灵感的产生及艺术创作中“悟性”思维的具体运用等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了艺术与宗教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6,(19)
正谈起"擦擦",有很多人会问,什么是擦擦?简单说,擦擦(tsha-tsha)是藏语的音译,专指按印或脱模制作的小型泥造像和小塔,也有少数是藏文或梵文经咒。据意大利藏学家图齐(G·Tucci)研究,tsha-tsha一词源自梵文的sa-chaya,有"真相"或"复制"的意思。作为名词最早见诸汉文史籍是在《元史·释老传》中:"又有作擦擦者,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