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慧净 《收藏》2015,(1):38-47
辽王朝是我国历史上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横亘于我国北方,疆域辽阔,幅员万里,"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辽王朝始建年代相当于中原地区的五代,而终于金,时间跨度与北宋王朝并行。为了适应统治需要,辽的政治架构上实行"一国两制"的双轨管理制度,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文化上,参照汉字先后创造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与汉字并行使用。经济上,实行开放的经济政策,重视手工业,鼓励手工业的发展。辽文化是一种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共生体,唐文化、回鹘文化、渤海文化、外来文化均被积极地吸纳加以应用。以上举措给契丹文化奠定了兼糅多元文化而又相对独立的文化基调。这一史实在契丹(辽)的遗存中均有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欧阳希君 《收藏》2008,(6):51-54
引言 辽代陶瓷指辽代(916~1125年)所辖广大疆域内古窑所烧制的陶瓷产品,主要窑口有内蒙古赤峰缸瓦窑、林东辽上京南山窑、辽上京临潢府故城内窑、林东白音戈勒窑、辽宁辽阳江官屯窑、山西界庄窑、北京龙泉务窑等。辽代陶瓷在烧造工艺技术上学习中原,但在造型、装饰艺术以及使用中,因生活方式明显有别于中原,故表现出契丹游牧民族的独特风格。辽代瓷器以白瓷为主,亦见黑釉、褐(酱)釉、青釉、茶叶末釉、绿釉瓷等。辽代低温釉陶有白釉、黄釉、绿釉、三彩釉。  相似文献   

3.
李铁军 《收藏》2016,(10):84-88
梵文称makara,汉译作摩羯、摩伽罗等,其形象来源于鲸、象、鱼、鳄等动物。摩羯于4世纪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融合了本土“鱼龙变化”的美好祝愿,流行于唐代以后的各种器物上。虽然辽的原始宗教为萨满教,但对佛教、道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由于摩羯纹造型在唐代非常流行,北方契丹民族又深受唐文化影响,对摩羯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传承的过程中进行了创新,使之成为契丹人世俗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纹饰,或以之为器物的造型。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6,(19)
正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藏有一批辽代陶瓷,其中不乏精品,如三彩摩羯壶、三彩瓷枕、白瓷佛等,现撮要介绍如下:辽三彩摩羯壶出主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宝康乡核心窝村(图1)。壶高21.5厘米。陶胎,施黄、绿、白三彩釉,色彩鲜艳浓厚。为龙首鱼身,鱼卧于仰莲座上,通体浮雕鱼鳞,呈U字形昂首翘尾,鱼腹部生双翼,口含宝珠。鱼嘴中空为流,龙角后有注水口,翼与尾之间以梁相连成执柄,昂首展翅摆尾,似有奋飞之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2,(21):115-118
旧藏于河北易县白玉山峨眉寺八佛洼山洞中的多尊三彩陶罗汉像,在民国初年(1913年)被旅居北京的日本人寺泽鹿之助首次发现,后又为欧洲人贝尔契斯基所注意。古董商勾结村民将罗汉像运至北京售与外国人。此举为易县官衙所觉察,但为时已晚,罗汉佛像大部分已被窃走,一时未运出的也因村民的争夺而被打碎,现场狼藉不堪;剩余的残躯碎片被运到易县官衙后院,以后便下落不明了。  相似文献   

6.
1990年9月上旬,文物工作者在内蒙古敖汉旗宝国吐乡丰山村皮匠沟西约三百米的山洼中,发现一重要的辽代《马球图》壁画墓。  相似文献   

7.
高功 《收藏界》2011,(3):114-118
陕西省唐三彩艺术博物馆是我国唯一收藏、展览、研究唐三彩的专题性民间博物馆。馆长齐跃进先生多年来痴迷于祖国传统文化艺术品,特别是唐代的古董艺术品。他创立"寄宝斋",十多年来斥巨资从海外及港澳台地区购回大量的唐三彩及彩绘陶俑,建起了唐三彩艺术博物馆,将收藏的唐三彩及彩绘陶俑陈列展览,供社会大众观赏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铁锤 《收藏》2015,(1):57-61
说到四川釉陶,汉代四川就有低温绿釉或黄釉的陶马、摇钱树座、匜、炉、壶等,尤其东汉时出现了带有低温绿釉彩绘的黄釉陶壶。,四川邛窑烧造出许多精美的较高温度釉彩及唐三彩,多为实用器。到了宋代,四川各地窑口(包括砖瓦窑)纷纷烧制宋三彩釉陶,多为冥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代。本文要讨论的正是四川宋代三彩釉陶。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4,(12):180-180
元代白玉鱼化龙饰件 饰件呈长方形,通体圆雕镂刻,主题纹饰为鱼化龙,四周祥云笼罩之下,中心雕刘一尾锦鲤浮现于飞冀之间.其上有一龙昂首向上.直冲云端,整块玉件布局妥帖,雕刻精致.为元代玉雕精品鱼在民俗传统中属于待化之允远在秦汉。  相似文献   

10.
三彩女坐俑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洛阳邙山横卧黄河之南,自古就是达官贵人,王室贵族死后安眠之地,故有"无卧牛之地"之说。正因为如此,盗墓之风盛行,20世纪初,就有人在古墓中得到一些釉色光亮的所谓"瓦器",其色多是褐、绿、白或黄、绿、白三色,因其出自唐墓,便起名为"唐三彩"。特别是巩县唐三彩窑  相似文献   

11.
呼啸  师小群 《收藏》2011,(8):35-40
近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征集到一组宋代三彩陶俑,此组陶俑内容丰富,制作精细,艺术水平高,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该馆藏品序列空缺。  相似文献   

12.
徐学琳  杨东明 《收藏》2012,(12):49-53
淄博窑从东魏时期开始烧造青瓷,是北方地区最早的瓷器产地之一。其在千余年的陶瓷器烧造历史中,生产出许多深具特色的品种,金代三彩器是其中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张天琚 《收藏界》2014,(11):53-59
到目前为止,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生产三彩陶瓷器的唐代窑址在四川、河南、河北、陕西、江西、浙江、安徽、湖南、广东都有发现。考古学界把四川唐、宋时期,邛窑生产的三彩器叫做"邛三彩",所以,就有了"北有唐三彩,南有邛三彩"之说。四川三彩器有瓷胎,也有陶胎,唐代瓷胎较多,宋代陶胎较多。四川三彩陶瓷器是用铜、铁、锰、钴等色料在釉上和釉下绘画或点染,色料交错和间隔施用,以高温或低温一次或多次烧制成型后,成品形成独特的黄、绿、褐、蓝等数种颜色流动交融、交相辉映、斑驳淋漓的彩色釉面,既有原色、也有复色。  相似文献   

14.
高学训 《收藏》2006,(7):49-49
康熙朝青花瓷达到了前所示有的高度,而同时期的素三彩变是名重一时的低温彩釉品种之一。因以黄、绿、紫、白等彩料为主,不用红彩,故称。其工艺是在瓷坯上先按预定的图案进行刻划,待坯体干燥后以高温烧成无釉的素瓷,再将作地色的釉浇在涩胎上,待其千燥后,刮下花纹图案中应施其他色彩部分的地釉,然后填上所需的色彩,再一次低温烧成。最早的素三彩见于明代成化年间,清代康熙年间最为盛行,它的色彩除了黄、绿、紫外,还增加了当时特有的蓝彩,创造了丰富多样、质朴洁雅的不同品种。  相似文献   

15.
紫玉 《收藏界》2011,(2):65-68
仔细梳理世界陶瓷史,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世界各个民族、各种宗教、各种文化互相交融、互相影响的过程。比如举世闻名的唐三彩,这种低温铅釉陶最早出现于西汉的宣帝时期,学界认为铅釉陶"这种碱金属硅酸釉早已在埃及发明,但长时间没有传到埃及国外.  相似文献   

16.
李宏坤 《收藏》2006,(3):59-59
法华是在琉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品种,始于元代,盛于明中期以后。  相似文献   

17.
禚振西 《收藏》2010,(6):137-143
长安与洛阳是出土唐三彩最集中的两个地区,陕西省内出土三彩数量巨大,唐陵陪葬墓与长安地区官僚,贵族墓出土三彩器可视为唐三彩的最高水平。鉴于本刊正在筹划“灿若云霞——古代釉陶与琉璃”专题,此次先行刊出唐长安出土三彩器的简要介绍,对陕西唐三彩的全面介绍将刊载于后续专题。  相似文献   

18.
王勇刚 《收藏》2010,(10):63-63
民间收藏的这件三彩折枝海棠纹陶枕为六角箱形。枕长29厘米,宽11.5厘米,厚8.5厘米。泥质红陶,胎色浅红,陶质坚硬,外施较厚的粉白色化妆土。枕面呈六角梯形,前部微下凹,四周稍高。枕面开光亦为六边梯形,施墨绿色釉,开光内压印折枝海棠花叶纹,整个图案色彩清丽,纹饰写实。海棠花叶两侧各有一白色云纹装饰。  相似文献   

19.
王冬华 《收藏界》2012,(10):64-66
在宋元时期,磁州窑系是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窑址分布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烧制瓷器品种丰富多彩,多达十二种以上,其中低温釉三彩器遗存至今的数量相对较少。近年来西安市发现一批出土地与征集来源明确的磁州窑三彩器,现选7件介绍如下:1.三彩刻莲花纹碗(图1),西安市  相似文献   

20.
张天琚 《收藏》2008,(11):48-49
什么足“三彩”?古陶瓷研究界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不论是“三彩”也好,“五彩”也罢,仅形容陶瓷的色彩丰富而已。冯先铭先生主编《中国陶瓷史》中则称:“在三彩器物中,有的只具备上述几种彩色中的一种颜色,人们称为单彩或一彩,带两种颜色的,人们称为二彩,带有两种以上的则称为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